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单元及暖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4327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蓄能单元及暖通系统,涉及暖通系统技术领域,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蓄能单元包括内胆、保温层以及外壳,内胆具有换热模块和蓄能材料,换热模块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蓄能材料与换热模块热导接,保温层附接于内胆外表面,外壳覆盖在保温层外侧,如此,能够通过保温层能够降低内胆内蓄能材料以及换热模块中能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暖通系统,尤其涉及到一种蓄能单元及暖通系统


技术介绍

1、相变蓄能装置,具有体积小,蓄能量大和不存死水的优点,当其与热泵连接,形成家庭热水采暖设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相关技术中,相变蓄能装置保温效果不理想,因此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蓄能单元及暖通系统,能够通过保温层的设置,降低能量的损耗。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能单元,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蓄能单元包括:

3、内胆,内胆具有换热模块和蓄能材料,换热模块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蓄能材料与换热模块热导接;

4、保温层,附接于内胆外表面;

5、外壳,覆盖在保温层外侧。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层包括第一子保温层以及第二子保温层,第一子保温层相较第二子保温层更靠近内胆;

7、其中,第一子保温层的硬度小于第二子保温层的硬度,且第一子保温层的保温系数高于第二子保温层的保温系数。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单元,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子保温层以及第二子保温层,所述第一子保温层相较所述第二子保温层更靠近所述内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保温层包括海绵层、橡胶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壳包括第一端壳、第二端壳和侧壳,所述侧壳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单元,对外连通能源单元和第一利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子保温层以及第二子保温层,所述第一子保温层相较所述第二子保温层更靠近所述内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保温层包括海绵层、橡胶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壳包括第一端壳、第二端壳和侧壳,所述侧壳围设形成内胆空间,所述第一端壳覆盖在所述内胆空间的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侧,所述第二端壳覆盖在所述内胆空间沿着重力方向的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以及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附接于所述第一端壳、所述第二保温层附接于第二端壳,所述第三保温层附接于所述侧壳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壳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外壳的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包括第一子保温层以及第二子保温层,所述第一子保温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内,所述第二子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外,并附接于所述第一子保温层,所述第二子保温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底壁具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子保温层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包括板体部和自所述板体部折弯形成的立边。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有第二限位空间,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多个外侧壳、外顶盖以及外底盘,所述外顶盖沿重力方向设于所述内胆的上侧并连接所述外侧壳的一侧,所述外底盘沿重力方向设于所述内胆的下侧并连接所述外侧壳的相对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外侧壳内表面具有所述挂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壳包括外侧壳本体以及自所述外侧壳本体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部,相邻两所述外侧壳中的其中一者的所述第一折弯部与两所述外侧壳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所述外侧壳本体通过紧固件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形成避让区域,所述避让区域沿第三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外侧壳中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外侧壳本体的一侧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向所述避让区域延伸,并与所述紧固件相对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盘包括外底盘板体以及自所述外底盘板体折弯形成的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外侧壳贴合,沿第三方向,所述立板的边缘不超过所述外侧壳的边缘;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侧壳以及所述外顶盖至少有一者设有过管孔,所述过管孔用于供与所述换热模块连通的管路伸出。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蓄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换热模块均为管翅片换热器,每一所述子换热模块具有多个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成排的管翅片,每一所述换热流路沿着第二方向穿过多个管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郑春元段昌明彭代杰杜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