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51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马达组合件,其包含:支撑体;包含内座圈以及外座圈的轴承部件;以及用于将轴承部件支撑在支撑体上的支撑单元,其中支撑体包括:接收部分,其具有位于输出轴的直径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的用于接收轴承部件的开口,所述接收部分具有垂直于马达的输出轴而安置的第一支撑表面以及与第一支撑表面平行的与第一支撑表面分开的第二支撑表面;轴承部件的外座圈的侧表面接触第一支撑表面,支撑单元包含用力插入接收在接收部分中的轴承部件中的外座圈的另一侧表面与第二支撑表面之间的轴承片,其中轴承片包含径向支撑部分,所述径向支撑部分与收纳在接收部分中的轴承部件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以便防止轴承部件脱离所述接收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作诸如风挡雨刮器(windshield wiper)的汽车 装置的驱动源的马达组合件(motor assembly),且更特定来说是关于一种 马达组合件,其具有用于支持马达输出轴(output axis )的止推力(thrust ) 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马达组合件被用于(例如)驱动风挡雨刮器。在此情形中,驱动用的 马达组合件连接至连杆装置。参看图1,马达组合件大体包括支撑体 (supporting body ) 2、马达3、虫呙杆(worm ) 5以及虫呙轮(worm wheel ) 6。 马达3被支撑体2支撑。蜗杆5被安置在马达3的输出轴4上。蜗轮6在 支撑体2的支撑下与蜗杆5可旋转地啮合。连杆装置(未图示)连接至蜗 轮6。此外,风挡雨刮器(未图示)连接至连杆装置。因此,当马达3的输 出轴4旋转时,蜗杆5以及与蜗杆5啮合的蜗轮6也旋转。蜗轮6的旋转 力通过连杆装置而传递至风挡雨刮器以使风挡雨刮器往复运动从而擦洗风 挡玻璃。当风挡雨刮器通过马达3的操作而往复运动时,更详细来i兑,当风挡 雨刮器的移动方向变为相反时,在马达3的输出轴4上产生大的止推力。 因此,应由驱动马达组合件1来支持马达3的输出轴4的止推力。因此,如图1所示,常规雨刮器驱动用的马达组合件1包括轴承部件 (bearing member) 7,其内座圈8使用一固定环(未图示)而固定在马达3 的输出轴4上。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轴承部件7的外座圈(outer race) 9被固定在支撑体2上以支持产生在马达3的输出轴4上的止推力。将额外 轴承片(bearing sheet) 100插入至轴承部件7的侧表面与支撑体2之间 以作为用于支持产生在马达3的输出轴4上的止推力的结构。轴承片100 朝向马达3的输出轴4而弹性地支撑该轴承部件7。更详细来说,如图2以 及图3所示,形成在支撑体2上的接收部分(receiving portion) 101包 括第一支撑表面102以及第二支撑表面103。轴承部件7的外座圏9接触第 一支撑表面102,且轴承片100的一部分接触第二支撑表面103以防止轴承 部件7向马达3的输出轴4移动。该接收部分101防止轴承部件7在轴承 部件7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因此,轴承片100仅防止轴承部件7向马达3 的输出轴4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用于支撑轴承部件7的常规结构中,防止轴承部件7在径向方向上 移动的接收部分101被安置在支撑体2上。参看图2,接收部分101以圆柱 体形式形成,以便在支撑体2中具有闭合横截面。轴承部件7耦合到马达3 的输出轴4。蜗轮6耦合到旋转轴(rotary shaft ) 6a。在蜗轮6中形成用 于安装旋转轴6a的孔洞。用于安装轴承部件7的圆柱形接收部分101的中 心轴与孔洞的中心轴相互垂直。因此,不可使用单个模具(die)来形成接收 部分101与用于安装蜗轮6的旋转轴的孔洞。因此,使用单独的切割过程 来形成接收部分101与用于安装蜗轮6的旋转轴6a的孔洞。接着,需要额 外的切割过程以便精确地处理圆柱形接收部分101。因此,驱动用的马达组 合件1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归因于机械加工以及组装误差,蜗轮6的 旋转轴6a与马达3的输出轴4之间的距离不恒定,此使马达组合件1的性 能降级。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组合件,其具有改进结构以用于支持马达输出轴 上的止推力,防止马达在输出轴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具有低制造成本且 减少元件之间归因于组装误差的距离变化(variations)。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组合件,其包括支撑体;由支 撑体支撑的马达;安置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蜗杆;由支撑体支撑从而与蜗杆可旋转地啮合的蜗轮;轴承部件,其包含内座圈以及外座圏且通过将马 达的输出轴同轴插入至内座圈而得以固定;以及用于将轴承部件支撑在支 撑体上的支撑单元,其中支撑体包含接收部分,其具有位于输出轴的直 径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的用于接收轴承部件的开口 ,所述接收部分具有垂直 于马达的输出轴而安置的第一支撑表面;与第一支撑表面平行的与第一支 撑表面分开的第二支撑表面;轴承部件的外座圏的侧表面接触所述接收部 分的第一支撑表面,支撑单元包含用力插入至收纳在接收部分中的轴承部 件中的外座圈的另 一侧表面与接收部分的第二支撑表面之间的轴承片,其 中轴承片包含径向支撑部分,所述径向支撑部分与收纳在接收部分中的轴 承部件的外圓周表面相接触以便防止轴承部件沿马达的输出轴的径向方向 而脱离所述接收部分。 