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714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发电机、变速箱主箱、变速箱副箱、发电箱、电机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后桥主减,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变速箱主箱的输入轴一,变速箱主箱的输出轴一连接变速箱副箱,变速箱副箱还连接发电箱和传动轴一,发电箱还连接发电机,电机变速箱的输入轴二连接电机,电机变速箱的输出轴二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传动轴二连接后桥主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油率高、动力性增强、提高安全性、续航里程增大、驾驶舒适性高、适用于重卡、成本低易推广。成本低易推广。成本低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重卡的混合动力系统多为采用单电机的P2结构或P3结构,在增程发电方面有一定约束,很难保障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工作在高效区,对节油率和续航里程数有一定影响。另外一些混动系统的结构布局对原车的结构布局改动较大,推广需较大的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高、动力性增强、提高安全性、续航里程增大、驾驶舒适性高、适用于重卡、成本低易推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发电机、变速箱主箱、变速箱副箱、发电箱、电机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后桥主减,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变速箱主箱的输入轴一,变速箱主箱的输出轴一连接变速箱副箱,变速箱副箱还连接发电箱和传动轴一,发电箱还连接发电机,电机变速箱的输入轴二连接电机,电机变速箱的输出轴二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传动轴二连接后桥主减。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变速箱副箱包括副箱轴一、副箱轴二、副箱齿轮一、副箱齿轮二、副箱齿轮三、副箱齿轮四和附箱切换件,副箱轴一和副箱轴二平行间隔布置,副箱轴一共转动地连接传动轴一,副箱齿轮三和副箱齿轮四共转动地套接在副箱轴二上,副箱齿轮一共转动地套接在输出轴一上,副箱齿轮一和副箱齿轮三啮合,副箱齿轮二和副箱齿轮四啮合,附箱切换件可将副箱齿轮一共转动地连接副箱轴一或者切换至将副箱齿轮二共转动地连接副箱轴一。
[0008]输入轴一、输出轴一、副箱轴一、传动轴一、输出轴二和传动轴二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9]变速箱主箱还包括中间轴一,中间轴一和输出轴一平行间隔布置,中间轴一和输出轴一上均布置有多个齿轮,中间轴一上的齿轮和输出轴一上的齿轮彼此啮合形成具有多个档位的变速箱。
[0010]发电箱包括发电箱轴一和发电箱轴二,发电箱轴一和发电箱轴二平行间隔布置,发电箱轴一共转动地连接副箱轴二,发电箱轴二共转动地连接发电机的传动轴,发电箱轴一和发电箱轴二通过齿轮组传递驱动。
[0011]发电箱轴一上套接有一个齿轮,发电箱轴二上套接有一个齿轮,发电箱轴一上的齿轮和发电箱轴二上的齿轮啮合。
[0012]电机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二,输入轴二、输出轴二和中间轴二平行间隔布置,中间轴二位于输入轴二和输出轴二之间,中间轴二和输入轴二上均布置有多个齿轮,中间轴二上的齿轮和输入轴二上的齿轮彼此啮合形成具有多个档位的变速箱,输出轴二和中间轴二通过齿轮啮合传递驱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节油率高。低速电机驱动,中高速发动机驱动并可发电,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刹车时,反拖电机进行发电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降低能耗。
[0015]2)动力性增强。电驱车辆起步更快;具备油电双驱的助力模式使车辆动力增强;加速超车和爬坡性能更好。
[0016]3)提高安全性。在下坡制动时可回收能量,不但能提高整车的下坡制动力、减少刹车系统的磨损,还可以为电机进行充电。
[0017]4)续航里程增大。通过发动机对发电机进行高效发电,即保证了发动机运行的经济性又提高了电池的续航里程。
[0018]5)提高驾驶舒适性。电机对AMT变速箱换档时刻进行动力补偿,极大的减小换档时的顿挫感,提高舒适感。
[0019]6)成本低易推广。沿用原车动力系统,不改变原车发动机和变速箱,仅在原车动力系统上增加电机、发电机和变速箱等,实施快成本低易推广,改进和布置方式适用于重卡本身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速箱主箱、变速箱副箱和发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机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25]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如图1~3所述,包括发动机1、电机2、发电机3、变速箱主箱4、变速箱副箱5、发电箱6、电机变速箱7、传动轴一8、传动轴二 9、后桥主减10和离合器11。
[0026]发动机1通过变速箱主箱4和变速箱副箱5传递驱动至后桥主减10,发动机1同时通
过变速箱主箱4、变速箱副箱5和发电箱6驱动发电机3进行发电。电机2通过电机变速箱 7传递驱动至后桥主减10。
[0027]变速箱主箱4包括主箱箱体、输入轴一41、输出轴一42和中间轴一43。输入轴一41 和输出轴一4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中间轴一43和输出轴一42平行间隔布置。中间轴一43 和输出轴一42上均布置有多个齿轮,中间轴一43上的齿轮和输出轴一42上的齿轮彼此啮合形成具有多个档位的变速箱。输入轴一41的一端位于主箱箱体内、另一端伸出主箱箱体后连接发动机1,具体的,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11连接输入轴一41。输出轴一42的一端位于主箱箱体内、另一端伸出主箱箱体连接变速箱副箱5。中间轴一43的一端位于主箱箱体内、另一端连接发电箱6。
[0028]对于变速箱主箱4,中间轴一43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直径不同的齿轮,输出轴一42上空套有多个直径不同的齿轮,输入轴一41的位于主箱箱体内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一个齿轮。输入轴一41上的齿轮和中间轴一43上的一个齿轮啮合,中间轴一43上的其它齿轮分别和输出轴一42上空套的多个齿轮分别啮合。输出轴一42上还有多个第一切换部件,输入轴一41上的齿轮和与其相邻的输出轴一42上的一个齿轮共用一个所述第一切换部件,输出轴一42上的其它齿轮和与其相邻的齿轮共用一个所述一切换部件。设输入轴一4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重型货车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电机(2)、发电机(3)、变速箱主箱(4)、变速箱副箱(5)、发电箱(6)、电机变速箱(7)、传动轴一(8)、传动轴二(9)、后桥主减(10),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11)连接变速箱主箱(4)的输入轴一(41),变速箱主箱(4)的输出轴一(42)连接变速箱副箱(5),变速箱副箱(5)还连接发电箱(6)和传动轴一(8),发电箱(6)还连接发电机(3),电机变速箱(7)的输入轴二(71)连接电机(2),电机变速箱(7)的输出轴二(72)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轴一(8)和传动轴二(9),传动轴二(9)连接后桥主减(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副箱(5)包括副箱轴一(51)、副箱轴二(52)、副箱齿轮一(53)、副箱齿轮二(54)、副箱齿轮三(55)、副箱齿轮四(56)和附箱切换件,副箱轴一(51)和副箱轴二(52)平行间隔布置,副箱轴一(51)共转动地连接传动轴一(8),副箱齿轮三(55)和副箱齿轮四(56)共转动地套接在副箱轴二(52)上,副箱齿轮一(53)共转动地套接在输出轴一(42)上,副箱齿轮一(53)和副箱齿轮三(55)啮合,副箱齿轮二(54)和副箱齿轮四(56)啮合,附箱切换件可将副箱齿轮一(53)共转动地连接副箱轴一(51)或者切换至将副箱齿轮二(54)共转动地连接副箱轴一(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一(41)、输出轴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学臣袁涛李学龙
申请(专利权)人:派格威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