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折流板和高效折流板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844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折流板和高效折流板除雾器,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该高效折流板包括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设置有混合物入口区、折流区和气体出口区,混合物入口区位于折流板的底部,气体出口区位于折流板的顶部,折流区位于混合物入口区和气体出口区之间,折流区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设置有用于提高液体捕集量的多个集液柱,混合物入口区设置有用于将气液混合物导向至迎风面的气液分布板,气液分布板与混合物入口区倾斜设置且朝向于相邻的迎风面。本申请中集液柱和气液分布板增强了迎风面对液体的捕集,提高了液体捕集量,同时提高液体的排出速率,可保证折流板在高处理量下工作,提高折流板的分离效率和操作弹性。操作弹性。操作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折流板和高效折流板除雾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折流板和高效折流板除雾器。

技术介绍

[0002]气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可用于分离气体中夹带的液滴,或除去气体中具有腐蚀性的液滴,保证气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或用于回收气相中有用的液相介质,提高经济效益。
[0003]气液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惯性分离和离心分离,其中惯性分离主要为折流板除雾器和丝网除沫器;离心分离主要为旋流板除雾器和旋风分离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液分离器是丝网除沫器和折流板除雾器,其中,折流板除雾器处理量较大,对直径30μm以上的液滴捕集效率高,压降小,工业应用范围较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折流板除雾器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现有的折流板除雾器中,折流板捕集效率不高,操作弹性较小,限制了分离效率的进一步提高;2.现有的折流板除雾器的排液速率有限,影响了装置的操作弹性和稳定性;3.进口气体含尘量较大时,易导致折流板结垢,影响折流板除雾器的长周期使用。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高效折流板和高效折流板除雾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折流板,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有混合物入口区、折流区和气体出口区,所述混合物入口区位于所述折流板的底部,所述气体出口区位于所述折流板的顶部,所述折流区位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和所述气体出口区之间,所述折流区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设置有用于提高液体捕集量的多个集液柱,所述混合物入口区设置有用于将气液混合物导向至所述迎风面的气液分布板,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倾斜设置且朝向于相邻的所述迎风面。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布板沿着所述混合物入口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气液分布板靠近所述气液分布板的一侧为板状,所述气液分布板远离所述气液分布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排液的第一排液口,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液口为半圆形开口或锯齿状开口;
[0010]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多个且多个气液分布板的排布方式相同或不同。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布板凸出于所述混合物入口的高度为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之间间距的1/3

1/20。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的夹角α为10
°‑
90
°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平板状且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迎风面平行;
[0013]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三棱柱状,所述气液分布板的第一个侧面与所述混合
物入口区连接,所述气液分布板的第二个侧面与所述迎风面平行,所述气液分布板的第三个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个侧面的下方且与第一个侧面连接。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液柱与所述迎风面的夹角β为10
°‑
90
°

[0015]优选地,所述集液柱竖直向下设置。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液柱的长度为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之间间距的1/3

1/30;
[0017]优选地,所述集液柱为圆柱形、圆锥形或圆台形;
[0018]优选地,所述集液柱为尖端朝下的圆锥形。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迎风面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沿着所述迎风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迎风面的一侧为板状,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迎风面的一侧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口;
[0020]优选地,所述通道口为半圆形开口或锯齿状开口。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与所述迎风面之间的夹角γ为60
°‑
90
°

[0022]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凸出于所述迎风面的高度为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之间间距的1/4

1/30。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物入口区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液板,所述排液板的底部设置有锯齿状的第二排液口。
[002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折流板除雾器,其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折流板。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6]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通过设置气液分布板可以使气液混合物向折流板迎风面方向倾斜流动,增强了迎风面对该侧液体的捕集。同时,气液分布板也对气液混合物入口区的液体有一定的捕集作用,增强了该侧液体捕集量,提高了气液混合物入口区的初分离效率。集液柱的设置可以增加迎风面的表面积,气液混合物与迎风面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液滴与折流板间碰撞的机会增大,更易被折流板迎风面捕集,提高了折流板的液体捕集量。同时集液柱的设置可以提高液体的排出速率,可保证除雾器在高处理量下工作,提高装置的分离效率和操作弹性。同时,在处理含尘量较大的气体时,折流板除雾器易结垢,影响除雾器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本申请提出的高效折流板除雾器加快了折流板的排液速率,当处理含尘气体时,液体在折流板表面的流动速度加快,对折流板表面的冲刷频率增加,粉尘不易吸附在折流板上,可防止折流板表面结垢,保证折流板除雾器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在气液分布板为板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在气液分布板为三棱柱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的混合物入口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的挡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高效折流板的挡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标:100

高效折流板;110

折流板;120

混合物入口区;121

气液分布板;122

第一排液口;123

排液板;124

第二排液口;130

折流区;131

迎风面;132

背风面;133

集液柱;134

挡板;135

通道口;140

气体出口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有混合物入口区、折流区和气体出口区,所述混合物入口区位于所述折流板的底部,所述气体出口区位于所述折流板的顶部,所述折流区位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和所述气体出口区之间,所述折流区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设置有用于提高液体捕集量的多个集液柱,所述混合物入口区设置有用于将气液混合物导向至所述迎风面的气液分布板,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倾斜设置且朝向于相邻的所述迎风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布板沿着所述混合物入口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气液分布板靠近所述气液分布板的一侧为板状,所述气液分布板远离所述气液分布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排液的第一排液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液口为半圆形开口或锯齿状开口;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多个且多个气液分布板的排布方式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布板凸出于所述混合物入口的高度为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之间间距的1/3

1/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的夹角α为10
°‑
90
°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平板状且所述气液分布板与所述迎风面平行;优选地,所述气液分布板为三棱柱状,所述气液分布板的第一个侧面与所述混合物入口区连接,所述气液分布板的第二个侧面与所述迎风面平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智王松江刘璐孔令胜付春龙崔凌云夏金法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