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厂中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84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厂中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的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淹没出水管,所述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开口于沉砂池的出水渠内,出水端位于出水井内;一真空盖悬挂扣设于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上方,真空盖的管径大于淹没出水管管径,真空盖下沿没于沉砂池液面下,使液面上方的真空盖内部形成一密闭空间,真空盖的盖顶外侧设有虹吸平衡管,所述虹吸平衡管的两端均开口,一端穿过真空盖盖顶与所述密闭空间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沉砂池液面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避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复氧,保障生化池良好的厌氧环境,避免进水碳源无效消耗,提高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化学除磷药耗,达到污水厂降本增效的效果。本增效的效果。本增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厂中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的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本技术适用于污水厂需设置沉砂池或初沉池,且后续生化系统要求厌氧环境的情况。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家保护绿水青山的要求下,各地污水厂排放标准不断上升,出水中TP指标也由0.5mg/L提标至0.3mg/L,甚至更严。
[0003]污水厂中较高的生物除磷效率可有效降低深度处理工艺中的除磷药耗,生化池中良好的厌氧好氧环境是生物除磷的重要保证,常规生化池前端设置为厌氧环境。
[0004]有些污水厂建设时间较长,设计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存在严重的跌水复氧情况,严重影响了生化池前段的厌氧环境,导致进水碳源无效消耗,降低生物除磷效率,增大化学除磷药耗。部分新建污水厂运行初期实际处理规模未达到设计规模,也存在着跌水复氧现象。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的装置,可避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复氧,保障生化池前端良好的厌氧环境,进而可提高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化学除磷药耗,以达到污水厂降本增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污水厂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跌水复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跌水复氧的装置,能有效解决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跌水复氧、生物除磷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装置包括淹没出水管,所述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开口于沉砂池的出水渠内,出水端位于出水井内;一真空盖悬挂扣设于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上方,真空盖的管径大于淹没出水管管径,真空盖下沿没于沉砂池液面下,使液面上方的真空盖内部形成一密闭空间,真空盖的盖顶外侧设有虹吸平衡管,所述虹吸平衡管的两端均开口,一端穿过真空盖盖顶与所述密闭空间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沉砂池液面下。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淹没出水管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淹没出水管管道上设有伸缩管件。
[0009]进一步地,淹没出水管管顶高于出水渠渠底0.40m,出水堰高于出水渠渠底0.70m,真空盖高于出水渠渠底0.80m。
[0010]进一步地,真空盖为圆筒状,其管径尺寸=淹没出水管管径+0.30m。
[0011]进一步地,真空盖筒壁下沿距出水渠渠底0.30m。
[0012]进一步地,真空盖盖顶设置虹吸平衡管,虹吸平衡管另一端深入出水渠液位以下0.20m,虹吸平衡管管径为DN50。
[0013]进一步地,真空盖固定于出水渠顶板。
[0014]进一步地,真空盖盖顶和筒壁材质选用透明玻璃钢,便于观察淹没出水管出水状态。
[0015]进一步地,淹没出水管末端与出水井出水管中心线相平。
[0016]采用本技术的装置,能避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复氧,保障生化池良好的厌氧环境,避免进水碳源无效消耗,提高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化学除磷药耗,达到污水厂降本增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
[0018]图中包括:1

真空盖、2

虹吸平衡管、3

淹没出水管、4

手动蝶阀、5

伸缩头、6

出水井出水管管、7

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淹没出水管3的进水端开口于沉砂池的出水渠内,出水端位于出水井内;一真空盖1通过固定支架7悬挂于出水渠的顶板,并扣设于淹没出水管3的进水端上方,真空盖1的管径大于淹没出水管3管径,真空盖1下沿没于沉砂池液面之下,使液面上方的真空盖1内部形成一密闭空间,真空盖1的盖顶外侧设有虹吸平衡管2,所述虹吸平衡管2的两端均开口,一端穿过真空盖1盖顶与所述密闭空间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沉砂池液面下。淹没出水管3上设有手动蝶阀4,伸缩头5,淹没出水管末端位于出水井液面下,优选与出水井出水管6的中心线相平。
[0021]一个实例的具体尺寸是:淹没出水管管顶高于出水渠渠底0.40m,出水堰高于出水渠渠底0.70m,真空盖高于出水渠渠底0.80m。真空盖管径=淹没出水管管径+0.30m。真空盖筒壁下沿距出水渠渠底0.30m。虹吸平衡管另一端深入出水渠液位以下0.20m,虹吸平衡管管径为DN50。
[0022]污水厂正常运行工况下,打开手动蝶阀4,出水渠中污水通过真空盖1筒壁与淹没出水管3中间区域进入淹没出水管3。真空盖1与液面间形成真空区域,可避免污水与空气接触,进而避免出水复氧。污水进入淹没出水管3时,会导致真空区域形成负压,当负压增大到一定程度,虹吸平衡管2可吸入出水渠中污水,并注入真空区,完全避免了出水复氧。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水厂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的方法,能避免沉砂池(或初沉池)出水复氧,保障生化池良好的厌氧环境,避免进水碳源无效消耗,提高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化学除磷药耗,达到污水厂降本增效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厂中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水堰前的淹没出水管,所述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开口于沉砂池内,出水端位于出水井内;一真空盖悬挂扣设于淹没出水管的进水端上方,真空盖的管径大于淹没出水管管径,真空盖下沿没于沉砂池液面下,使液面上方的真空盖内部形成一密闭空间,真空盖的盖顶外侧设有虹吸平衡管,所述虹吸平衡管的两端均开口,一端穿过真空盖盖顶与所述密闭空间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沉砂池液面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没出水管的管道上设有阀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没出水管管道上设有伸缩管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池出水井防跌水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淹没出水管管顶高于出水渠渠底0.40m,出水堰高于出水渠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亚红顾雪锋李淮东周灵俊冯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杭州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