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机及其微位移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011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机,包括微位移调节装置、光机镜头、光机光源、镜头固定块和光机固定块。该微位移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基材部分、第二基材部分、第三基材部分、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可伸缩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二可伸缩部件。第三基材部分中部设置有开口,与光机镜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能够带动光机镜头相应地移动。微位移调节装置通过镜头固定块与光机境头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带动光机镜头产生移动。光机镜头通过光机固定块与光机光源连接。该光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便,能够实现光机镜头的二维微位移,从而引起投影图片的平移,提高3D打印模型表面的光洁度。印模型表面的光洁度。印模型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机及其微位移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精密位移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机及其微位移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数字光源以面光的形式在液态光敏树脂表面进行层层投影,层层固化成型。DLP较其他类型的3D打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可制造较为精细的零部件,如珠宝,齿科模具等。如何提高打印精度,提高表面处理质量是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0003]例如,当DLP设备采用1K95光机(1920
×
1080)时,像素点太大,打印的模型表面连接不连贯,成型后模型的表面不光洁,无法直接使用,需要进行打磨工艺后,才能使用。一种方法是通过光机镜头与光机光源之间的相对微位移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0004]关于微位移调节,目前业内的一些方案主要针对机械加工行业,这些装置结构复杂、组成构件较多、成本高,不能匹配光机镜头,不适用于光机镜头的微位移调节。
[0005]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适用于光机镜头和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部分、第二基材部分、第一可伸缩部件和位移恢复部件;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第一基材部分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部分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一基材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材部分均相对于第一轴线对称;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之间,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伸缩,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基材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材部分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位移恢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之间与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相对的另一端,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基材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材部分产生移动时,能够向所述第二基材部分提供恢复力,所述恢复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向所述第二基材部分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恢复部件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伸长时,所述位移恢复部件相应地缩短,以及当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缩短时,所述位移恢复部件相应地伸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恢复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基材部分上设置有在第二轴线两侧相对的第一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和第一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的形状均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对称;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基材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之间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对称的第一缝隙空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缝隙空间之间形成第一薄片状基材部分,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缝隙空间之间形成第一薄片状基材部分,所述第一薄片状基材部分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对称;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内,并被配置为能够提供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弹性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弹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包括压电陶瓷,所述压电陶瓷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产生相应的伸缩。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材部分由弹性合金制成。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合金为弹簧钢65Mn。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状基材部分采用慢走丝线切割的加工方式一次成型。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伸缩部件包括磁致伸缩棒,所述磁致伸缩棒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交变磁场信号产生相应的伸缩。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基材部分和第二可伸缩部件;
所述第三基材部分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第二基材部分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材部分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基材部分和所述第三基材部分均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轴线两侧相对的第二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的形状均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在所述第二基材部分和所述第三基材部分之间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的第二缝隙空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缝隙空间之间形成第二薄片状基材部分,所述第二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缝隙空间之间形成第二薄片状基材部分,所述第二薄片状基材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所述第二可伸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可伸缩部件容纳空间内,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伸缩,从而带动所述第三基材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基材部分沿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内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的两侧面之间弹性连接,从而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三基材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基材部分产生位移时提供弹性恢复力。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容纳空间内,并被配置为能够提供沿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的弹性力。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弹簧。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伸缩部件包括压电陶瓷,所述压电陶瓷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产生相应的伸缩。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材部分由弹性合金制成。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合金为弹簧钢65Mn。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谢建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