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天线和铅封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4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天线和铅封标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天线包括:匹配环以及分别设置于匹配环两侧的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第一震荡臂与第二震荡臂分别与匹配环相连;匹配环、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为对称结构,其中,第一震荡臂包括五个垂直矩形块和五个水平矩形块,并按照一定的设计形态排列分布,构成至少两个U形槽,使得标签天线的回波损耗较小,标签效率增强,读距较远,且能够满足对跟踪的数据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签天线和铅封标签


[0001]本技术涉及超高频电子标签
,尤其涉及一种标签天线和铅封标签。

技术介绍

[0002]铅封是货物装入集装箱并正确地关闭箱门后,由操作人员施加的类似于锁扣的设备,以防货物被窃用或者倒换。然而,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诸多物流铅封原始的封装功能已不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需求。因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用铅封捆绑的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辨识、快速认证,以备溯源追踪之用。
[0003]目前,大多铅封采用的信息辨识方法依旧比较简单,比如在铅封上激光雕刻物品信息或雕刻普通的条码,针对此类铅封,需要操作人员人工单个操作识别,信息获取速度很慢,效率极低,还容易出错,而且激光雕刻的物品信息或雕刻的条码不可以重复改写,无法完成对跟踪的数据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天线,信息可识别距离长,可靠性高、不易失密,能够满足对跟踪的数据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天线,包括:
[0006]匹配环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匹配环两侧的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所述第一震荡臂与所述第二震荡臂分别与所述匹配环相连;
[0007]所述匹配环、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8]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为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震荡臂包括第一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连接于所述匹配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一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还依次与第三水平矩形块和第四水平矩形块并排布置;
[0009]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一错位区域,所述第一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二垂直矩形块;
[0010]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二错位区域,所述第二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和所述第二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一U形槽;
[0011]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一短连接块,所述短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短连接块和所述第四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二U形槽;
[0012]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的表面在靠近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五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还布置有第五水平矩形块。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匹配环为多边形、椭圆形和圆形中的一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一垂直矩形块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垂直矩形块与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五垂直矩形块与所述第五水平矩形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一短连接块,以使所述连接处构成平滑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短连接块。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短连接块为矩形、三角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天线的尺寸为46X26mm。
[001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铅封标签,所述铅封标签包括外壳、芯片线路层以及基材层,其中,
[0019]所述芯片线路层包括RFID芯片以及标签天线,所述RFID芯片设置于所述标签天线上;
[0020]所述标签天线为如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标签天线,所述标签天线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铅封标签还包括不锈钢金属扎带,所述不锈钢金属扎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RFID芯片与所述标签天线倒封装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形状为多边形、椭圆形和圆形中的一种。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天线包括匹配环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匹配环两侧的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所述第一震荡臂与所述第二震荡臂分别与所述匹配环相连;所述匹配环、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为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震荡臂包括第一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连接于所述匹配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一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还依次与第三水平矩形块和第四水平矩形块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一错位区域,所述第一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二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二错位区域,所述第二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和所述第二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一U形槽;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一短连接块,所述短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短连接块和所述第四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二U形槽;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的表面在靠近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五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还布置有第五水平矩形块。
[0025]以上各垂直矩形块和各水平矩形块按照一定的设计形态排列分布,构成至少两个U形槽,使得该标签天线的效率增强,信息可识别距离长,可靠性高、不易失密,能够满足对跟踪的数据信息进行即时更新的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002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天线中第一震荡臂的结构划分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铅封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铅封标签中芯片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铅封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天线包括:匹配环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匹配环两侧的第一震荡臂和第二震荡臂,所述第一震荡臂与所述第二震荡臂分别与所述匹配环相连;所述匹配环、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震荡臂和所述第二震荡臂为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震荡臂包括第一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连接于所述匹配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一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一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还依次与第三水平矩形块和第四水平矩形块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一错位区域,所述第一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二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与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错位设置,形成第二错位区域,所述第二错位区域上布置有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和所述第二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一U形槽;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连接于一短连接块,所述短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所述短连接块和所述第四垂直矩形块构成第二U形槽;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远离所述第三水平矩形块的表面在靠近所述第三垂直矩形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垂直矩形块,所述第五垂直矩形块远离所述第四水平矩形块的一端还布置有第五水平矩形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环为多边形或椭圆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平陈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业智能标签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