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88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在池体顶部走道的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池体下方的刮泥机构,所述驱动系统上设有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所述刮泥机构的下方池下位置设有用于排放污泥的集泥坑,所述刮泥机构部分插入集泥坑内,所述驱动系统、超声波泥位器、浊度器、排泥泵和污泥回流泵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中央控制器与超声波液位器和浊度器以及其他污水水质监控传感器连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性采集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刮泥机构的旋转、提耙和放耙、排泥泵和污泥回流泵的启停等动作,以调节沉淀池内的污水水质,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动化控制。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

技术介绍

[0002]高效沉淀池集混凝、絮凝、沉淀、浓缩、回流于一体,具有占地面积小,工艺设计紧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中;对于一些污泥沉积速度快、实际表面负荷变化较大的沉淀池,一般设置提耙机构,在污泥量较多,污泥堆积厚度较厚导致刮泥机阻力超出极限值时,提起水下刮泥机构以远离底部污泥堆积层,降低刮泥阻力;同时加大排泥量,以降低池底污泥堆积厚度,使刮泥机重回正常运行状态,避免恶化出水水质;由于常规提耙型刮泥机自动化程度低,并缺少必要的传感器,导致刮泥机的提耙和放耙操作,回流泵、污泥泵的启停均需要人工操作,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工作态度要求较高,容易因误操作或操作不及时,导致出水水质波动;并且刮泥机属于24 小时不间断运行设备,需要配置较多的值班人员,日常运行的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使刮泥机的提耙、放耙操作以及排泥泵、回流泵的启停与污水水质参数的变化高度相关,全自动操作,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的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在池体顶部走道的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池体下方的刮泥机构,所述驱动系统上设有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所述刮泥机构的下方池下位置设有用于排放污泥的集泥坑,所述刮泥机构部分插入集泥坑内,所述集泥坑分别与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排泥管与集泥坑之间设有排泥泵,所述污泥回流管与集泥坑之间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池体上设有超声波泥位器,所述池体的一侧设有上清液出口和多个浊度器,所述驱动系统、超声波泥位器、浊度器、排泥泵和污泥回流泵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转换器、旋转电机和提耙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和提耙电机设置在电机转换器上,所述电机转换器的输出轴与刮泥机构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提耙电机一侧,所述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设置在旋转电机上。
[0007]优选地,所述刮泥机构包括传动轴和与传动轴连接的刮耙部件,所述刮耙部件包括中心轴、第一耙板和第二耙板,所述第一耙板和第二耙板轴对称设置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与第一耙板和第二耙板分别设有多个强化拉杆。
[0008]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耙板和第二耙板下方的中心轴上还设有集泥坑刮板,所述集泥坑刮板置于集泥坑内。
[0009]优选地,所述池体上设有4个浊度器,所述浊度器垂直并排设置在池体壁上,4个浊度器均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0010]本技术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驱动系统上设置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将测得的刮泥机的实时运行阻力传递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与超声波液位器和浊度器以及其他污水水质监控传感器连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性采集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进行判断,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刮泥机构的旋转、提耙和放耙、排泥泵和污泥回流泵的启停等动作,以调节沉淀池内的污水水质,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3为中央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

A的局部放大图;
[0017]本体100;池体90;集泥坑110;排泥管120;污泥回流管130;排泥泵121;污泥回流泵131;超声波泥位器140;上清液出口150;浊度器160;中央控制器180;电机转换器 21;旋转电机22;提耙电机23;输出轴211;传动轴31;中心轴32;第一耙板33;第二耙板34;强化拉杆35;集泥坑刮板3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0]请参见图1

4,图1

4揭示的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的最佳实施方式:
[0021]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100上设有安装在池体90顶部走道的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池体90下方的刮泥机构,所述驱动系统上设有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转换器21、旋转电机22和提耙电机23,所述旋转电机22和提耙电机23设置在电机转换器21上,所述电机转换器21的输出轴211与刮泥机构连接,所述旋转电机22设置在提耙电机23一侧,所述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设置在旋转电机22上。本实施例中,电机转换器21为常规设备,在此不一一赘述该结构;所述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为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器,所述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器
用于检测旋转电机22的刮泥阻力是否超出其限制值。
[0022]具体地,所述刮泥机构包括传动轴31和与传动轴31连接的刮耙部件,所述刮耙部件包括中心轴32、第一耙板33和第二耙板34,所述第一耙板33和第二耙板34轴对称设置在中心轴32上,所述中心轴32与第一耙板33和第二耙板34分别设有多个强化拉杆35;通过设置多个强化拉杆35,增强了第一耙板33、第二耙板34和中心轴32之间的强度,在转动时,能更好的搅拌污泥。
[0023]更加具体地,所述刮泥机构的下方池下位置设有用于排放污泥的集泥坑110,所述刮泥机构部分插入集泥坑110内;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耙板33和第二耙板34下方的中心轴32上还设有集泥坑刮板36,所述集泥坑刮板36置于集泥坑110内。使用时,集泥坑刮板36跟随第一耙板33和第二耙板34一起转动,为了防止集泥坑110被污泥堵塞。
[0024]更加具体地,所述集泥坑110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100)上设有安装在池体(90)顶部走道的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池体(90)下方的刮泥机构,所述驱动系统上设有电子传感式过扭保护装置,所述刮泥机构的下方池下位置设有用于排放污泥的集泥坑(110),所述刮泥机构部分插入集泥坑(110)内,所述集泥坑(110)分别与排泥管(120)和污泥回流管(130)连通,所述排泥管(120)与集泥坑(110)之间设有排泥泵(121),所述污泥回流管(130)与集泥坑(110)之间设有污泥回流泵(131),所述池体(90)上设有超声波泥位器(140),所述池体(90)的一侧设有上清液出口(150)和多个浊度器(160),所述驱动系统、超声波泥位器(140)、浊度器(160)、排泥泵(121)和污泥回流泵(131)均与中央控制器(18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全自动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转换器(21)、旋转电机(22)和提耙电机(23),所述旋转电机(22)和提耙电机(23)设置在电机转换器(21)上,所述电机转换器(21)的输出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鹏飞付磊陈京元程海昌冼树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环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