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83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涉及道路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透水道路通常是直接将雨水导入地下,容易造成地质结构的松动,从而易出现地面塌方的情况的问题,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透水基层,所述透水基层的上方铺设有透水顶层;透水基层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向下布设的斜面,透水基层顶部的两个斜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盲管,透水基层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回收管,排水盲管与回收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本申请通过将路面上雨水从透水顶层下渗,经过排水盲管和第一连接管流至回收管的内部,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降低了路面雨水向下的继续渗透,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透水道路通常是直接将雨水导入地下,容易造成地质结构的松动,从而易出现地面塌方的情况,因此,现在提出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的透水道路通常是直接将雨水导入地下,容易造成地质结构的松动,从而易出现地面塌方的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透水基层,所述透水基层的上方铺设有透水顶层;
[0007]所述透水基层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向下布设的斜面,所述透水基层顶部的两个斜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盲管,所述透水基层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回收管,所述排水盲管与回收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路面上雨水从透水顶层下渗,经过排水盲管和第一连接管流至回收管的内部,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降低了路面雨水向下的继续渗透,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
[0009]可选的,所述透水基层与透水顶层之间铺设有碎石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的设置,能够对从透水顶层上渗透下来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高了进入至回收管内部雨水的质量。
[0011]可选的,所述透水基层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路面连通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漏水格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渠能够对路面两侧的雨水进行排放,漏水格栅能够对路面上的较大块垃圾进行拦截。
[0013]可选的,所述透水基层的下方埋设有大口径排水管,所述大口径排水管与排水渠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积水过多而超过排水渠的排水负荷时,大口径排水管对排水渠内部的雨水进行分流排放。
[0015]可选的,所述漏水格栅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套装有浮块,所述浮块的底部安装有堵块,所述堵块插接于第二连接管的内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当排水渠内部积水过多时,浮块上浮,使得堵块从第二连接管内部移出,排水渠内部的雨水进入至大口径排水管的内部。
[0017]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部位于排水盲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护格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格栅的设置,起到了对排水盲管的防护作用,降低了上层结构对排水盲管的挤压。
[0019]可选的,所述透水基层上表面位于安装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搭接槽,所述防护格栅位于搭接槽的内部,所述防护格栅通过固定螺栓与透水基层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便于对排水盲管进行安装,利于施工。
[0021]可选的,所述透水基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引流棒,所述引流棒为竖直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棒的设置,能够规范雨水的下渗路径,有利于道路雨水的排放。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申请通过将路面上雨水从透水顶层下渗,经过排水盲管和第一连接管流至回收管的内部,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降低了路面雨水向下的继续渗透,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
[0025]2.本申请通过排水渠对路面两侧的雨水进行排放,当排水渠内部积水过多而超过排水渠的排水负荷时,浮块上浮,使得堵块从第二连接管内部移出,排水渠内部的雨水进入至大口径排水管的内部,大口径排水管对排水渠内部的雨水进行分流排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排水盲管与透水基层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透水基层;2、透水顶层;3、安装槽;4、排水盲管;5、回收管;6、第一连接管;7、碎石层;8、排水渠;9、漏水格栅;10、大口径排水管;11、第二连接管;12、滑杆;13、浮块;14、堵块;15、防护格栅;16、搭接槽;17、固定螺栓;18、引流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请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透水基层1,透水基层1的上方铺设有透水顶层2。透水基层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引流棒18,引流棒18为竖直设置,引流棒18的设置,能够规范雨水的下渗路径,有利于道路雨水的排放。
[0032]参照图1,透水基层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向下布设的斜面,透水基层1顶部的两个斜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盲管4,透水基层1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回收管5,排水盲管4与回收管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通,从透水顶层2上渗透下来的雨水,经过排水盲管4和第一连接管6流至回收管5的内部,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降低了路面雨水向下的继续渗透,从而有利于保证底层结构的稳定。透水基层1与透水顶层2之间铺设有碎石层7,碎石层7的设置,能够对从透水顶层2上渗透下来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高了进入至回收管5内部雨水的质量。
[0033]参照图1和图2,安装槽3内部位于排水盲管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护格栅15,防护格栅15的设置,起到了对排水盲管4的防护作用,降低了上层结构对排水盲管4的挤压。透水基层1上表面位于安装槽3的两侧均开设有搭接槽16,防护格栅15位于搭接槽16的内部,防护格栅15通过固定螺栓17与透水基层1固定连接,此种结构的设置,便于对排水盲管4进行安装,利于施工。
[0034]参照图1和图2,透水基层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路面连通的排水渠8,排水渠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漏水格栅9,排水渠8能够对路面两侧的雨水进行排放,漏水格栅9能够对路面上的较大块垃圾进行拦截。透水基层1的下方埋设有大口径排水管10,大口径排水管10与排水渠8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连通,当路面积水过多而超过排水渠8的排水负荷时,大口径排水管10对排水渠8内部的雨水进行分流排放。漏水格栅9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滑杆12,滑杆12的外表面滑动套装有浮块13,浮块13的底部安装有堵块14,堵块14插接于第二连接管11的内部,此种结构的设置,当排水渠8内部积水过多时,浮块13上浮,使得堵块14从第二连接管11内部移出,排水渠8内部的雨水进入至大口径排水管10的内部。
[0035]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路面上雨水从透水顶层2下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透水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1)的上方铺设有透水顶层(2);所述透水基层(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向下布设的斜面,所述透水基层(1)顶部的两个斜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盲管(4),所述透水基层(1)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回收管(5),所述排水盲管(4)与回收管(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1)与透水顶层(2)之间铺设有碎石层(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路面连通的排水渠(8),所述排水渠(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漏水格栅(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1)的下方埋设有大口径排水管(10),所述大口径排水管(10)与排水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发徐晨阳仲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