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支架和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电机支架和空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调性能的提升,其散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风机转速也随着增加。电机支架作为风机系统中关键部件,需要承受风机高速运行时所传递的扭矩,支架刚度弱时变形摆动较大,不仅会影响整机运行噪音,严重时还会导致风叶刮到导风圈。为克服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保持电机支架结构不变,增加材料厚度的方式,但会导致成本的大幅提升;(2)通过在电机支架顶部、底部加加强筋,由于加强筋设置在风速较大区域,导致风阻明显增大,会影响室外机噪声、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机支架和空调。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机支架,包括:
[0005]上支撑板;
[0006]下底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底板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0007]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下底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底板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上端部均与所述上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部均与所述下底板连接;以及第一辅助支架和第二辅助支架,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辅助支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一辅助支架上具有第一电机安装面,所述第二辅助支架设在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二辅助支架上具有第二电机安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为U形杆,所述第一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杆为U形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侧板、第二连接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支架为U形架,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六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杆位于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之间;第二辅助支架为U形架,所述第二辅助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二辅助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侧板、第四连接板和第八侧板,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杆位于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U形开口和所述第二支杆的U形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辅助支架的U形开口和所述第一支杆的U形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辅助支架的U形开口和所述第二支杆的U形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具有向外折弯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辅助支架具有向外折弯的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五侧板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构造成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六侧板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构造成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五侧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部分为第一电机定位部,所述第一电机定位部上具有所述第一电机安装面;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七侧板在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构造成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三导向部,所述第八侧板在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构造成所述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七侧板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导向部
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电机定位部,所述第二电机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旭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