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金莲专利>正文

多段式无换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9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段式无换向电机的动力电机,是由绕组(1)、磁极(2)组成,绕组含有电枢铁芯(10)和电枢绕组(11)。电枢铁芯(10)是用硅钢片冲压叠压形成整体,形似轮状、轮辐间嵌放电枢绕组(11);磁极(2)分为永磁磁极或电励磁极,永磁磁极由环形磁钢(6)、固定板(18)叠合,电励磁极是由励磁铁芯(19)、励磁线圈(20)、极靴(23),固定轭板(18)构成,将数段磁极、绕组分居于轴间,外有防护罩(6)。(*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旋转电机领域,它涉及一种无换向的动力电机,尤其是一种交、直流通用,多段式、无换向动力电机。电机是实现能量转换的一种装置。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冶金、石油、煤炭、交通运输、化学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等各行各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显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公知的电机中,电机主要由定子(磁极)和转子(绕组)组成。转子在定子内部,定子是用来产生磁场和作电机的机械支撑,转子用来感应电势而实现能量转换。除此,还含有换向器、电刷装置、换向极、端盖、风扇等器件。无换向直流电机是用可控硅代替电刷和换向器。在中国专利89218126.5中公开了一种“两端结构的电机”,转子和定子分居电机两端,磁轭、铁芯、铁轭分别由带状材料盘绕成园盘状,绕组为缘定子铁芯周沿套上的大线圈。以现有技术为例,普通存在下列不足之处①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②转子在定子内部,产生的热量不宜散发。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数段绕组(定子)、数段磁极(转子)分居轴间,同性两极相对,当电流通过绕组(定子),磁极(转子)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电磁转矩,电磁转矩克服工作机与电动机的摩擦转矩和惯性转矩,从静止状态转动起来,并加速到稳定运行状态的多段式无换向电机。本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多段式无换向电机是由绕组(定子)和磁极(转子)组成,绕组含有电枢铁芯和电枢绕组,电枢铁芯是用0.35毫米或0.5毫米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锡钢片)冲压叠压形成整体,或者用软磁材料一次冲压而成。叠压后的电枢铁芯形似轮状。轮辐为绕组的磁桥,同样,电枢绕组也是用硅钢片(锡钢片)叠压,并用导线绕制,嵌放在轮辐间的扇面空间中,用螺钉与磁桥帽紧固。轮毂为内环轭。磁极可以分为永磁磁极或电励磁磁极。其中永磁磁极是由环形磁钢、内环轭和固定轭板组成,磁极沿轴向开有固定孔,并与转轴同心。而电励磁极是由极靴、励磁铁芯、励磁线圈、固定轭板组成。励磁铁芯是用0.35毫米或0.5毫米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锡钢片)叠压,并绕制导线,形成励磁电枢,用螺栓将极靴、励磁电枢和固定轭板连结,同绕组一起装配在转轴上。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达到,电机转轴的表面沿轴向开有导线槽,绕组线圈导线接头可延此槽引向滑环。绕组和磁极之间的空气隙小于1毫米。其次,本技术还可以采用2-3段磁极和绕组分别装配到转动轴上,其励磁线圈采用并联或串联。本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达到转换能量的目的。本电机由绕制着线圈间隔着磁桥的轮状铁芯,构成绕组段,两端侧面置于由同性磁极,如图5所示,绕组A面导线是实线,B面为虚线。感应电流的产生,决定于磁力线的方向。由于A、B两侧为同极性磁极,所以,磁力线的方向相反,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由连接导线可以看出在同一导线的线圈中,在发电状态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感应电势为串联关系,在发电状态时就相当于串联一起的蓄电池组。在电动状态时,A、B两面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力线方向相反,电磁力表现为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当线圈接通交流时,励磁电流和绕组电流是串接关系,同时改变方向,具体表现为绕组电流反向的同时,绕组侧的极性也改变,电磁力仍然保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向,因此,本技术适用制作无刷、无电子元件的直流电机,也可制作为交、直流通用的带滑环装置的电机、即为无换向、多段式电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磁极和绕组可根据设计需求、增大绕组、磁极的力臂,从而使磁极与绕组产生较大的力矩,适用电磁转矩较大的动力电机。