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17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其中套筒插进后支架的毂中,并且该电刷组件装配到转换器,并且垫圈插在套筒凸缘中,从而通过该垫圈避免了电刷与转换器之间的干涉,使组装容易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平稳地保持电刷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包括:毂(21),其突出地并且一体地形成于后支架(20)内表面上;套筒(30),其插进并固定到所述毂(21)中并且具有凸缘(31);和垫圈(40),其插到所述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周中,从而在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垫圈(40)临时支撑所述电刷(11)防止了对转换器(50)的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其中套筒插进后支架的毂中,并且通过插进套筒凸缘中的垫圈,该电刷组件被组装到转换器上,从而该垫圈防止了所述电刷和转换器之间的干涉,使组装容易且在操作过程中平稳地保持电刷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
技术介绍
通常,起动机车的起动电机M被封装在壳体H中,并且在该壳体H的中部沿壳体的纵向方向放置电枢组件的轴S。转换器50插在轴S后端,该转换器向电枢组件稳定地提供电力,并且该转换器50通过多个电刷11由电池供给电力。所述的电刷组件10通过电刷11和转换器50向电枢组件提供电力,如图1所示,该电刷组件10安装在固定于起动电机M的壳体H后端的后支架20上。该电刷组件10包括多个安装在后支架20内表面上的电刷架12和多个通过弹簧弹性地支撑在电刷架12中的电刷11,从而使得电刷的一端与转换器50的外周紧密接触。可以从附图2详细看到电刷组件10的结构。在说明书的详细描述中,所述后端指的是设置有后支架20的那一侧。如图2所示,当在壳体中的转换器50上组装电刷组件10时,防止电刷11和转换器50之间的干涉是为了使组装容易,垫圈40是一个用于临时组装的临时支撑装置,其被提前安装在形成于后支架20中的毂21上。由于这样的垫圈40,在朝着大于转换器50直径的径向位置上处于临时等待状态的电刷11被组装到转换器50上。当电刷组件10被安装在后支架20上时,通过安装在形成于后支架20中的毂21的外周的垫圈40,电刷11的一端被推动与所述的垫圈40接触从而压缩电刷架12中的弹簧,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安装有电刷组件10的后支架20朝着转换器50推动时,垫圈40被转换器50的一侧朝向后支架20推动而安放在毂21上,同时电刷11通过垫圈40以给定间隔分开的状态被安装在转换器50的外周。也就是说,通过垫圈40避免了所述电刷11和转换器50外周的直接接触,从而就可以容易地组装。当垫圈40被完全推动以移动到后支架20的毂21的拐弯处,由于压缩弹簧的力,电刷11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伸出,与转换器50的外周紧密接触,从而来自电池的电力被稳定地供给电枢组件。同时,近来,后支架20和毂21是分开制造的,所述的毂21被焊接固定到后支架20上,但是由于焊接强度的限制,这样在支撑特别重的电枢时有很多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后支架20的一部分通过一个弯曲过程等等被弯曲,以将毂21和后支架20模制成为一体,如图3所示。如此,毂21被制成顶端外径D3小于底端外径D2,如图4所示。这样的结构对于将毂21从模具中容易地拔出,例如,在通过压制过程或者压铸过程的方法制造时是必须的。同时,在将所述电刷组件10组装到转换器50的过程中,如上面详细描述的,所述垫圈40将被转换器50推动到后支架20的毂21的拐弯处。但是如图4所示,在传统的底端外径D2大于顶端外径D3的毂21中,由转换器50推出去而安放在所述毂21外周上的垫圈40不会被推动到远至毂21的拐弯。这阻止了所述的电刷在径向方向上前进来与转换器接触,从而使正常的运动变得困难并且形成故障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其中用作转换器的支承装置的套筒的凸缘外径被扩展到大于所述毂的外径,并且该电刷组件与插到扩展部分中的垫圈组装在一起,以通过该垫圈防止所述的电刷和转换器之间的干涉,从而可以使组装容易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平稳地保持所述电刷在径向方向上的动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其它方面将通过下面的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得以明了,其中图1是传统起动电机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传统电刷组件的临时组装的垫圈是如何被安装到后支架的毂上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传统的电刷组件是如何安装在后支架上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另一个传统后支架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组装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起动电机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的电刷组件是如何装配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组装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起动电机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的电刷组件是如何装配的。