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55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头及插座,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扁位部;插座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绝缘本体两侧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与第一端子扁位部配合的扁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折弯结构和冲裁结构的纵向接触方式,改进为双端子冲裁结构并且由第一端子的扁位部与第二端子的扁位部横向配合而弹性接触,不仅成型简单,而且达到双边折弯弹性接触的良好接触电性能的效果,还比双边弹性结构的接触点要低,整体外形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工业产品中,经常会用到一组连接两平行线路的板对板连接器,是由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座组合而成。其中插头和插座内部设有若干导电端子,插头和插座端子的一端分别和线路板连接,另外一端彼此相互接触,从而实现平行线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随着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不断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就要求连接两平行线路板之间的连接器朝小间距低高度方向演进。然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既能保证可靠的线路连接,又能保证端子接触的紧固性将成为业界研究的方向。一种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请参考美国第5,885,092号专利,如图12所示,该连接器提供了一种连接两平行线路的技术方案插头2包括绝缘本体21和若干折弯而成的导电端子22,二者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插座1包括绝缘本体11和若干冲裁成型的导电端子12,通过机械装配而成。其中插头2的导电端子22的一端22A和插座1的导电端子12的一端12A分别焊接在两平行的线路板27、17上,而插头2的导电端子22的另一端22B和插座1的导电端子12的另一端相互接触形成回路。该结构为目前业内相对比较典型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然而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插座端子接触部为向上延伸的一个勾头,在配合使用时接触点较高,难以实现板对板连接器配合高度更低的要求。为了满足低配合高度的要求,业内又推出了几种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如中国第03800780号专利及中国第03239910号专利。如图13所示,其中第03800780号专利为双边端子折弯结构,并且插座绝缘本体为避开端子特别设计一漏空结构,用来降低接触点,从而达到低外形(low profile)特征。但是在局限的空间内对端子做多次折弯成型,使冲压和装配变得更加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任意角度插拔,而折弯结构相对比较容易产生“跪PIN”(即端子在配合过程中受外力而产生异常变形或屈服)的不良现象。如图14所示,第03239910号中国专利揭露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位设计连续的卡槽,通过调整卡槽的位置来满足不同配合高度的要求。这种结构的端子均为冲裁成型,一般要求接触部位的截面光亮带占60%。如果光亮带与断裂面接触时,光亮带接触面仅为1/3左右。光亮带接触面积小,必然影响接触电性能。另外,从形状上看,插座端子具有一定的弹性,然而结合材料厚度与产品的高度的比例,很容易发现接触过程中端子几乎无弹性,这样的接触方式,插拔时很容易损伤镀金层,且手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座,通过降低端子的接触位置来达到低外形(low profile)特征。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头和一插座,插座和插头皆可采用简单易成型的冲裁工艺结构,同时又可以保证面和面的充分接触,从而达到良好的接触电性能。本技术更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头和一插座,其中两端子具有足够的弹性,从而保证镀金层在插拔过程中不受损伤,同时保证良好的插拔手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头及插座,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两侧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扁位部;插座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绝缘本体两侧的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与第一端子的扁位部配合的扁位部。相较于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突破了传统的折弯结构和冲裁结构的纵向(即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接触方式,改进为双端子冲裁结构并且横向由第一端子的扁位部与第二端子的扁位部配合而弹性接触(连接器长度方向),既采用简单易成型的冲裁结构,又达到双边折弯弹性接触的良好接触电性能的效果,并且比双边弹性结构的接触点要低,极易满足低外形(low profile)的特征。本技术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在装配后,插头上的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端部收容在插座绝缘本体的内,接触部位相应降低,从而达到低外形(low profile)特征。本技术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可采用双端子冲裁工艺结构,通过将第一端子接触部在厚度方向打扁位,同时将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厚度方向挤压成型一台阶部,对插过程中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横向(厚度方向)接触,并且第一端子的接触部随第二端子的台阶部的形状做相应位移。而在第二端子的台阶部设有第一插入倒角和第二拔出倒角,插拔过程中两端子皆具有弹性,从而保证面与面之间的充分接触,达到良好的接触电性能。本技术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是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悬空,同时在插头的接触部的端部设置一台阶。装配后插座端子的接触部沿插头第一端子的截面形状做相应的横向位移,另外在插座绝缘本体的夹紧端子部位设置一可调整的辅助夹紧结构,通过调整塑胶模具此位置的镶件尺寸来调整支点位置,从而调整弹性大小。另外通过调整插头第一端子接触部位的台阶高度和角度来调整拔出力的大小,通过以上方法来满足弹性要求和插拔手感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头端子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头端子排料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头绝缘本体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头绝缘本体立体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座端子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座端子排料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座绝缘本体平面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座绝缘本体立体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组装立体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接触立体图。图12是美国第5,885,092号专利所揭露的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图。图13是中国第03800780号专利所揭露的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图。图14是中国第03239910号专利所揭露的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包括一个插头10和一个插座20。其中插头10包括若干第一端子11和第一绝缘本体12,插座包括若干第二端子21和第二绝缘本体22。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第一端子11大致为一“L”型。其包括焊接部111和垂直焊接部的固持部112,固持部112侧面设有一圆弧凸出干涉部1121,自固持部延伸设有一接触部113,接触部113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一“凹”型,形成一扁位部1131,自接触部113延伸而形成导入部114,导入部114端部设有一倒角1141。为叙述方便,设定导入部的厚度为b,接触部的的厚度为d,固持部的厚度为c,其厚度的大小关系为c>b>d。其中焊接部111包括焊脚1111以及衔接固持部112的连接部1113,连接部1113和焊脚1111由一台阶部1112连接。如图3所示,成型过程两端子以成品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在料带115上,并且以该相对位置关系的两端子为一体,依次以一定间隔距离并列复制。该料带115上设有定位孔1151,连接料带115与端子的衔接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外形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头及插座,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两侧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插座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收容在绝缘本体两侧的平行排列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一焊接部和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扁位部;所述的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厚度方向设有与第一端子的扁位部配合的扁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政民狄建林邓白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泰瑞美精密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