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及倒三轮电动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671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及倒三轮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安装在倒三轮摩托车的车架上,具有一将动力输出至摩托车后轮的动力输出轴,靠近动力输出轴设有轴侧安装座,尾侧设有尾侧安装座,且通过轴侧安装座和尾侧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动力系统安装在车架上可避免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导致的簧下(悬挂)质量的增加,利于保证操控性和舒适性;轴侧和尾侧通过分开的安装座安装,可在驱动时分散扭矩作用于车架的作用点,避免大扭矩直接的集中作用于车架,可有效减小动力系统安装点及车架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寿命;降低结构强度,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及倒三轮电动摩托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动车
,具体涉及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及倒三轮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倒三轮摩托车与两轮摩托车或正三轮摩托车相比,不易侧翻,行驶稳定性更优秀,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0003]现有技术的倒三轮摩托车由于前部具有两个车轮,动力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变速器,安装底座一般在电机上,底座与车架通过若干相对于动力系统输出轴对称布置的螺栓进行固定,输出轴与底座形成悬臂结构;由于动力系统输出轴处于底座法兰面中心,在驱动时自身会产生以较大的扭矩施加在底座上,然后再传导于车架;需要实现大扭矩动力输出时,就需要增加动力系统壳体、底座以及车架相关安装结构的强度,这会造成零件重量增加,从而造成簧下重量增加,结构工艺复杂,装配工艺复杂和成本过高等问题。
[0004]因此,需要一种动力系统的安装结构,能够在驱动时分散扭矩作用于车架的作用点,避免大扭矩直接的集中的作用于车架,可有效减小动力系统安装点及车架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寿命;降低对结构强度的依赖,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能够在驱动时分散扭矩作用于车架的作用点,避免大扭矩直接的集中的作用于车架,可有效减小动力系统安装点及车架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寿命;降低对结构强度的依赖,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倒三轮摩托车的车架上,所述动力系统具有一将动力输出至摩托车后轮的动力输出轴,靠近动力输出轴设有轴侧安装座,尾侧设有尾侧安装座,且通过轴侧安装座和尾侧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动力系统安装在车架上可避免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导致的簧下(悬挂)质量的增加,利于保证操控性和舒适性;
[0007]现有技术中,动力系统底座与车架通过若干相对于动力系统输出轴对称布置的螺栓进行固定,输出轴与底座形成悬臂结构;由于动力系统输出轴处于底座法兰面中心,在驱动时自身会产生以较大的扭矩施加在底座上,然后再传导于车架;需要实现大扭矩动力输出时,就需要增加动力系统壳体、底座以及车架相关安装结构的强度,这会造成零件重量增加,结构工艺复杂,装配工艺复杂和成本过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中,轴侧和尾侧通过分开的安装座安装,可在驱动时分散扭矩作用于车架的作用点,避免大扭矩直接的集中的作用于车架,可有效减小动力系统安装点及车架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寿命;降低结构强度,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装配效率。
[0008]进一步,所述轴侧安装座通过两个安装点与车架固定连接,尾侧安装座通过一个安装点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轴侧安装座的两个安装点之间为非对称布置;通过非对称的且分开的安装座进行安装,可根据动力输出方向合理分配所产生的扭矩,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受力,进一步减小安装座及车架相关位置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和车架寿命;进一步降低结构强度,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装配效率。
[0009]进一步,所述轴侧安装座的两个安装点中,一个为下安装点靠下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个为上安装点靠上与车架固定连接,尾侧安装座的安装点靠下与车架固定连接;分为上安装点和下安装点,将安装点分散至动力系统的周围,改变了现有的全部集中在底座上的结构,保证了安装支撑强度,避免了车架以及底座承受较大扭矩的技术问题。
[0010]进一步,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车架上靠后形成的后框架结构内,所述下安装点和尾侧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后框架结构的下部,上安装点固定安装在后框架结构的上部;采用后框架结构用于安装动力系统,提升整体的承载强度,在支撑乘坐位的同时,提供动力系统的安装空间,并为动力系统的安装点分散提供条件
[0011]进一步,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变速器,所述控制器、驱动电机和变速器集成为一体;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为动力输出轴;集成为一体指的是控制器的外壳、驱动电机和变速器的外壳固定连接为一体,而且在设定条件下,外壳可部分一体成形形成共用,在此不再赘述;
[0012]所述轴侧安装座位于变速器的壳体,尾侧安装座靠下位于驱动电机壳体,且所述下安装点和尾侧安装座的安装点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靠后设置;
[0013]现有技术中,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线束控制连接,损耗高,降低系统效率;并且,使得整车装配复杂,布线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电磁屏蔽问题;当然,现有技术也存在将电机控制器侧面装配在驱动电机上的技术方案,但安装在侧面的结构对于散热问题以及由于重心问题增加的震动等问题较难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避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长距离连线而引起的电机相电阻增大,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电磁屏蔽在驱动电机与电机控制器的壳体上即可实现,隔绝外部异常信号对控制器本体的干扰,使得动力系统具有更高的体积密度,更低的效率损耗;将控制器位于电机正上方,优化了组件的重心,避免车辆振动导致的共振,从而避免电器部件的脱落,还利于整体的防水设计;
[0014]本专利技术的倒三轮的驱动轮为后轮驱动,在以后轮为驱动的结构中,下安装点和尾侧安装座位于轴线的一侧,动力输出轴的外圆高点的线速度背离该位置,输出动力的反作用扭矩对该安装点形成压力,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结合上安装点的设置,形成杠杆式约束,减轻动力扭矩对安装点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力系统本身和车架的安装稳定性。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倒三轮电动摩托车,所述倒三轮摩托车采用所述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及倒三轮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安装在车架上可避免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导致的簧下(悬挂)质量的增加,利于保证操控性和舒适性;轴侧和尾侧通过分开的安装座安装,可在驱动时分散扭矩作用于车架的作用点,避免大扭矩直接的集中的作用于车架,可有效减小动力系统安装点及车架的变形量,提高动力系统寿命;降低结构强度,有助于产品轻量化;简化车架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车侧视图;
[0020]图3为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动力系统轴向的立面剖视图;
[0022]图5为控制器的横向剖视图;
[0023]图6为动力系统轴测图(箭头所示为冷却液流向);
[0024]图7为控制器冷却流道示意图(俯视所看到的箭头所示为冷却液流向);
[0025]图8为驱动电机的轴测图(箭头所示为冷却液流向);
[0026]图9为车架爆炸图;
[0027]图10后摆臂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后摆臂安装于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张紧装置而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倒三轮摩托车的车架上,具有一将动力输出至摩托车后轮的动力输出轴,靠近动力输出轴设有轴侧安装座,尾侧设有尾侧安装座,且通过轴侧安装座和尾侧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侧安装座通过两个安装点与车架固定连接,尾侧安装座通过一个安装点与车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侧安装座的两个安装点之间为非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侧安装座的两个安装点中,一个为下安装点靠下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个为上安装点靠上与车架固定连接,尾侧安装座的安装点靠下与车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摩托车动力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樑刘军涂奎张丹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