首先,电刷组件10通过转换器50将来自电池的电力供给电枢组件,该电刷组件安装在后支架20上,该后支架固定在起动电机M的壳体H的后端,如图5所示。电刷组件10包括安装在后支架20内表面上的多个电刷架12,和多个电刷11,所述电刷通过弹簧弹性地支撑在电刷架12中,从而电刷的一端与转换器50的外周紧密接触。并且,毂21突出地并一体地形成于后支架20的内表面上。此时,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个重要的组件构造,其中具有凸缘31的套筒30从毂21的顶端插进,并且在所述凸缘31的外周安装有用于电刷的临时组装的垫圈40。也就是说,毂21突出地并一体地形成于后支架20的内表面上,并且这个毂21被插进并且固定带有凸缘31的套筒30,所述垫圈40插到所述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周中。因此,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垫圈40临时支撑电刷11可以防止对转换器50的干涉。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套筒30内,当毂21的顶端外径D3小于底端外径D2时,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径D1制成略大于毂21的底端外径D2。下面将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如同上述构造的组件的操作。首先,如图5所示,如果套筒30被插到后支架20的毂21中,并且通过安装在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周上的垫圈40来送入的,这就被组装到安装有电枢组件10的起动电机40的壳体H上了。也就是说,电枢组件的轴S插到套筒30中同时插进毂21,同时通过推动垫圈40将转换器50组装在轴S的端部而完成组装。因此,垫圈40一离开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周就失去其承载量,并且可以容易地推向内。几乎与此相似,所有的曾经被垫圈40保持在临时位置的电刷11在压缩弹簧的力的作用下与转换器50的外周紧密接触。接着,例如通过螺栓将后支架20和壳体H互相组合成完全紧密接触,电刷组件10的组装就完成了。此时,因为垫圈40压装配在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径上,且凸缘31的外径D1大于毂21的底端外径D2,所以垫圈40在不与毂21的外周额外摩擦的情况下被推动到完全插入至毂21的拐弯。因此,该垫圈40不会阻止电刷11在径向方向上的与转换器50紧密接触的运动。如上面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垫圈组装用来临时支撑所述的电刷,用作转换器的支承装置的套筒凸缘的外径形成大于后支架的毂的外径,并且电刷组件与安装在该凸缘上的垫圈组装在一起,从而即使具有锥形毂的后支架也可以将所述垫圈完全地推至毂的拐弯。因此,通过垫圈防止电刷和转换器之间的干涉可以使组装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平稳地保持所述电刷在径向方向的运动,而且提高了起动电机的运行可靠性。虽然已经结合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这只是说明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修改和等同替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真实技术范围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在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中具有安装在电机壳体(H)的后支架内表面上的多个电刷架(12),和多个电刷,所述电刷通过弹簧弹性地支撑在所述电刷架(12)中,从而使得电刷的一端与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的临时结构,在起动电机的电刷组件中具有安装在电机壳体(H)的后支架内表面上的多个电刷架(12),和多个电刷,所述电刷通过弹簧弹性地支撑在所述电刷架(12)中,从而使得电刷的一端与转换器(50)的外周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电刷将来自电池的电力通过转换器(50)供给电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毂(21),其突出地并且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后支架(20)的内表面上;套筒(30),其插进并固定到所述毂(21)中并且具有凸缘(31);和垫 圈(40),其插到所述套筒(30)的凸缘(31)的外周中,从而在组装过程中通过所述垫圈(40)临时支撑所述电刷(11)防止了对转换器(50)的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秀伸安相赫李在哲李钟仁徐秉赞俞德根
申请(专利权)人:瓦莱奥电气系统韩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