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58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8
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实际制备时,则会出现漫无目的的配比情况,且每次试验配比效果,都需要损耗相应的试验材料,不仅消耗成本,同时也耗费人力,配制周期长,难以找到准确的配比效果的问题,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液体原料,S2:准备固体原料,S3:制备复配物,S4:试验观察,S5:调整水比例,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消耗,同时有规律的进行配比操作,则可节省人力,减少配制周期,高效率的得到准确的制备结果,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处理
,具体为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1.8g/cm3左右),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主要合金元素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使用最广的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镁合金在外界的环境因素下,其表面会出现锈蚀,然而为保证镁合金的使用性能,通常都会使用化学除锈蚀的方法,来对镁合金进行抛光。
[0003]目前的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在进行配制时,通常难以把握固体溶质以及液体溶质与水溶剂之间的配比,在实际制备时,则会出现漫无目的的配比情况,且每次试验配比效果,都需要损耗相应的试验材料,不仅消耗成本,同时也耗费人力,配制周期长,难以找到准确的配比效果,且每次试验后的镁合金表面则会产生较多泡沫覆盖,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清洗,才能够观察到抛光效果,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提升人工成本。
[000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在进行配制时,通常难以把握固体溶质以及液体溶质与水溶剂之间的配比,在实际制备时,则会出现漫无目的的配比情况,且每次试验配比效果,都需要损耗相应的试验材料,不仅消耗成本,同时也耗费人力,配制周期长,难以找到准确的配比效果,且每次试验后的镁合金表面则会产生较多泡沫覆盖,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清洗,才能够观察到抛光效果,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提升人工成本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准备液体原料:准备相应重量份的液体原料,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
[0008]S2:准备固体原料:准备相应重量份的固体原料,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进行搅拌混合;
[0009]S3:制备复配物:准备重量份为300份的水,倒入配比装置中后,将另外两个容器中准备的原料分别倒入到装有水的配比装置中;
[0010]S4:试验观察:搅拌均匀后,将待处理的镁合金放入到配比后的溶液中,观察溶液对镁合金表面的抛光处理效果;
[0011]S5:调整水比例:通过将水的重量份换成150份的水,再重复以上步步骤进行配比测试,通过判断抛光效果,再次对水的重量份进行二分之一减少或者二分之三的增加,从而得到最准确的配比数值。
[0012]进一步地,在S5中,GU

M

025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为无机酸剂与无机络合剂及有机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组分为:
[0013][0014][0015]进一步地,S3中的配比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和连通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顶面中部的凹形安装架,凹形安装架一端的上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凹形安装架的中部内腔滑动设置有带动轴,安装底座的一端内腔中设置有搅拌组件,凹形安装架的内腔中设置有升降夹取组件,且升降夹取组件的上端滑动套接在带动轴上,凹形安装架的另一端内腔中安装有气动压水组件,且气动压水组件的下端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另一端内腔中,安装底座的顶面一端处嵌入固定安装有制备盒,安装底座的顶面另一端处嵌入固定安装有清洗盒;
[0016]安装底座的顶面一端处设置有L型安装槽,且L型安装槽的下端部设置在制备盒的下方,安装底座另一端的下侧内腔中设置有储水内槽,且储水内槽内腔一端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连通内槽,且储水内槽通过连通内槽与清洗盒之间相连通,安装底座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与储水内槽相连通;
[0017]凹形安装架的内腔中设置有凹形通孔,且凹形通孔的一端部与L型安装槽的一端部相连通,凹形安装架一端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方形贯穿滑孔,凹形安装架的中部底面上连通固定安装有梯形滑动块,凹形安装架的中部顶面上连通固定安装有T型限制块;
[0018]电机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卡接轴;
[0019]带动轴包括带动限制机构和活动安装贯穿在带动限制机构下端处带动轴主体;
[0020]搅拌组件包括齿轮传动机构和活动安装在L型安装槽内腔中的长传动轴,L型安装槽内腔的一端顶面上活动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上端呈密封贯穿制备盒的底面设置;
[0021]升降夹取组件包括H型辊和活动安装在H型辊一端处的复位机构,H型辊上缠绕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H型辊的外壁上,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夹取机构的中部顶面上;
[0022]气动压水组件包括压气机构和一端连通安装在压气机构上的连接管道,储水内槽内腔的一端内壁上嵌入固定安装有进气推动机构,且连接管道的下端分别贯穿凹形通孔和安装底座的顶面与进气推动机构连通安装;
份的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1

