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60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包括冷却辊,冷却辊有上下两组,冷却辊的一侧设有导向辊,冷却辊的另一侧设有旋转驱动,旋转驱动连接有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与冷却辊连接,冷却辊包括第一外管,第一外管内依次套设有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和第一内管,第二外管的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外管的外进风管,第一内管远离外进风管的一端连接有内进风管,外进风管内设有外进风道,内进风管内设有内进风道,外进风道和内进风道均与冷却辊内部连通;旋转结构有两组并依次连接冷却辊,在对薄膜进行冷却时,保证冷却快速完全,冷却生产出来的薄膜厚度均匀、透明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成品合格率。品合格率。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状薄膜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

技术介绍

[0002]管状薄膜生产设备是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生产设备,因此薄膜需要先经过一个冷却定型的过程再进行收卷。如果对于薄膜的冷却是采用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由于室温较高,一般在20℃左右、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薄膜在室温下的冷却其实既不完全又不均匀,这样收卷后的薄膜的收缩系数远远超过其理论值,造成薄膜在最终收缩完以后出现严重的厚薄不均现象,于是需要一种专门对薄膜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0003]现有用于薄膜的冷却装置采用主要的冷却介质是空气,其工作原理是将室常温或低温空气通过风管进入管状薄膜内部,对管状薄膜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冷却膜泡的效果,但是这冷却装置最大缺点就是热损失较大,冷却效果差,导致生产出来的薄膜厚度不均匀,透明度差,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在对薄膜进行冷却时,保证冷却快速完全,冷却生产出来的薄膜厚度均匀、透明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成品合格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包括冷却辊,所述冷却辊有上下两组,冷却辊的一侧设有导向辊,冷却辊的另一侧设有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驱动连接有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与冷却辊连接,所述冷却辊包括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内依次套设有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和第一内管,所述第二外管的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外管的外进风管,所述第一内管远离外进风管的一端连接有内进风管,所述外进风管内设有外进风道,内进风管内设有内进风道,所述外进风道和内进风道均与冷却辊内部连通;
[0006]所述旋转结构有两组并依次连接冷却辊,所述旋转驱动有两个并上下啮合匹配,每组所述旋转结构依次连接对应的旋转驱动,两组所述冷却辊在旋转驱动驱动下水平交错旋转。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进风管的另一端设有外进风口,所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之间形成外进风道,所述外进风道通过贯穿外进风管的通孔与外进风口连通,第一外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进风道连通的外出风孔,所述内进风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外管并设有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内管内形成内进风道,所述内进风道穿过内进风管内并与内进风口连通,内进风道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内管并与设在第二外管与第二内管之间的内出风道连通,内出风道另一端位于内进风管与第二内管的缝隙并连接有内出风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出风孔有若干个并沿第一外管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且外出风孔开孔朝向远离导向辊的一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依次连接有与旋转结构啮合匹配并上下分布的上齿轮和下齿轮,每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连接有啮合齿轮,两根第二转轴通过啮合齿轮相互啮合匹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有两根并上下交错分布,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与上齿轮匹配的大圆齿轮,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与下齿轮啮合匹配的半齿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架,冷却辊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板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辊的两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调节阀,一个所述连接管与外进风口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管与内进风口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辊的一侧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外进风口连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有两个并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安装有限位环,两个限位环上下交错设置,冷却辊与支撑板垂直时,限位环的自由端抵接在机架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辊的两侧设有调节导向辊与冷却辊间距的调节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将冷却辊设置为第一外管内依次套设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和第一内管,并在其部内形成与内进风管连接的内进风道和与外进风管连接的外进风道,并使外进风道在外层包裹内进风道,通过在冷却辊内部形成相互包裹的两层风道,并在冷却辊两端实现进出风,从而实现对冷却辊的内外两侧循环通风冷却,有效增加了通风冷却时冷却辊的冷却工作效率,在冷却辊冷却工作时,同时实现冷却辊整体温度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从而在对薄膜进行冷却时,保证冷却快速完全,冷却生产出来的薄膜厚度均匀、透明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成品合格率;
[0018]2、通过设置旋转结构连接冷却辊,设置两组上下分布的冷却辊,并设置旋转驱动驱动旋转结构,实现两个冷却辊交错摆动,同时对薄膜进行冷却,进一步增加薄膜冷却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管状薄膜生产的效率,极大提高了管状薄膜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冷却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冷却辊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外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内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结构和旋转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导向辊;2、调节装置;3、旋转结构;31、大圆齿轮;32、半齿轮;33、第一转
轴;34、支撑板;4、旋转驱动;41、上齿轮;42、下齿轮;43、第二转轴;44、啮合齿轮;45、机架;5、冷却辊;51、第一内管;52、第二内管;53、第二外管;54、第一外管;61、外进风道;62、外出风孔;63、内进风道;64、内出风道;65、内出风口;66、内进风口;67、外进风口;7、外进风管;8、内进风管;9、调节阀;10、连接管;11、风机;12、支撑架;1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包括冷却辊5,冷却辊5有上下两组,冷却辊5的一侧设有导向辊1,冷却辊5的另一侧设有旋转驱动4,旋转驱动4连接有旋转结构3,旋转结构3与冷却辊5连接,冷却辊5包括第一外管54,第一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包括冷却辊(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5)有上下两组,冷却辊(5)的一侧设有导向辊(1),冷却辊(5)的另一侧设有旋转驱动(4),所述旋转驱动(4)连接有旋转结构(3),所述旋转结构(3)与冷却辊(5)连接,所述冷却辊(5)包括第一外管(54),所述第一外管(54)内依次套设有第二外管(53)、第二内管(52)和第一内管(51),所述第二外管(53)的一端连接有贯穿第一外管(54)的外进风管(7),所述第一内管(51)远离外进风管(7)的一端连接有内进风管(8),所述外进风管(7)内设有外进风道(61),内进风管(8)内设有内进风道(63),所述外进风道(61)和内进风道(63)均与冷却辊(5)内部连通;所述旋转结构(3)有两组并依次连接冷却辊(5),所述旋转驱动(4)有两个并上下啮合匹配,每组所述旋转结构(3)依次连接对应的旋转驱动(4),两组所述冷却辊(5)在旋转驱动(4)驱动下水平交错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风管(7)的另一端设有外进风口(67),所述第一外管(54)和第二外管(53)之间形成外进风道(61),所述外进风道(61)通过贯穿外进风管(7)的通孔与外进风口(67)连通,第一外管(54)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进风道(61)连通的外出风孔(62),所述内进风管(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外管(54)并设有内进风口(66),所述第一内管(51)内形成内进风道(63),所述内进风道(63)穿过内进风管(8)内并与内进风口(66)连通,内进风道(6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内管(51)并与设在第二外管(53)与第二内管(52)之间的内出风道(64)连通,内出风道(64)另一端位于内进风管(8)与第二内管(52)的缝隙并连接有内出风口(6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旋转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风孔(62)有若干个并沿第一外管(54)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且外出风孔(62)开孔朝向远离导向辊(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坚邸立坤张炳瑞邸立芹杨广磊林财翟美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立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