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包括节气门轴本体,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用于与位于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小于节气门轴本体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同轴设置,第一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形台阶,从动齿轮套设在第一连接轴的外部并与第一环形台阶相抵靠,从动齿轮中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沉头孔,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每个沉头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从动齿轮通过活动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与节气门轴本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本体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的现象。对转动的现象。对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
[0001]本技术涉及节气门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
技术介绍
[0002]节气门轴是汽车节气门总成中的重要部件,节气门轴的一端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用于与位于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当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带动节气门轴转动,节气门轴转动时,即可带动固定在节气门轴上的阀片转动,从而能够调节节气门总成的开度;目前安装在节气门轴一端的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仅仅是套接在一起的,这样一来,在从动齿轮长期带动节气门轴转动的过程中,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之间容易出现相对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能够有效避免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本体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的现象。
[0004]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包括节气门轴本体,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用于与位于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小于节气门轴本体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同轴设置,第一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形台阶,从动齿轮套设在第一连接轴的外部并与第一环形台阶相抵靠,从动齿轮中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沉头孔,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每个沉头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从动齿轮通过活动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与节气门轴本体固定。
[0005]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中,第一连接轴远离节气门轴本体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倒角面,第一环形倒角面用于与从动齿轮的内周壁配合导向以方便从动齿轮套设到第一连接轴的外部;通过第一环形倒角面的设置,在从动齿轮与第一连接轴配合套接时,从动齿轮的内周壁可与第一环形倒角面配合导向以方便从动齿轮套设到第一连接轴的外部。
[0006]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中,节气门轴本体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轴承与节气门轴本体同轴设置,轴承中的内圈与节气门轴本体连接,轴承中的外圈与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嵌合;通过在节气门轴本体的另一端安装轴承后,节气门轴本体可与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可靠地转动连接在一起,即能够使得节气门轴本体相对壳体的转动更为顺畅,此外,通过轴承的设置,还能够避免节气门轴本体和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出现相互磨损的现象,即能够提高节气门总成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中,节气门轴本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小于节气门轴本体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同轴设置,第二连接轴与节气门轴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环形台阶,轴承中的内圈套设在第二连接轴的外部;位于
轴承外侧的第二连接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上配合卡接有卡簧,卡簧用于与轴承中的内圈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轴承能够可靠地与节气门轴本体装配在一起,且能够有效避免轴承出现脱离节气门轴本体的现象。
[0008]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中,第二连接轴远离节气门轴本体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倒角面,第二环形倒角面用于与轴承中的内圈的内周壁配合导向以方便轴承中的内圈套设到第二连接轴的外部;通过第二环形倒角面的设置,在轴承与第二连接轴配合套接时,轴承中的内圈的内周壁可与第二环形倒角面配合导向以方便轴承中的内圈套设到第二连接轴的外部。
[0009]本技术通过在从动齿轮中设置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沉头孔,且在节气门轴本体的一端设置与每个沉头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后,当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本体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与节气门轴本体固定后,能够有效避免从动齿轮与节气门轴本体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去掉螺栓和卡簧后的第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去掉螺栓和卡簧后的第二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包括节气门轴本体1,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从动齿轮2,从动齿轮2用于与位于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小于节气门轴本体1的第一连接轴11,第一连接轴11与节气门轴本体1同轴设置,第一连接轴11与节气门轴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形台阶12,从动齿轮2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1的外部并与第一环形台阶12相抵靠,从动齿轮2中设
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沉头孔21,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每个沉头孔21一一对应的螺纹孔13,从动齿轮2通过活动穿设在沉头孔21中且与螺纹孔13螺纹连接的螺栓3与节气门轴本体1固定。
[0019]第一连接轴11远离节气门轴本体1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倒角面14,第一环形倒角面14用于与从动齿轮2的内周壁配合导向以方便从动齿轮2套设到第一连接轴11的外部;通过第一环形倒角面的设置,在从动齿轮与第一连接轴配合套接时,从动齿轮的内周壁可与第一环形倒角面配合导向以方便从动齿轮套设到第一连接轴的外部。
[0020]节气门轴本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4,轴承4与节气门轴本体1同轴设置,轴承4中的内圈与节气门轴本体1连接,轴承4中的外圈与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嵌合;通过在节气门轴本体的另一端安装轴承后,节气门轴本体可与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可靠地转动连接在一起,即能够使得节气门轴本体相对壳体的转动更为顺畅,此外,通过轴承的设置,还能够避免节气门轴本体和节气门总成中的壳体出现相互磨损的现象,即能够提高节气门总成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包括节气门轴本体(1),所述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从动齿轮(2),所述从动齿轮(2)用于与位于节气门总成中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小于节气门轴本体(1)的第一连接轴(11),所述第一连接轴(11)与节气门轴本体(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11)与节气门轴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形台阶(12),所述从动齿轮(2)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1)的外部并与第一环形台阶(12)相抵靠,所述从动齿轮(2)中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沉头孔(21),所述节气门轴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沉头孔(21)一一对应的螺纹孔(13),所述从动齿轮(2)通过活动穿设在沉头孔(21)中且与螺纹孔(13)螺纹连接的螺栓(3)与节气门轴本体(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节气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11)远离节气门轴本体(1)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倒角面(14),所述第一环形倒角面(14)用于与从动齿轮(2)的内周壁配合导向以方便从动齿轮(2)套设到第一连接轴(11)的外部。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峰机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