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61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3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保护箱、吸附机构、蜂窝活性炭层,保护箱内侧设有若干蜂窝活性炭层,吸附机构包括送气管、分支管、混合箱、排污管、管盖、送液U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细分管、浮气管、搅拌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气管上的细密通孔将废气排向脱硫液,转动轴通过转动板带动C型板和搅拌叶转动,螺杆通过连动滑块分隔板和轴套移动,轴套进而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板、C型板和搅拌叶移动,搅拌叶和C型板进而对废气和脱硫液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将废气通过浮气管分散注入脱硫液中,大大增加脱硫液和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下进一步加速废气和脱硫液的接触,大大提高废气的脱硫效果。废气的脱硫效果。废气的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气脱硫
,特别涉及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大多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如果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会导致其与大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酸雨,对地表植物和各种建筑物等造成危害,需要将废气进行脱硫处理,通过将石灰的浆液作为脱硫液,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附,进而对废气进行脱硫;
[0003]在现有的脱硫装置中有以下问题:在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时,废气在脱硫液中会快速溢出,使得废气的脱硫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蜂窝活性炭层进行在吸附,再由保护箱导出废气。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保护箱、吸附机构、蜂窝活性炭层,所述保护箱内侧设有若干蜂窝活性炭层;
[0007]所述吸附机构包括送气管、分支管、混合箱、排污管、管盖、送液U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细分管、浮气管、搅拌机构,所述送气管一侧和若干分支管固定连接,分支管分别和混合箱固定连接,混合箱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一侧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均与混合箱固定连接,混合箱底部逐渐收窄,混合箱底部与排污管固定连接,排污管和管盖通过螺纹连接,混合箱另一侧和送液U管固定连接,分支管穿过混合箱和若干细分管固定连接,细分管底部设有若干浮气管,浮气管上设有细密的排气孔,混合箱内侧设有搅拌机构,分支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上均设有电磁阀;
[0008]通过送液U管向混合箱内送入脱硫液,同时第二出液口中的电磁阀打开,当脱硫液到达第二出液口时,通过第二出液口排出,同时通过送气管向分支管中送入废气,分支管上的电磁阀打开,废气进而通过分支管送入细分管和浮气管,通过浮气管上的细密通孔将废气排向脱硫液,通过脱硫液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析出物沉积到混合箱底部,脱硫后的废气向上浮出至保护箱内,通过将第一出液口处的电磁阀打开,可以快速将混合箱内的脱硫液排出,再将管盖拧开,通过排污管将析出物排出。
[0009]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轴套、分隔板、对流口、平滑块、转动板、C型板、搅拌叶、连动滑块、螺杆、固定块,所述轴套中心与转动轴活动连接,转动轴顶部和电机输出端连接,转动轴底部和转动板固定连接,转动板底部中心外侧均匀设有若干C型板,C型板上设有搅拌叶,轴套两侧均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对流口,分隔板顶部设有平滑块,所述连动滑块两侧均与分隔板顶部固定连接,连动滑块和混合箱顶部滑动连接,连动滑块中
心通过螺纹和螺杆连接,螺杆一端和固定块活动连接,螺杆另一端穿过保护箱和电机输出端连接,电机固定在保护箱上,固定块与混合箱顶部固定连接;
[0010]电机为转动轴转动提供动力,转动轴通过转动板带动C型板和搅拌叶转动,同时电机为螺杆转动提供动力,螺杆进而带动连动滑块在混合箱上往复滑动,连动滑块进而通过分隔板带动轴套移动,分隔板同时带动平滑块在保护箱上滑动,轴套进而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板、C型板和搅拌叶移动,搅拌叶和C型板进而对废气和脱硫液进行充分混合,分隔板移动时,脱硫液通过对流口和混合箱底部流动。
[0011]优选的,所述保护箱包括箱体、清理口、集气罩、排气管、二氧化硫检测仪,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清理口,箱体顶部和集气罩固定连接,集气罩顶部和排气管固定连接,排气管上设有二氧化硫检测仪,二氧化硫检测仪型号为KKT

100R,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购所得;混合箱固定在箱体上,平滑块和箱体滑动连接,脱硫液浮出的废气依次穿过蜂窝活性炭层,活性炭层对废气中残留的二氧化硫进行二次吸附,废气经过吸附后再通过集气罩到达排气管,通过二氧化硫检测仪检测废气中二氧化硫,达标后将废气导出,未达标的废气再进行二次脱硫,通过清理口可以快速清理排污管排出的析出物。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3]废气进而通过分支管送入细分管和浮气管,通过浮气管上的细密通孔将废气排向脱硫液,转动轴通过转动板带动C型板和搅拌叶转动,同时电机为螺杆转动提供动力,螺杆进而带动连动滑块在混合箱上往复滑动,连动滑块进而通过分隔板带动轴套移动,分隔板同时带动平滑块在保护箱上滑动,轴套进而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板、C型板和搅拌叶移动,搅拌叶和C型板进而对废气和脱硫液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将废气通过浮气管分散注入脱硫液中,大大增加脱硫液和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下进一步加速废气和脱硫液的接触,大大提高废气的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中混合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保护箱;11、箱体;12、清理口;13、集气罩;14、排气管;15、二氧化硫检测仪;2、吸附机构;21、送气管;22、分支管;23、混合箱;231、排污管;232、管盖;24、送液U管;25、第一出液口;26、第二出液口;27、细分管;28、浮气管;29、搅拌机构;291、轴套;292、分隔板;293、对流口;294、平滑块;295、转动板;296、C型板;297、搅拌叶;298、连动滑块;299、螺杆;2901、固定块;3、蜂窝活性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0020]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保护箱1、吸附机构2、蜂窝活性炭层3,所述保护箱1内侧设有若干蜂窝活性炭层3;
[0021]所述吸附机构2包括送气管21、分支管22、混合箱23、排污管231、管盖232、送液U管24、第一出液口25、第二出液口26、细分管27、浮气管28、搅拌机构29,所述送气管21一侧和若干分支管22固定连接,分支管22分别和混合箱23固定连接,混合箱23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25,第一出液口25一侧设有第二出液口26,第一出液口25、第二出液口26均与混合箱23固定连接,混合箱23底部逐渐收窄,混合箱23底部与排污管231固定连接,排污管231和管盖232通过螺纹连接,混合箱23另一侧和送液U管24固定连接,分支管22穿过混合箱23和若干细分管27固定连接,细分管27底部设有若干浮气管28,浮气管28上设有细密的排气孔,混合箱23内侧设有搅拌机构29,分支管22、第一出液口25、第二出液口26上均设有电磁阀;
[0022]通过送液U管24向混合箱23内送入脱硫液,同时第二出液口26中的电磁阀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保护箱、吸附机构、蜂窝活性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内侧设有若干蜂窝活性炭层;所述吸附机构包括送气管、分支管、混合箱、排污管、管盖、送液U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细分管、浮气管、搅拌机构,所述送气管一侧和若干分支管固定连接,分支管分别和混合箱固定连接,混合箱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一侧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均与混合箱固定连接,混合箱底部逐渐收窄,混合箱底部与排污管固定连接,排污管和管盖通过螺纹连接,混合箱另一侧和送液U管固定连接,分支管穿过混合箱和若干细分管固定连接,细分管底部设有若干浮气管,浮气管上设有细密的排气孔,混合箱内侧设有搅拌机构,分支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上均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用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轴套、分隔板、对流口、平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阚伟海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绿立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