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54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赋能机构和送料机构,赋能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上表面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具组件,各夹具组件均包括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活动设置在转动盘上,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之间构成夹持区,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可相互夹紧或张开,机架在转动盘的转动轨迹上依次设置有充电区和放电区,赋能机构还包括充电组件和放电组件,充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充电区,放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放电区;所述的送料机构可将芯子逐个输送至夹持区。采用上述方案,其能自动对芯子进行赋能处理,提高了赋能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尤其是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0003]现有薄膜电容器的制作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制作芯子,可以将金属箔(金属箔作为电极)和塑料薄膜重叠后卷绕在一起而制成芯子,也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蒸镀上一层很薄的金属(蒸镀上的金属层作为电极)而得到金属化薄膜,然后将金属化薄膜卷绕而制成芯子;经卷绕制成的芯子通常为圆柱形(通常还采用热压方式对圆柱形芯子施以夹扁作业,制成扁状圆柱形芯子);(2)对芯子进行赋能,赋能是对芯子的两导电端施加电压,清除芯子的内部导电隐患,使芯子的内部导电缺陷自愈;(3)焊接引脚,焊接是对芯子的两导电端处焊接导电引脚;(4)封装,封装是在已焊接引脚的芯子的外部含浸环氧树脂,或者将已焊接引脚的芯子放入塑料壳内,并在塑料壳内灌入环氧树脂以固定芯子。芯子经过赋能、焊接引脚、封装等工序后,成为电容器成品。
[0004]为了提高芯子的赋能效率,因此需要专门的赋能装置对芯子自动进行赋能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其能自动对芯子进行赋能处理,提高了赋能的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赋能机构和送料机构,
[0007]所述的赋能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上表面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具组件,各夹具组件均包括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活动设置在转动盘上,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之间构成夹持区,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可相互夹紧或张开,机架在转动盘的转动轨迹上依次设置有充电区和放电区,所述的赋能机构还包括充电组件和放电组件,充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充电区,放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放电区,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充电区处,充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实现对芯子的充电操作;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放电区处,放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实现对芯子的放电操作;
[0008]所述的送料机构可将芯子逐个输送至夹持区。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盘可由外部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当未夹持芯子的夹具组件随转动盘转动至送料机构的一旁,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相互张开,送料机构将芯子输送至夹持区,然后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夹紧芯子,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充电区处,充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实现对芯子的充电操作;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放电区处,放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
接实现对芯子的放电操作,当芯子随转动盘转离放电区,此时完成该芯子的赋能处理,可进行芯子的下料操作,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相互张开,取下芯子,然后进行下一个芯子的赋能处理,夹具组件设置有若干个,可连续不间断工作,提高了赋能的效率。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导电夹具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转动盘上,所述第二导电夹具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转动盘上,所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之间通过齿轮结构传动,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带动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始终进行夹紧操作的弹性件,所述机架在靠近送料机构处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导电夹具或第二导电夹具转动,可带动与之对应的第二导电夹具或第一导电夹具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的张开操作。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导电夹具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导电夹具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驱动组件只需带动第一导电夹具或第二导电夹具转动,即可实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的张开操作,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一端抵设在第一导电夹具上,弹簧的另一端抵设在第二导电夹具上,弹簧带动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始终进行夹紧操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有若干个导电组件,其中一个导电组件对应一个夹具组件设置,导电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上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贯穿转动盘设置,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夹具电连接,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可为整体的导电件,也可以是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为绝缘件,第一导电夹具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导电夹持头,第二导电夹具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导电夹持头,第一导电夹持头和第二导电夹持头用于夹持芯子,第一导电柱通过电线与第一导电夹持头电连接,第二导电柱通过电线与第二导电夹持头电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贯穿转动盘设置,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拨块,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拨杆,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转动盘的下方,拨杆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联动连接,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缩移动可通过拨杆抵触拨块,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转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带动拨杆抵触拨块,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转动,实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的张开操作;当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拨杆远离拨块,弹簧带动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始终进行夹紧操作,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座,充电座位于转动盘的下方,充电座上设置有充电电路板,机架上设置有驱动充电座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充电座上移时,其上的充电电路板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下端抵触实现电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充电电路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适配的触头,第一驱动件可为气缸的结构,其带动充电座上移时,充电电路板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下端抵触实现电连接,此时可对芯子进行充电操作,充电完毕后,第一驱动件带动充电座下移,以便对下一个芯子进行充电操作,其中充电电路板如何对芯子充电是本
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在本文中不具体介绍。
[001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放电座,放电座位于转动盘的下方,放电座上设置有放电电路板,机架上设置有驱动放电座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放电座上移时,其上的放电电路板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下端抵触实现电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放电电路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适配的触头,第二驱动件可为气缸的结构,其带动放电座上移时,放电电路板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下端抵触实现电连接,此时可对芯子进行放电操作,放电完毕后,第二驱动件带动放电座下移,以便对下一个芯子进行放电操作,其中放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赋能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的赋能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上表面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具组件,各夹具组件均包括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活动设置在转动盘上,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之间构成夹持区,第一导电夹具与第二导电夹具可相互夹紧或张开,机架在转动盘的转动轨迹上依次设置有充电区和放电区,所述的赋能机构还包括充电组件和放电组件,充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充电区,放电组件位于转动盘的放电区,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充电区处,充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实现对芯子的充电操作;当芯子随转动盘转动至放电区处,放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实现对芯子的放电操作;所述的送料机构可将芯子逐个输送至夹持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夹具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转动盘上,所述第二导电夹具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转动盘上,所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之间通过齿轮结构传动,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带动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始终进行夹紧操作的弹性件,所述机架在靠近送料机构处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导电夹具或第二导电夹具转动,可带动与之对应的第二导电夹具或第一导电夹具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导电夹具和第二导电夹具的张开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个导电组件,其中一个导电组件对应一个夹具组件设置,导电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上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贯穿转动盘设置,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夹具电连接,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生产设备的赋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贯穿转动盘设置,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拨块,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拨杆,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转动盘的下方,拨杆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联动连接,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缩移动可通过拨杆抵触拨块,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东李龙罗文孙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七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