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94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和汽车,旨在解决现有减振器为了实现阻尼变化其整体结构非常复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器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和导向结构,第一流量调节阀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阀结构上,第二流量调节阀转动地设置在第二阀结构上,导向结构设置为能够在减振器的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中使第一流量调节阀相对于第一阀结构转动以及使第二流量调节阀相对于第二阀结构转动,进而调节减振器自身的阻尼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不同行程下阻尼力的被动调节,降低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且能够保证减振器压缩和拉伸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器
,具体提供一种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器是实现减振功能的常用部件,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汽车上,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能够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例如在减振器连接于车架和车桥的结构中,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减振器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运动,减振器缸筒内的油液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个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以及液体分子之间的摩擦能够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被油液和减振器缸筒所吸收,然后散到大气中。
[0003]现有的减振器多为定阻尼力减振器,一旦减振器的阀系选定,无法实现不同行程下阻尼力的调节,例如在压缩行程和拉伸(复原/回弹)行程处于最大行程时,如果实现高阻尼力,需要增加额外的HCS(Hydraulic Compression Stop,液压压缩止动器)和HRS(Hydraulic rebound stop,液压回弹止动器),但是增加HCS和HRS会增加额外的阀系和副筒,整体结构非常复杂。还有的减振器采用了能够主动调节阻尼力的变阻尼力减振器,但是这种减振器需要增加额外的电磁控制系统,整体结构也非常复杂。
[0004]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和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减振器为了实现阻尼变化其整体结构非常复杂的问题。r/>[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缸筒、能够在所述缸筒中移动的活塞以及内端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将所述缸筒的内部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活塞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阀结构和第二阀结构,所述第一阀结构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多个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结构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第二阀口;
[0007]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结构上,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结构上,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阀口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阀口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减振器的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中使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相对于所述第一阀结构转动以改变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流通面积以及使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结构转动以改变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流通面积,进而调节所述减振器自身的阻尼力。
[0008]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
第一流量调节阀上的第一导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上的第二导向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缸筒内壁上的螺旋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均与所述螺旋导向槽导向配合。
[0009]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第一导向珠以及将所述第一导向珠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导向珠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旋导向槽中;并且/或者
[0010]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第二导向珠以及将所述第二导向珠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导向珠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旋导向槽中。
[0011]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上的第一导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上的第二导向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缸筒内壁上的第一螺旋导向槽和第二螺旋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与所述第一螺旋导向槽导向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与所述第二螺旋导向槽导向配合。
[0012]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第一导向珠以及将所述第一导向珠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导向珠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导向槽中,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第二导向珠以及将所述第二导向珠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导向珠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导向槽中。
[0013]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套设在所述第一阀结构上且位于所述缸筒与所述第一阀结构之间,
[0014]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套设在所述第二阀结构上且位于所述缸筒与所述第二阀结构之间。
[0015]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结构的形状和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多个第一阀口在所述第一阀结构上呈环形分布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上呈环形分布设置。
[0016]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阀结构的形状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多个第二阀口在所述第二阀结构上呈环形分布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上呈环形分布设置。
[0017]在上述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结构与所述第二阀结构通过阀片组连通。
[0018]在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
[001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能够使减振器在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被设计成阻尼力可调,且是被动调节,并非主动调节,从而避免增加额外的HCS和HRS,或者是增加诸如主动调节的电磁控制系统,避免增加特别复杂的结构来实现不同行程下阻尼力的调节,降低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并且无论在压缩行程还是在拉伸行程,第一流量调节阀的第一开口与第一阀结构的第一阀口的相对开度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阀的第二开口与第二阀结构的第二阀口的相对开度都是逐渐变化的,能够保证减振器压缩和拉伸的稳定性,提供稳定的保持力,有效地缓解系统振动。
[0020]进一步地,导向结构采用导向珠、弹簧与螺旋导向槽的配合方式既能够实现在减
振器的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中实现流量调节阀相对于阀结构的转动进而实现油液的流量调节,进而调节不同行程下的阻尼力,又通过弹簧的连接实现导向结构为非纯刚性导向配合,即导向配合具有一定的柔性变量,避免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导向结构极大磨损,影响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0021]进一步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分别与不同的螺旋导向槽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在导向方面的独立配置,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为减振器的被动阻尼可调提供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0022]进一步地,当本技术的汽车采用上述的减振器时,能够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汽车整体设计的复杂性,且减振器的设计尺寸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有利于汽车车身结构的布置。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缸筒(1)、能够在所述缸筒(1)中移动的活塞(2)以及内端与所述活塞(2)连接的活塞杆(3),所述活塞(2)将所述缸筒(1)的内部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活塞(2)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阀结构(21)和第二阀结构(22),所述第一阀结构(2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的多个第一阀口(21a),所述第二阀结构(2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12)连通的多个第二阀口(22a);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4)、第二流量调节阀(5)和导向结构(6),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4)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结构(21)上,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结构(22)上,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阀口(21a)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4a),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阀口(22a)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口(5a),所述导向结构(6)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减振器的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中使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4)相对于所述第一阀结构(21)转动以改变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4a)与所述第一阀口(21a)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开口(4a)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流通面积以及使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相对于所述第二阀结构(22)转动以改变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5a)与所述第二阀口(22a)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二阀口(22a)与所述第二腔室(12)的流通面积,进而调节所述减振器自身的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4)上的第一导向构件(61)、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上的第二导向构件(62)以及形成于所述缸筒(1)内壁上的螺旋导向槽(63),所述第一导向构件(61)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62)均与所述螺旋导向槽(63)导向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可调阻尼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61)包括第一导向珠(611)以及将所述第一导向珠(611)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4)连接的第一弹簧(612),所述第一导向珠(611)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旋导向槽(63)中;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导向构件(62)包括第二导向珠(621)以及将所述第二导向珠(621)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军陈标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