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940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及车辆。所述节气门除冰装置,包括加热装置、节气门、以及将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节气门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PTC加热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通道向所述节气门提供热源。由于借用车辆上现有的PTC加热器作为节气门除冰装置的热源,无需设置单独的加热热源,减少整车零件总数量,有效地缩短了研发的周期,节省了开发成本。节省了开发成本。节省了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节气门结冰通常是由于来自油气分离器的水蒸汽在进气歧管内遇冷凝结成霜,在车辆熄火后,发动机缸体内的高温辐射和热传导短时间内快速推升,导致进气歧管内的霜层融化成水滴,最终汇聚在节气门阀板附近区域,当车辆在低温环境中持续一段时间后,将导致节气门阀板附近区域结冰,最终导致节气门阀板卡滞。
[0003]目前,解决节气门结冰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节气门加热保温方案,例如,在节气门的壳体上增设加热水道,或者在节气门的壳体上布置加热阻抗等。另外一种是机械式除冰方案,即利用节气门的电机驱动节气门的阀板往复摆动,借助阀板和冰层的相互接触碰撞,以达到在发动机启动前除冰的目的。
[00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两种节气门除冰方式研究分析后发现,两种除冰方式都存在较大的设计弊端。对于节气门加热保温方案,热源通常来源于现有车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者是单独增设的电加热热源,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热源,需要在发动机启动后才开始工作,导致除冰周期较长,能源损耗较大。采用单独的电加热热源,增加整车上零件的总数量,无形之中提高了整车的生产成本,另外,单独的电加热热源也占用整车内的布置空间,打破原有零部件的边界环境,延长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成本。对于机械式除冰方案,一方面节气门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在结冰严重的情况下,还存在节气门的电机驱动力不足以实现破冰的弊端,且破冰效果一致性不好控制,另一方面,机械式除冰对冰块尺寸的可控性较差,如较大尺寸的冰块被甩进发动机缸体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6]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利用车辆已有的PTC加热模块作为节气门除冰装置的热源而使用,在PTC加热模块执行加热工作的同时,实现对节气门除冰装置的能量输入。现有车型的PTC加热模块常用来对电池或者空调进行加热,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下,PTC加热模块在发动机启动前已开启加热工作,可设置在上述加热开启的同时开启节气门的除冰操作,使得节气门的除冰操作完全不受限于发动机的工况,另外,对电池或者空调进行加热的时间远超出除冰操作所需的时间,时间上完全可做到相叠加。另外,PTC加热模块集成了节气门除冰装置的热源的功能,整车无需设置单独的加热源,减少了零件的总数量,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化,也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它部件的原有边界环境,降低了整车的研发周期和成本投入。
[0007]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包括加热装置、节气门、以及将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节气门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PTC加热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通道向所述节气门提供热源。
[0008]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节气门除冰装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借用车辆上现有的PTC加热器作为节气门除冰装置的热源,无需设置单独的加热热源,减少整车零件总数量,有效地缩短了研发的周期,节省了开发成本。
[0011]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原理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原理示意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局部剖视图一;
[0016]图4为本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局部剖视图二;
[0017]图5为本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原理示意图三。
[0018]附图标记:
[0019]1‑
加热装置,11

加热腔,12

进口,13

出口;
[0020]2‑
节气门,21

壳体,22

阀板,23

安装槽;
[0021]3‑
第一导热通道,31

输入通道,32

输出通道;
[0022]4‑
第二导热通道;
[0023]5‑
电池;
[0024]6‑
加热介质源,61

回流管路,62

流出管路;
[0025]7‑
流量控制阀;
[0026]8‑
控制开关;
[0027]9‑
结冰传感器;
[0028]10

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0]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包括加热装置1、节气门2,以及将加热装置1和节气门2的壳体21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通道3,加热装置1设置为PTC加热器,以通过第一导热通道3向节气门2提供热源。
[0031]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由于具有优异的恒温发热特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车辆上,常用于电池或空调等部件的加热。PTC加热器的原理是PTC加热片加电后自热升温使阻值升高进入跃变区,PTC加热片表面温度将保持恒定值,该温度只与PTC加热片的居里温度和外加电压有关,而与环境温度基本无关,因此,PTC加热器的可靠性较高。
[003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节气门除冰装置由于是借用车辆上现有的PTC加热
器,作为节气门除冰装置的热源而使用,因此,无需设置单独的加热热源,减少了整车零件总数量,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以及有效地节省了开发成本。另外,相比采用机械式除冰的方案,上述除冰方案不会影响到节气门2的设计寿命,将原有的固体冰转化为非固体的水或水汽,除冰效果较好,且对一致性的可控性较强,也可有效避免机械式除冰后较大尺寸冰块被甩进发动机缸体内所造成的其它安全隐患。
[003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加热装置1设有加热腔11、以及设于加热腔11的腔壁上的进口12和出口13,加热腔11设置成盛装加热介质,第一导热通道3包括输入通道31和输出通道32,节气门2具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入口和出口13经由输入通道31连通,流体通道的出口和进口12经由输出通道32连通,以形成加热介质的循环流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气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节气门、以及将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节气门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PTC加热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通道向所述节气门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导热通道上设置控制所述第一导热通道内流体流量的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一导热通道上设置控制所述第一导热通道的通、断的控制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加热腔、以及设于所述加热腔的腔壁上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加热腔设置成盛装加热介质;所述第一导热通道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所述节气门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和所述出口经由所述输入通道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所述进口经由所述输出通道连通,以形成加热介质的循环流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气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介质源,所述加热介质源的排出口通过回流管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加热介质源的流入口通过流出管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输入通道连接至所述流出管路,所述输出通道连接至所述回流管路;其中,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输出通道之间的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循环泵;和/或,位于所述出口与所述输入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军白小婷刘相喜何淑鹏韩苗苗王志高金则兵王建秋王瑞平肖逸阁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