3份的EDTA

2Na,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准备重量份为8

12份的柠檬酸、13

18份的氨基磺酸、23

28份的羧乙基硫代丁二酸、7

12份的甲基磺酸,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进行搅拌混合,准备重量份为100份的水,倒入配比装置中后,将另外两个容器中准备的原料分别倒入到装有水的配比装置中,搅拌均匀后,将待处理的镁合金放入到配比后的溶液中,观察溶液对镁合金表面的抛光处理效果,通过将水的重量份换成50份的水,再重复以上步步骤进行配比测试,通过判断抛光效果,再次对水的重量份进行二分之一减少或者二分之三的增加,从而得到最准确的配比数值,这种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消耗,同时有规律的进行配比操作,则可节省人力,减少配制周期,高效率的得到准确的制备结果,方便使用。
[0034]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将连接滑块推至方形贯穿滑孔的右侧位置处,并旋拧螺纹旋钮对其进行固定,此时短限制滑块卡进第一卡接滑孔中,长限制滑块从第二卡接滑孔中分离,当操作者需要对配比装置内的复配物进行测试时,则可将待测镁合金的一端放置在夹取块之间,此时通过旋拧双螺纹旋钮,在双螺纹旋钮的带动下夹取块则会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将镁合金夹紧,此时操作者则可启动电机,电机则会带动卡接轴进行转动,此时在短限制滑块的作用下,即可带动卡接齿轮进行转动,卡接齿轮又会带动连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长传动轴的整体转动,此时在传动带的带动下,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对制备盒内的复配物进行搅拌,这种设置不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同时使用一个电机即可完成多种效果,结构设置巧妙,方便使用。
[0035]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液体原料:准备相应重量份的液体原料,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S2:准备固体原料:准备相应重量份的固体原料,分别倒入到同一个容器中,进行搅拌混合;S3:制备复配物:准备重量份为300份的水,倒入配比装置中后,将另外两个容器中准备的原料分别倒入到装有水的配比装置中;S4:试验观察:搅拌均匀后,将待处理的镁合金放入到配比后的溶液中,观察溶液对镁合金表面的抛光处理效果;S5:调整水比例:通过将水的重量份换成150份的水,再重复以上步步骤进行配比测试,通过判断抛光效果,再次对水的重量份进行二分之一减少或者二分之三的增加,从而得到最准确的配比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GU

M

025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为无机酸剂与无机络合剂及有机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组分为:的复配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组分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镁合金三合一处理剂的复配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配比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和连通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1)顶面中部的凹形安装架(2),凹形安装架(2)一端的上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3),凹形安装架(2)的中部内腔滑动设置有带动轴(4),安装底座(1)的一端内腔中设置有搅拌组件(5),凹形安装架(2)的内腔中设置有升降夹取组件(6),且升降夹取组件(6)的上端滑动套接在带动轴(4)上,凹形安装架(2)的另一端内腔中安装有气动压水组件(7),且气动压水组件(7)的下端设置在安装底座(1)的另一端内腔中,安装底座(1)的顶面一端处嵌入固定安装有制备盒(8),安装底座(1)的顶面另一端处嵌入固定安装有清洗盒(9);安装底座(1)的顶面一端处设置有L型安装槽(11),且L型安装槽(11)的下端部设置在制备盒(8)的下方,安装底座(1)另一端的下侧内腔中设置有储水内槽(12),且储水内槽(12)内腔一端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连通内槽(13),且储水内槽(12)通过连通内槽(13)与清洗盒(9)之间相连通,安装底座(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4),且进水口(14)与储水内槽(12)相连通;
凹形安装架(2)的内腔中设置有凹形通孔(21),且凹形通孔(21)的一端部与L型安装槽(11)的一端部相连通,凹形安装架(2)一端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方形贯穿滑孔(22),凹形安装架(2)的中部底面上连通固定安装有梯形滑动块(23),凹形安装架(2)的中部顶面上连通固定安装有T型限制块(24);电机(3)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卡接轴(31);带动轴(4)包括带动限制机构(41)和活动安装贯穿在带动限制机构(41)下端处带动轴主体(42);搅拌组件(5)包括齿轮传动机构(51)和活动安装在L型安装槽(11)内腔中的长传动轴(52),L型安装槽(11)内腔的一端顶面上活动安装有搅拌杆(53),且搅拌杆(53)的上端呈密封贯穿制备盒(8)的底面设置;升降夹取组件(6)包括H型辊(61)和活动安装在H型辊(61)一端处的复位机构(63),H型辊(61)上缠绕有连接绳(62),且连接绳(6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H型辊(61)的外壁上,连接绳(6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夹取机构(64)的中部顶面上;气动压水组件(7)包括压气机构(71)和一端连通安装在压气机构(71)上的连接管道(72),储水内槽(12)内腔的一端内壁上嵌入固定安装有进气推动机构(73),且连接管道(72)的下端分别贯穿凹形通孔(21)和安装底座(1)的顶面与进气推动机构(73)连通安装;清洗盒(9)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进料开口(91),清洗盒(9)下侧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出水孔(92),清洗盒(9)的下端内腔中设置连通冲水内槽(93),且连通冲水内槽(93)与连通内槽(13)相连通,清洗盒(9)的内腔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喷头(94),且喷头(94)分别设置在连通冲水内槽(93)的开口处;凹形通孔(21)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侧壁滑槽(221),梯形滑动块(23)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穿绳孔(231),T型限制块(24)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底面限制滑槽(241),底面限制滑槽(241)内腔两侧的上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倾斜滑道(24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炜祥孙振庆赵本喜
申请(专利权)人:金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