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6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件热弯成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包括外层加热装置以及内层加热装置,内层加热装置套设于外层加热装置内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外层加热装置包括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第一加热模块设置有用于插入内层加热装置的通孔,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沿通孔的轴心线方向顺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加热区域的长度以及加热片距离外层加热装置轴心线的距离,从而使得加热装置适应各种长度以及大小的待加热管件,其适应性较好。其适应性较好。其适应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件热弯成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件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生产效率以及通用性,塑料管件在出厂时均为一定长度的直线型,若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使用环境进行弯曲,则需要对塑料管件进行再加工,使其成为弯管;一般地,大规格的地下通信管道用PVC大弧度弯管是通过对一定长度的直管加热软化后放置在热弯模具中进行热弯成型的。传统的用于加热软化管材的设备大多是采用两端打通的方形框架主体并在框架主体内布置发热管的结构。如中国专利CN211164231U公开的一种PVC成型用加热机构,其在进料管的外表面设置环形加热管以对管件进行加热,但是由于其环形加热管长度是固定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若需要加热的管件长度较长,则无法对管件实现一次性完全加热,若需要加热的管件长度较短,则会使得不需要软化的区域也被加热软化,影响后续管件的安装使用;另外地,由于环形加热管的直径是固定的,则对于管径较小的待加工管件,两者之间距离过远造成加热效率以及软化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其组合式的结构可以调节加热区域,以满足多种管件长度加热的需求,适应性较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包括外层加热装置以及内层加热装置,内层加热装置套设于外层加热装置内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外层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第一加热模块设置有用于插设内层加热装置的通孔,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沿通孔的轴心线方向顺次可拆卸连接。
[0006]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加热模块组装为外层加热装置,这样,可以根据待加热管件长度选择性安装,使得外层加热装置与管件长度相匹配,实现加热区域长度的可调节,满足多种管件长度加热的需求,其适应性更好。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一加热模块内壁周向分布设置有若干加热片以及与加热片分别相连并带动加热片沿第一加热模块的径向运动的若干第一驱动装置。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内层加热装置包括管状的至少两个第二加热模块,至少两个第二加热模块沿其轴心线方向顺次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还包括与第一加热模块、第二加热模块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均电连接的控制装置。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还包括与内层加热装置相连并带动内层加热装置沿第一加热模块轴心线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还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还包括用于支撑待加热管件并带动待加热管件转动的支撑机构。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加热模块轴心线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杆,支撑杆插设于外层加热装置与内层加热装置之间的间隔中,支撑机构还包括驱动支撑杆绕支撑杆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还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至少两个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面,支撑杆沿其轴向分布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待加热管件侧壁相接触的若干凸环。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一加热模块上设置有卡扣件,相邻两个第一加热模块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还包括机架,第一加热模块可拆卸安装于机架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可以管件的待加热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第一加热模块进行组装,得到相应长度外层加热装置,同时也可以选择合适数量的第二加热模块组装得到相应长度的内层加热装置;或者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相应的第一加热模块以及第二加热模块工作,从而实现加热区域的可调节;另外地,还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加热片在第一加热模块的径向上运动,从而满足不同管径的待加热管件的加热需要,因此本技术的适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件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件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件加热装置的第一加热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件加热装置的第一加热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件加热装置的内层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管件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管件加热装置的内层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管件加热装置的电连接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为一种管件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机架8、外层加热装置1
以及内层加热装置2,内层加热装置2套设于外层加热装置1内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外层加热装置1包括五个第一加热模块11,第一加热模块11设置有用于插入内层加热装置2的通孔12,五个第一加热模块11沿通孔12的轴心线方向顺次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加热模块11可拆卸安装在机架8上,内层加热装置2与机架8相连接。
[0030]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加热装置2包括管状的五个第二加热模块21,五个第二加热模块21沿其轴心线方向顺次可拆卸连接,当然五个第二加热模块21应当同轴设置,五个第二加热模块21可拆卸连接后安装在机架8上。可选地,第一加热模块11以及第二加热模块21的长度相同,这样组装时可方便控制外层加热装置1与内层加热装置2的长度相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模块11以及第二加热模块21的数量仅为参考,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第一加热模块11以及第二加热模块21的个数。
[0031]具体地,第一加热模块11为空心管状,第二加热模块21为实心管状,第一加热模块11以及第二加热模块21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包括外层加热装置(1)以及内层加热装置(2),所述内层加热装置(2)套设于所述外层加热装置(1)内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加热装置(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11),所述第一加热模块(11)设置有用于插入内层加热装置(2)的通孔(12),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一加热模块(11)沿所述通孔(12)的轴心线方向顺次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11)内壁周向分布设置有若干加热片(13)以及与所述加热片(13)分别相连并带动所述加热片(13)沿所述第一加热模块(11)的径向运动的若干第一驱动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加热装置(2)包括管状的至少两个第二加热模块(21),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二加热模块(21)沿其轴心线方向顺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待加热管件并带动待加热管件转动的支撑机构(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11)轴心线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