2、直流型磁场稳定、机械性能好,电磁噪音极小。3、散热方式好,绕组和磁极之间有气隙面,轴向设有通风孔道,整个电机呈开放式和半开放式。4、可实现交、直流通用。5、重量轻、制造简易,维修方便,可批量生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附图说明图1、2段、无换向电机示意图1-绕组2-磁极3-轴承4-轴5-磁轭罩6-防尘罩7-引线滑环8-碳刷9-固定螺钉图2、单段、电机绕组示意图10-电枢铁芯11-电枢绕组12-内环轭13-磁桥帽14-固定槽15-磁桥图3、单段、磁极(永磁体)示意图16-环形磁钢17-固定孔18-固定轭板图4、单段、电机磁极(电励磁磁极)示意图19-励磁铁芯20-励磁线圈21-导线槽22-导线引入线23-极靴24-螺栓25-主极26-接线盒图5、多段、无换向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多段、无换向电机运行示意图图7、多段、无换向电机(发电机)示意图图8、多段、无换向电机(电动机)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所示,单段,无换向电机是由绕组定子(1)和磁极转子(2)组成。绕组(1)、磁极(2)半径均为150毫米,绕组(1)分为电枢铁芯(10)和电枢绕组(11)两部分。电枢铁芯(10)是用0.35毫米厚,4片并涂绝缘硅钢片冲压叠压形成整体,其厚度为15毫米。叠压后的电枢铁芯(10)为轮状、轮幅为绕组(1)的磁桥(15),轮幅间的扇面数为4、同样,电枢绕组(10)也是用0.35毫米厚涂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压,用导线开槽绕制、嵌放在轮辐间的空间中,并用螺钉(9)与磁桥帽(13)紧固。电枢绕组(11)与电枢铁芯之间的绕线空隙大于1毫米。轮毂中放置与绕组(1)同心的内环轭(12)。电机的磁极(2)是由极靴(23)、主极(25),固定扼板(18)组成。主极(25)含励磁铁芯(19)、励磁线圈(20),励磁铁芯(19)是用0.35毫米厚,并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压、并绕制导线,外侧垫绝缘材料>1mm、形成励磁电枢。励磁铁芯(19)的数目为8块。用螺栓(24)将极靴(23)、主极(25)和固定轭板(18)连接、将磁极(2)和绕组(1)及磁轭罩(5)装配在转轴(4)上,用螺钉(9)紧固绕组(1)。绕组(1)和磁轭罩(5)的轴向配有轴承(3),转轴(4)一端装有碳刷(8)、外有防尘罩(6)保护,碳刷(8)的接线柱与绕组(1)的导线相连接,碳刷(8)的另一接线柱的引线与绕组(1)的另一端接头与外线路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根据电磁力定律,当电流流过励磁线圈(19),产生磁场,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当磁极(2)产生足够大的电磁转矩来克服工作机与自身的摩擦转矩和惯性转矩,导致磁极(2)从静止状态转动起来,并加速到稳定运行状态。实施例2、利用电机的可逆性,将磁极(2)、(2′)绕组(1)、外罩(6)装配于转轴(4)上,绕组半径=150毫米,用螺钉(9)将绕组(1)紧固。电枢铁芯(10),电枢绕组(11)是用0.5毫米厚的涂漆的锡钢片叠压而成。磁极(2)采用永磁体,即环形磁钢(16)、固定轭板(18)的叠合,轴向开有固定孔(17)。(见图7)。防尘罩(6)用来保护电机,防止灰尘、石块,棉布、纱头等物进入。绕组(1)的两根导线接头引向防尘罩(6)外并与外线路相接。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转轴(4)在外力作用下,即原动机拖动电机的转矩克服磁极(2)转矩时,磁极(2)以恒定的转速旋转,形成旋转磁场,用右手定则判定,可确定导体电势方向。因此,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实施例3如图8所示将磁极(2)、(2′),绕组(1)、外罩(6)装配于转轴(4)上,并且用螺钉(8)紧固绕组(1)。绕组(1)的两根导线接头沿轴向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段式无换向电机,尤其是一种交、直流通用,多段式无换向动力电机,含有绕组(1)、磁极(2)、轴承(3)、轴(4)、防尘罩(6)、引线滑环(7)、固定螺钉(9)、其特征在于绕组(1)的电枢铁芯(10)是用磁性材料冲压形成整体,呈轮状,轮辐为绕组(1)的磁桥(15),电枢绕组(11)也是用磁性材料叠压而成,并用导线绕制,嵌放在轮辐间的扇面空间中,并用螺钉(9)将磁桥帽(13)与电枢绕组(11)紧固;轮毂为内环轭(12);磁极(2)分为永磁磁极和电励磁极,永磁磁极由环形磁钢(6)、固定轭板(18)的叠合,粘结固定或开孔固定,轴向开有固定孔(17),电励磁极是由环形极靴(23)、主极(25)和固定轭板(18)组成,主极(25)含励磁铁芯(19)和励磁线圈(20),励磁铁芯(19)用磁性材料叠压并用导线绕制,用螺栓(24)将极靴(23)、主极(25)和固定扼板(18)紧固;转轴(4)的表面沿轴向开有导线槽(21),绕组(1)引入线(22)沿导线槽(21)引向轴端与引线滑环(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莲谢陇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金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