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电机定转子静电放电装置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电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一种驱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机定子和转子表面会发生电荷积聚现象,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上时,就会在电机定转子之间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通常发生静电放电的部位是电机轴承和电机编码器等。电机轴承目前广泛采用钢质轴承,轴承表面的润滑油膜具有绝缘作用,但是在高压静电放电条件下,油膜很容易被击穿,并导致轴承表面出现电蚀而损坏。当电机轴承采用陶瓷轴承等作为支撑时,由于陶瓷球的绝缘作用,静电放电不容易在轴承部位发生,而会转移到固定于电机转子上的编码器齿轮与固定于电机机座的编码器座之间进行,从而导致编码器损坏。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机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由变频技术引起的高次电磁谐波使得电机定转子产生感应静电的几率比以前大大增高。据统计,目前轴承由于静电放电引起的故障已经占所有轴承故障的10%以上,并且在不断增长;而由于静电放电导致编码器故障占编码器所有发生故障的概率更高。为了避免电机定转子在轴承和编码器等部位发生静电放电,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把电机转子接地,轴承采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支杆式可预防电机定转子静电放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静电放电轴承(5)、轴承支杆(6)、弹簧(8)、滑杆(4)和导向杆(7),所述的静电放电轴承(5)套设于轴承支杆(6)一端,轴承支杆(6)上沿径向开设有滑孔,所述的滑杆(4)装设于滑孔中,两者为间隙配合,滑杆(4)上还连接有防止轴承支杆(6)转动的导向杆(7),弹簧(8)套设于滑杆(4)上并位于轴承支杆(6)和滑杆(4)的头部之间,滑杆(4)上还连接有防止轴承支杆(6)转动的导向杆(7),静电放电轴承(5)的外圆与编码器的定位套(3)外圆相接触,滑杆(4)紧固于电机后支座(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万里,邓新春,黄红武,宓海青,盛晓敏,吴耀,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