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73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电机端盖及橡胶减振器,其中,所述电机端盖具有一凸起连接部,该凸起连接部外径为齿轮形,所述橡胶减振器内径为与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对应的齿轮形,且所述橡胶减振器与所述电机端盖通过所述凸起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在所述橡胶减振器的一端面上具有定位标识,而在电机端盖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标识相对应的定位标记“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彻底解决橡胶减振器与电机端盖之间因磨损而导致的相互滑动问题,从而具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及更佳的电机稳定性,并且在橡胶减振器端面上的定位标识与电机端盖上的定位标记“凸台”相对应也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电机前后端盖错位安装的现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机械设备的配套电机产品通常为交流(AC)电机,电 机在运转时,会因电机传动而导致电机振动,这种振动会影响电机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这种振动,现有的方法通常是在交流电机的前、后端盖上安装橡胶 减振器。现有橡胶减振器与电机端盖之间的连接部都为多边形(如正六边形)结 构,且没有定位标识。在传递传动扭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大功率电机(》 1100瓦)带负载运转时,现有橡胶减振器与端盖之间因磨损会产生相互滑动的问题,从而降低现有橡胶减振器减振效果和电机的稳定性,又因没有定位 标识,导致现有橡胶减振器在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电机前后端盖错位安装的 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在大功率电机带负载 运行时,能彻底解决现有橡胶减振器与电机端盖之间相互滑动的问题,进而 解决现有橡胶减振器减振效果不明显以及电机稳定性不佳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 置包括电机端盖及橡胶减振器,其中,所述电机端盖具有一凸起连接部,该 连接部外径为齿轮形,所述橡胶减振器内径为与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对应的齿轮形,且所述橡胶减振器与所述电机端盖通过所述连接部能相互配合紧密 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橡胶减振器的一端面上具有定位标识。 本技术中,所述定位标识采用了 "前"、"后"的字符标识。 本技术中,所述电机端盖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标识相对应的定位标记 "凸台"。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减振器的内径与电机端盖的凸 起连接部外径皆为齿轮形,并相互配合,通过增加两者相互配合的接触面积, 明显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紧密程度,彻底解决了两者之间因磨损而导致的相互 滑动问题,从而具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及更佳的电机稳定性,并且橡胶减振 器端面上的定位标识与电机端盖上的定位标记"凸台"相互对应,也避免了 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电机前、后端盖错位安装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后电机端盖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后电机端盖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橡胶减振器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橡胶减振器的B-B半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橡胶减振器与后电机端盖的安装(定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后电机端盖的结构图及 该电机端盖的剖视图,该后电机端盖1具有一凸起连接部11,该凸起连接部 11的外径13为齿轮形,并且在电机端盖1的外端面上具有一定位标记"凸 台"12。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橡胶减振器的结构图及该减振器的半剖视图,该橡胶减振器2的内径21为与电机端盖1凸起连接 部11的外径13相对应的齿轮形,并且该橡胶减振器2 —端面上具有"前"、 "后"字符的定位标识22。请同时参阅图1、图3及图5,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电 机的减振装置3,该减振装置3由电机端盖1及橡胶减振器2组成,其中, 电机端盖1具有一凸起连接部11,该凸起连接部外径13为齿轮形,而橡胶 减振器内径21为与凸起连接部外径13对应的齿轮形,两者相互配合,使得 电机端盖1与橡胶减振器2通过该凸起连接部11相互配合紧密连接。同时, 橡胶减振器2的一端面上具有定位标识22,而在电机端盖1上具有与定位标 识22相对应的定位标记"凸台"12。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将橡胶减振器2的"后"字符定位 标识22向上对准后电机端盖1上的定位标记"凸台"12,然后把橡胶减振 器2的齿轮形内径21与后电机端盖1上的凸^连接部11的齿轮形外径13 相互对齐,并将橡胶减振器2压紧装入后电机端盖1上,以完成组装。同理,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按上述方法,只需对应地将 橡胶减振器的"前"字符定位标识向上对准前电机端盖上的定位标记"凸台", 便可以完成橡胶减振器与前电机端盖的组装。经过上述设置,橡胶减振器与电机端盖组装后,通过增加两者相互配合 的接触面积,明显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紧密程度,彻底解决了两者之间因磨损 而导致的相互滑动问题,从而具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及更佳的电机稳定性, 并且前、后电机端盖分别与电机进行装配并保持对应的"前","后"字符向 上一致,从而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电机前、后端盖错位安装现象。权利要求1. 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电机端盖及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具有一凸起连接部,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为齿轮形,所述橡胶减振器内径为与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对应的齿轮形,且所述橡胶减振器与所述电机端盖通过所述凸起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振器一端 面上具有定位标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识采用"前"、 "后"字符标识。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上 具有与所述定位标识相对应的定位标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采用"凸 台"标记。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电机端盖及橡胶减振器,其中,所述电机端盖具有一凸起连接部,该凸起连接部外径为齿轮形,所述橡胶减振器内径为与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对应的齿轮形,且所述橡胶减振器与所述电机端盖通过所述凸起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在所述橡胶减振器的一端面上具有定位标识,而在电机端盖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标识相对应的定位标记“凸台”。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彻底解决橡胶减振器与电机端盖之间因磨损而导致的相互滑动问题,从而具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及更佳的电机稳定性,并且在橡胶减振器端面上的定位标识与电机端盖上的定位标记“凸台”相对应也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电机前后端盖错位安装的现象。文档编号H02K5/24GK201252441SQ20082015292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敏 张, 张松林, 杜赛军 申请人: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电机端盖及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具有一凸起连接部,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为齿轮形,所述橡胶减振器内径为与所述凸起连接部外径对应的齿轮形,且所述橡胶减振器与所述电机端盖通过所述凸起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杜赛军张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