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09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包括底板、若干升气帽、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底板预留若干翻边法兰的进气口,若干升气帽和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分别承插扣在底板上的相应翻边法兰上后再固定,呈错列式分布,底板对称设有多个排液口,底板安装在脱硫塔内,位于循环喷淋层或/和填料层之下。烟气在进入气液再分配升气帽后相互冲击,旋涡上升的烟气从升气帽出口排除后与烟气混合,旋切烟气分配器沿积液槽周边靠近脱硫塔塔壁分布,烟气向下内切,有效解决烟气在脱硫塔内气流分配不均匀,流场单一阻力降大的问题。气液再分配升气帽和旋切烟气分配器的错列式布置,实现三个功能:烟气再分配,气与浆液混合均配,与烟气接触后的浆液再混合。后的浆液再混合。后的浆液再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脱硝烟气吸收净化气液两相混合再分配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氨法或碱法脱硫的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

技术介绍

[0002]国内有不少电站锅炉或烧结机烟气脱硫均采用氨法或碱法脱硫工艺技术对烟气处理,按塔内饱和结晶系统工艺设计,用液氨稀释为20%浓度的氨水作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铵,进行强制氧化,稀硫酸铵溶液利用原烟气热量产生固含量约10%的硫酸铵浆液,硫酸铵浆液输送至硫铵后处理系统,进行硫铵的分离、干燥、包装,实现脱硫并在氧化反应中生成化学肥料硫酸铵。2018年前投运的机组,烟气脱硫效果基本达到了现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SO2为100mg/m3排放限值,由于国家对大气排放的要求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提高到35mg/m3,粉尘提高到10mg/m3以下。原有的大部分机组面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急需改造完善。目前氨法烟气脱硫的改进主要在脱硫塔分段设置梯度处理,通常脱硫塔设有浓缩段、脱硫段、洗涤段,每段之间通过积液槽隔断,脱硫塔中,烟气从塔下部向上流动,液体从塔顶部向下流动,通过气、液逆流两相接触,在吸收过程中气相、液相互相传递换热传质。积液槽在不影响气体流通的情况下隔离脱硫液。浓缩段、脱硫段、洗涤段可同时使用不同的浓度吸收剂,改善脱硫流场不均、浆液再分配不匀、系统阻力大等缺陷,提高脱硫塔的吸收效率,保持湿法脱硫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0003]氨法脱硫塔内积液槽采用合金材质时需要采用高镍双相钢来耐受腐蚀,其成本高,后期维修整改需要在脱硫塔内动火焊接,而脱硫塔通常采用碳钢衬玻璃鳞片防腐,最忌讳焊接产生火花或焊渣,国内多次发生脱硫塔修复过程中失火。故本技术采用非金属耐高温材料制作,并添加耐磨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氨法或碱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新型积液槽装置,可实现湿法脱硫塔内在不影响气体流通的情况下隔离脱硫液。脱硫塔浓缩段、脱硫段、洗涤段可同时使用不同的浓度吸收剂,改善脱硫流场不均、浆液再分配不匀、系统阻力大等缺陷,提高脱硫塔的吸收效率,保持湿法脱硫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不发生脱硫塔两段分隔塔体之间渗漏现象,同时实现三个主要功能:一是烟气再分配,二是烟气与浆液混合均配,三是与烟气接触后的浆液再混合。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包括底板、若干升气帽、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底板预留若干翻边法兰的进气口,若干升气帽和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分别承插扣在底板上的相应翻边法兰上后再固定,呈错列式分布,底板对称设有多个排液口,底板安装在脱硫塔内,位于循环喷淋层或/和填料层之下。
[0007]作为优选:积液槽的底板采用支撑架固定在脱硫塔内,支撑架采用阶梯倾斜布置,
脱硫塔中心部位位置最高。
[0008]作为优选:积液槽的排液口布置于底板最低位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升气帽为长方形或圆形。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升气帽采用液体再分配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旋切烟气分配器,出口端设有再分配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升气帽和旋切烟气分配器均采用非金属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材料制作而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旋切烟气分配器沿脱硫塔壁周边布置,旋切烟气产生局部负压,改善流场。
