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66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体,管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管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柱、输水管、喷头和阀门,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海绵板内的水分均匀涂抹在管体的外壁,进而对管体进行降温,且用过海绵板和挡板起隔温作用,防止太阳光直接与管体接触,进一步提高管体的冷却效果,外部水源经输水管进入喷嘴内,经喷嘴喷至管体的底部,对管体的底部进行降温,保证管体的冷却效果,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艺物料管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工艺品也需要依靠物流进行输送等,在对工艺品进行物流传送时,工艺品从管体的一端进入管体内,并经管体的另一端排出管体外,进而对管体进行输送,但是现有的工艺物流管通常安装在室外,在太阳暴晒的情况下易损坏物流管,降低物流管的使用年限,且对物流管内的工艺品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提出一种工艺物流管的冷却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体,管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管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
[0005]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柱、输水管、喷头和阀门,第二支撑柱的顶部与输水管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喷头设有两个,且阵列排布在输水管的顶部,阀门设置在输水管的外壁一端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均呈弧形设计。
[0006]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一轴承和第二齿轮,驱动电机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的外壁齿牙和第一齿轮的外壁齿牙啮合,第二齿轮的内壁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内圈内壁与管体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挡板、导水板、导水管、海绵板和进水管,进水管固定连接在挡板的顶部,进水管的排水端与导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导水管设有六个,且呈阵列排布,导水管的进水端与导水板的排水端连接,挡板的底部与海绵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导水板和导水管的凹槽,导水管的底部开设有阵列排布的排水口,所述挡板、海绵板和导水板均呈弧形设计,海绵板的底部与管体的外壁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壁与管体
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转轴远离驱动电机一端外壁的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2]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海绵板内的水分均匀涂抹在管体的外壁,进而对管体进行降温,且用过海绵板和挡板起隔温作用,防止太阳光直接与管体接触,进一步提高管体的冷却效果,外部水源经输水管进入喷嘴内,经喷嘴喷至管体的底部,对管体的底部进行降温,保证管体的冷却效果,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装置的传动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板;3、管体;4、第二轴承;5、第二冷却组件;501、挡板;502、导水板;503、导水管;504、海绵板;505、进水管;6、传动组件;601、驱动电机;602、第一齿轮;603、第三轴承;604、第一轴承;605、第二齿轮;7、第一冷却组件;701、输水管;702、阀门;703、第二支撑柱;704、喷头;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8]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一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体3,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8,管体3的底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7,对管体3的底部进行降温,保证管体3的冷却效果,第一冷却组件7包括第二支撑柱703、输水管701、喷头704和阀门702,第二支撑柱703的顶部与输水管701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喷头704设有两个,且阵列排布在输水管701的顶部,阀门702设置在输水管701的外壁一端顶部,使输水管701外接水管,打开阀门702,使外部水源进入输水管701内,经输水管701进入喷嘴内,经喷嘴喷至管体3的底部,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柱703的顶部均呈弧形设计,便于安装输水管701和管体3。
[0019]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8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6,便于带动挡板501转动,在挡板501转动的同时不影响管体3正常输送货物,传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1、第一齿轮602、第一轴承604和第二齿轮605,驱动电机60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驱动电机601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0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605的外壁齿牙和第一齿轮602的外壁齿牙啮合,第二齿轮605的内壁与第一轴承604的外圈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604的内圈内壁与管体3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01的输出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602转动,第一齿轮602带动第二齿轮605
转动,第二齿轮605带动挡板501转动,挡板501带动海绵板504转动。
[0020]进一步的,传动组件6还包括固定在转轴远离驱动电机601一端外壁的第三轴承603,第三轴承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对转轴远离驱动电机601的一端进行限位,保证转轴转动的稳定性。
[0021]如图3所示,管体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5,对管体3进行降温,且用过海绵板504和挡板501起隔温作用,防止太阳光直接与管体3接触,进一步提高管体3的冷却效果,第二冷却组件5包括挡板501、导水板502、导水管503、海绵板504和进水管505,进水管505固定连接在挡板501的顶部,进水管505的排水端与导水管503的进水端连接,导水管503设有六个,且呈阵列排布,导水管503的进水端与导水板502的排水端连接,挡板501的底部与海绵板504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体(3),管体(3)的底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7),管体(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5),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8),第一固定板(8)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6);所述第一冷却组件(7)包括第二支撑柱(703)、输水管(701)、喷头(704)和阀门(702),第二支撑柱(703)的顶部与输水管(701)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喷头(704)设有两个,且阵列排布在输水管(701)的顶部,阀门(702)设置在输水管(701)的外壁一端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柱(703)的顶部均呈弧形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1)、第一齿轮(602)、第一轴承(604)和第二齿轮(605),驱动电机(60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驱动电机(601)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0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605)的外壁齿牙和第一齿轮(602)的外壁齿牙啮合,第二齿轮(605)的内壁与第一轴承(604)的外圈外壁固定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保许靖赵春艳郭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恒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