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16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外壳、基座、线圈、弹簧板、磁铁、极芯和磁碗等部件;所述线圈被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基座的内、外表面分别设置分离的正、负导电区域,线圈的两个引出端与基座内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分别电连接,采用塑料、双面PCB或陶瓷制作所述基座;基座外表面电极区域可通过金属弹簧、弹簧片或其它类似方式与外电路连接,或者设计成带贴片脚基座使直线振动马达被采用贴片机组装到整机产品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继了直线马达在结构方面的优点,省掉了电刷及换向器等产品越小加工难度越大的部件,既有效地减小了产品整体体积,还简化了制作工艺流程,更适合于批量生产及进一步小型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直线马达,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直线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运用于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如手机、传呼机等的来电无声提示以及振动按摩器等小型医疗保健器械的振动电机,有空心杯圆柱形、铁芯圆柱形和扁平型几种,这几类产品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带偏心重锤及线圈的转子和一个定子磁场,与传统的直流电机构成相类似。这类微型振动电机的制作工序也仍旧采用与传统直流电机相近的工艺,产品日益小型化使得其部件尺寸不断缩小,从而工艺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直线马达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微型化方面有一定优势。直线马达尽管也包含有一个带永磁铁的定子和一个带动圈的输出轴,但省掉了电刷及换向器等产品越小加工难度越大的部件。可移动的线圈(即动圈)插入到永磁回路中,当线圈中通入电流时,通电的线圈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带动轴一起运动。根据直线马达的工作原理,如果将线圈附着在基座上固定不动,而将磁回路结构改用弹簧片悬挂于与基座固定在一起的外壳上。则当固定的线圈中通以电流信号时,磁回路会在与洛仑兹力的反作用力及弹簧片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作直线振动。当“簧片+磁回路”构成的振动系统的谐振频率与电信号频率一致时,直线振动的幅度将达到最大值。通过在磁回路中配置加重块,可以获得预期的振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适合用于手机等产品的直线振动马达。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外壳、基座、线圈、弹簧板、磁铁、极芯和磁碗,所述外壳与基座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磁铁、磁碗与极芯构成的振动体依靠两个弹簧板支撑在外壳内;覆盖有极芯的磁铁设置在磁碗中央,磁铁的圆周与磁碗内侧面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线圈被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并插入到所述的磁间隙中间,该基座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分离的正、负导电区域,且基座内、外表面上的正导电区域相导通、负导电区域相导通,所述线圈与基座内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电连接。所述基座是双面PCB板或陶瓷基板。所述基座为塑料基座,通过将预先冲制好的正负电极铜片嵌入塑料成型而制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碗外圈或底部加设配重装置及止位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振动马达相比,本技术承继了直线马达在结构方面的优点,省掉了电刷及换向器等产品越小加工难度越大的部件,既有效地减小了产品整体体积,还简化了制作工艺流程,更适合于批量生产及进一步小型化。另外,与现有的振动马达相比,因为省掉了电刷及换向器,产品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机械磨损及噪音,且由于弹簧板弹性恢复力的存在,本技术响应时间短,即一旦线圈中的电信号中断,振动系统会及时停止振动,而不会如现有技术的振动马达一样,即使信号中断,仍然会随惯性转动一定时间。而且,本技术的基座外表面电极区域可通过金属弹簧、弹簧片或其它类似方式与外电路连接,或者设计成带贴片脚基座使线性振动马达被采用贴片机组装到整机产品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基座外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基座内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弹簧板的主视图。图5是图1中配重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其包括外壳1、基座2、线圈3、弹簧板4和5、圆形磁铁6、磁碗7和极芯8等部件。采用UV胶将线圈3固定在基座2的内表面上,基座2的内、外表面分别设置分离的正导电区域21和负导电区域22。该正、负导电区域21、22在基座2上呈圆环形或双半圆形排布,且基座2内、外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21、22分别相导通,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上开设有通孔,基座2内、外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21、22分别由通孔导通。线圈3的两个引出端与基座2内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21、22分别电连接。外壳1与基座2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中,磁铁6、磁碗7与极芯8构成的振动体依靠两个弹簧板4和5支撑在外壳1内,覆盖有极芯8的磁铁6设置在磁碗7的中央,磁铁6的圆周与磁碗7内侧面之间形成磁间隙,线圈3插入到磁间隙中。弹簧板4和5由金属薄板如不锈钢板制成,中心镂空以支撑磁回路系统(由磁铁6+磁碗7构成),弹簧板4和5外缘固定在外壳1内,选择不同的镂空图案可得到不同的弹性系数,从而获得不同的振动力。为加强振动系统(磁回路系统+弹簧板)的稳定性,可使弹簧板4中的连接筋41的回转方向与弹簧板5的连接筋51相反。为了加大振动力,在磁碗7外圈或底部可加设配重装置9,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配重装置9为套于磁碗7外、位于两个弹簧板4和5中间的法兰状配重环,配重环凸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止位柱91,图5所示的配重环凸缘为均匀分布的8个止位柱91。选择合适的止位柱91的高度,以保证当本技术从侧面方向跌落或受到来自侧面的冲击力时,加设带止位柱91配重装置9的磁回路系统(由磁铁6+磁碗7构成)不会导致弹簧板4和5过度变形,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所述基座2可以通过将预先冲制好的电极铜片与塑料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而制得,将线圈3用UV胶固定在基座2内表面上,线圈3的引出端分别与内表面电极电连接,外表面电极区域可通过金属弹簧、弹簧片或其它类似方式与外电路连接,或者设计成带贴片脚基座形式,此时基座外表面所显露出的正负极及其相邻塑料之间留有可容纳多余焊锡的沟槽24,使得直线振动马达能用贴片机贴装到整机产品中。所述基座2也可以由双面PCB板制成,安装后的内表面上设置正负两极,外表面设置分别与正负两极相导通的导电区域。所述基座2还可以由陶瓷制作而成,先选择合适的配方制作陶瓷浆料(或陶瓷+玻璃浆料),并采用合适的成形方法制作生片,然后,通过丝印等方法在生片上制作导电膜层和导电通孔,最后烧结而成基座。采用双面PCB板或陶瓷基座的直线振动马达均可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组装在终端装置的PCB上,也可采用金属弹簧、弹簧片或其它类似方式使本技术外表面电极区域与外电路形成良好的电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外壳、基座、线圈、弹簧板、磁铁、极芯和磁碗,所述外壳与基座形成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磁碗与极芯构成的振动体依靠两个弹簧板支撑在外壳内;覆盖有极芯的磁铁设置在磁碗中央,磁铁的圆周与磁碗内侧面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线圈被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并插入到所述的磁间隙中间,该基座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分离的正、负导电区域,且基座内、外表面上的正导电区域相导通、负导电区域相导通,所述线圈与基座内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双面PCB板或陶瓷基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通孔,基座内、外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分别由通孔导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塑料基座,通过将预先冲制好的正负电极铜片嵌入塑料成型而制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基座成型后,外表面显露的正负极及其相邻塑料之间留有容纳多余焊锡的沟槽。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外圈或底部加设用于增加振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外壳、基座、线圈、弹簧板、磁铁、极芯和磁碗,所述外壳与基座形成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磁碗与极芯构成的振动体依靠两个弹簧板支撑在外壳内;覆盖有极芯的磁铁设置在磁碗中央,磁铁的圆周与磁碗内侧面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线圈被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并插入到所述的磁间隙中间,该基座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分离的正、负导电区域,且基座内、外表面上的正导电区域相导通、负导电区域相导通,所述线圈与基座内表面上的正、负导电区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政民董乐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泰瑞美精密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