[0014]所述在脱硫塔直径10m以上,底板由中间向脱硫塔塔壁周边倒V型布置,在脱硫塔直径在10m以下,底板单边倾斜布置,底板底部最低位置设有排液口。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积液槽的阻力降小,脱硫塔内流场均匀,气液混合更高效。本技术积液槽设置有气液再分配的升气帽和旋切烟气分配器,旋切烟气分配器沿脱硫塔壁周边布置,旋切烟气产生局部负压,改善了流场。升气帽采用液体再分配结构,升气帽在箱体内形成鼓包式再分配,有利于出口端与烟气的再混合。
[0017]2、结构简单可模块化制作,现场安装施工量少,节约施工费用。
[0018]3、本技术采用非金属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材料制作。避免了采用高镍双相钢来耐受腐蚀,成本高,后期维修整改需要在脱硫塔内动火焊接的缺点,由于脱硫塔通常采用碳钢衬玻璃鳞片防腐,最忌讳焊接产生火花或焊渣,国内多次发生脱硫塔修复过程中失火。也不存在采用碳钢材料制作二次防腐及防腐层剥落的缺点。长期使用后维护修复简单。
[0019]4、耐受连续烟气的高速冲击和喷淋浆液的冲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积液槽框架支撑布置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脱硫塔1、底板2、升气帽3、旋切烟气分配器4、排液口5,支撑架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脱硫塔浓缩段和吸收段之间,以及吸收段和水洗段之间设置积液槽。积液槽通常布置于循环喷淋层下方,如有填料层,则布置在循环喷淋层和填料层之下。本技术没作进一步描述的,结构均为现有结构。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在脱硫塔直径10m以上,底板由中间向脱硫塔塔壁周边倒V型布置,包括底板2、若干升气帽3、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4,其特征在于:底板2预留若干翻边法兰的进气口,若干升气帽3和若干旋切烟气
分配器4分别承插扣在底板2上的相应翻边法兰上后再固定,呈错列式分布,底板2对称设有四个排液口5,底板2安装在脱硫塔1内,位于循环喷淋层或/和填料层之下。积液槽的底板2采用支撑架6固定在脱硫塔1内,支撑架6采用阶梯倾斜布置,脱硫塔中心部位位置最高,积液槽的排液口5布置于底板2最低位置。所述升气帽为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的多边形。所述升气帽采用液体再分配结构。液体再分配器结构为现有结构。
[0026]作为优选:所述旋切烟气分配器,出口端设有再分配器。再分配器结构为现有结构。
[0027]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升气帽和旋切烟气分配器均采用非金属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材料制作而成。
[0028]作为优选:所述旋切烟气分配器沿脱硫塔壁周边布置,旋切烟气产生局部负压,改善流场。
[0029]由于支撑架6采用阶梯倾斜布置,脱硫塔中心部位位置最高,靠近排液口侧最低,且对称布置。有利于烟气接触后的浆液再混合及排放流畅不积浆液。
[0030]本装置与脱硫塔框架支撑梁采用缠绕方式连接,相连之间粘接固化全连接,成型后一体保证了其强度和刚性,有效保证整体的密封性。本装置也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包括底板、若干升气帽、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底板预留若干翻边法兰的进气口,若干升气帽和若干旋切烟气分配器分别承插扣在底板上的相应翻边法兰上后再固定,呈错列式分布,底板对称设有多个排液口,底板安装在脱硫塔内,位于循环喷淋层或/和填料层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采用支撑架固定在脱硫塔内,支撑架采用阶梯倾斜布置,脱硫塔中心部位位置最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布置于底板最低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旋切涡旋再分配积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帽为长方形或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伟朱永翔谭艺西高逸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力强绿驰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