有利效果如上文所描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组合件中,用于支持产生在马达输 出轴上的止推力的轴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得以改进,亦即,接收轴承部件的接 收部分经形成以具有开口,且轴承片被用力插入至接收部分的开口中;且因此可防止轴承部件归因于马达的止推力而在输出轴的中心轴方向上的移 动。此外,还可防止轴承部件在马达输出轴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归 因于接收部分的开放式结构,马达组合件的制造成本可降低,且马达组合 件的质量可得以改进。附图说明通过参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以及优势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常规马达组合件的示意平面图。 图2为展示图1中的部分"A"的示意分解透视图。 图3为说明图1的马达组合件中的轴承片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马达组合件的示意平面图。 图5为图4中的部分"B"的示意分解透^见图。 图6为说明图4的马达组合件中的轴承片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为说明在图4的马达组合件中在轴承片与支撑体之间使用填缝处理的耦合结构的图式。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模式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马达组合件的示意平面图,且图5为图4 中的部分"B"的示意分解透视图。图6为说明图4的马达组合件中的轴承 片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图,且图7为说明在图4的马达组合件中在轴承片 与支撑体之间使用填缝处理的耦合结构的图式。参看图4至图7,当前实施例的马达组合件10包括支撑体50;由支撑 体50支撑的马达ll;安置在马达11的输出轴20上的蜗杆21;以及由支撑 体50支撑从而与蜗杆21可旋转地啮合的蜗轮2Z此外,连杆装置(未图示) 可连接至蜗轮22,且风挡雨刮器(未图示)连接至连杆装置。因此,当马达 11的输出轴20旋转时,蜗杆21以及与蜗杆21啮合的蜗4仑22也旋转,且接 春蜗轮22的旋转力通过连杆装置而传递至风挡雨刮器以驱动风挡雨刮器。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马达组合件10中,当通过马达11的操作来驱动 诸如风挡雨刮器的外部装置(未图示)时,用于支持由被驱动装置在马达 11的输出轴20上产生的止推力的结构不同于图2所示的常规马达组合件1 的结构。亦即,在当前实施例的马达组合件10中,包括轴承部件30、形成在支 撑体50上的接收部分52以及耦合到接收部分52的轴承片40以支持马达 11的输出轴20上的止推力。轴承部件30包括内座圈31以及外座圈32,且通过在内座圈31与外座 圈32之间插入钢球而使此二个座圈31, 32相互耦合。马达11的输出轴20 被同轴式插入至轴承部件30的内座圈31内以固定于其中,且可将固定环 (未图示)插入至输出轴20内以作为固定单元。通过稍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撑体; 由所述支撑体支撑的马达; 安置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的蜗杆; 由所述支撑体支撑从而与所述蜗杆可旋转式啮合的蜗轮; 轴承部件,其包含内座圈以及外座圈且通过将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同轴插入至所述内座圈而得以固定;以及 用于将所述轴承部件支撑在所述支撑体上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体包括:接收部分,其具有位于所述输出轴的直径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的用于接收所述轴承部件的开口,所述接收部分具有垂直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而安置的第一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平行的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分开的第二支撑表面; 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座圈的侧表面接触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一支撑表面, 所述支撑单元包含用力插入至收纳在所述接收部分中的所述轴承部件中的所述外座圈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之间的轴承片,所述轴承片包含径向支撑部分,所述径向支撑部分是与收纳在所述接收部分中的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以防止所述轴承部件沿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径向方向而脱离所述接收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成镇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机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