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23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基板,基板通过第一驱动块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上设有多组竖孔,每个竖孔内均滑动连接竖杆,每个竖杆上端均固定连接挡块,每个竖杆外壁均套接弹簧,每两个竖杆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托板,每个转轴均套设扭簧,每组竖孔之间均设有插孔,每个插孔内均插接配合连接试管,基板上侧固定连接立柱,立柱上端固定连接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检测仪,基板上侧设有收纳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检测后的试管能够通过收纳装置被逐个的转移到第二转动板的收纳槽内进行自动的收纳;同时,工作人员能够继续在空置的托板上侧放置新的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以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检测效率。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检测的信息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液检测就是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检查,同时也对血液中的各种溶质成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血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后,病情就可以痊愈。同样,也是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但是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轻度减少,但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根据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0003]在医院里,每天都需要对大量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对大量血液样本的检测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于根据血液样本的检测信息准确的判断病人的情况。血液样本通常会装在试管中进行检测,工作人员需要将放有血液样本的试管放置在检测仪下,通过检测仪逐个的对放置在检测仪下的试管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以读取血液样本的检测信息,将检测信息与病人进行配对后,以判断病人的身体情况。由于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数量很多,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将试管放置在检测仪下,待对试管内的血液样本检测后,将已检测的试管收纳后,才能继续对下一试管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其检测效率较低。并且,在对检测后的试管进行收纳时,必须使得每份血液样本的检测信息能够与装有该血液样本的试管对应,以保证信息的准确;而由于需要收纳的试管数量较大,当出现将检测后的试管放错的情况时,会使得整个信息系统与血液样本的匹配发生偏差,影响对病人的正确诊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基板,基板上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块上侧设有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上设有多组竖孔,每组竖孔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每组竖孔均以第一转动板中心为基准环形阵列设置,每个竖孔内均滑动连接竖杆,每个竖杆上端均固定连接挡块,每个竖杆外壁均套接弹簧,每个弹簧均固定连接在挡块与第一转动板之间,每两个竖杆下端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托板,每个转轴均套设扭簧,每组竖孔之间均设有插孔,每个插孔内均插接配合连接试管,试管与托板一一对应设置,基板上侧固定连接立柱,立柱上端固定连接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检测仪,检测仪与试管一一对应设置,基板上侧设有用于接收被检测仪检测后的试管的收纳装置。
[0006]优选地,第一驱动块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壁底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主轴上端伸出第一驱动块并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下侧的中心,第一驱动块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与第一安装腔相连通。
[0007]优选地,收纳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固定连接在基板上侧,第二驱动块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板侧壁设有多个收纳槽,收纳槽以第二转动板中心为基准均匀设置,收纳槽与试管对应设置,每个第二转动板的收纳槽下侧均固定连接吊板,每个吊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收纳板,收纳板与托板对应设置。
[0008]优选地,基板上侧固定连接立柱,立柱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磁块,每个托板下侧均固定连接第二磁块,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对对应且异极设置。
[0009]优选地,第二转动板上侧固定连接标记块,标记块与其中一个收纳槽对应设置。
[0010]优选地,每个收纳槽的槽壁均固定连接海绵块,每个收纳板上侧均设有插槽,插槽与试管插接配合连接,每个竖杆外壁均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导向板,每个试管均处于每组竖孔内竖杆外壁的两个导向板之间。
[0011]优选地,第二驱动块内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壁底侧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主轴上端伸出第二驱动块上侧,第二驱动块一侧设有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
[0012]优选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主轴上端,连接板上侧设有四个连接孔,四个连接孔以第二电机主轴为基准环形阵列设置,第二转动板下侧固定连接四个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孔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连接。
[0013]优选地,第二转动板上侧固定连接拉杆,拉杆上端固定连接拉环。
[0014]优选地,基板上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显示屏,显示屏与检测仪电性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第一转动板的不断转动,能够使得第一转动板上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被逐个的转动到检测仪的正下方,以对试管内的血液样本进行逐个的检测;检测后的试管能够通过收纳装置被逐个的转移到第二转动板的收纳槽槽壁之间的插槽内,以对检测后的试管进行自动的收纳;同时,工作人员能够继续在空置的托板上侧放置新的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以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0016]当第二转动板的收纳槽内收纳满试管时,第二转动板能够与连接板分离,然后将新的未收纳试管的第二转动板重新与连接板连接,从而继续对检测后试管进行自动的收纳;对于已收纳满试管的第二转动板,通过标记块能够确定第一个被收纳的试管,然后根据第二转动板的转动方向,以确定该第二转动板上所有试管被检测的顺序,通过与显示屏上逐条显示的数据进行对比,便能够准确的查看每个试管内血液样本被检测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对血液样本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第一驱动块与第一电机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E部位的放大图;
[0021]图4是第二驱动块与第二电机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中F部位的放大图;
[0023]图6第二转动板与连接板之间的爆炸视图;
[0024]图7是托板倾斜时试管沿着托板向收纳板移动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基板1上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块2,第一驱动块2上侧设有圆形的第一转动板3,第一驱动块2内设有第一安装腔21,第一安装腔21内壁底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主轴上端伸出第一驱动块2并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3下侧的中心,第一驱动块2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23,第一散热孔23与第一安装腔21相连通。启动第一电机22能够使得第一转动板3以第一电机22主轴为基准发生转动,通过第一散热孔23能够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块(2),所述第一驱动块(2)上侧设有第一转动板(3),所述第一转动板(3)上设有多组竖孔,每组所述竖孔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每组所述竖孔均以第一转动板(3)中心为基准环形阵列设置,每个所述竖孔内均滑动连接竖杆(4),每个所述竖杆(4)上端均固定连接挡块(41),每个所述竖杆(4)外壁均套接弹簧(42),每个所述弹簧(42)均固定连接在挡块(41)与第一转动板(3)之间,每两个所述竖杆(4)下端之间均通过转轴(43)转动连接托板(44),每个所述转轴(43)均套设扭簧,每组所述竖孔之间均设有插孔(45),每个所述插孔(45)内均插接配合连接试管(46),所述试管(46)与托板(4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板(1)上侧固定连接立柱(11),所述立柱(11)上端固定连接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上固定连接检测仪(13),所述检测仪(13)与试管(4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板(1)上侧设有用于接收被检测仪(13)检测后的试管(46)的收纳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2)内设有第一安装腔(21),所述第一安装腔(21)内壁底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主轴上端伸出第一驱动块(2)并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3)下侧的中心,所述第一驱动块(2)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23),所述第一散热孔(23)与第一安装腔(2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块(5),第二驱动块(5)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侧,所述第二驱动块(5)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板(51),所述第二转动板(51)侧壁设有多个收纳槽(52),所述收纳槽(52)以第二转动板(51)中心为基准均匀设置,所述收纳槽(52)与试管(46)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转动板(51)的收纳槽(52)下侧均固定连接吊板(53),每个所述吊板(53)一侧均固定连接收纳板(54),所述收纳板(54)与托板(44)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炎俊刘休红吴楚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健云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