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352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包括输入端模组和输出端模组;输入端模组上设置有第一五通气动阀、第一膜片、出气端口、两个输入三通阀和三个外接端口;输出端模组上设置有第二五通气动阀、第二膜片、进气端口、输出端口和两个输出三通阀;三个外接端口通过第一五通气动阀、第一膜片与出气端口连通;两个输入三通阀用于控制第一五通气动阀;进气端口的一端与出气端口连通;进气端口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五通气动阀、第二膜片与输出端口连通;两个输出三通阀用于控制第二五通气动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将控制阀元件及膜片均集成于一个整体,大幅压缩了设备的尺寸,另外,避免气流经过电磁阀进行切换,防止了气流被污染。防止了气流被污染。防止了气流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流切换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为了实现真空气体、环境气体(常压气体,一般默认为大气)、压缩空气三种气体的切换,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两个两位三通电磁阀串联起来配合动作,具体方法为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同时通入大气和压缩空气(或真空气体),该电磁阀的线圈是否通电,决定着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是压缩空气(或真空气体)或环境气体。第二电磁阀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连通,第二电磁阀的另一个输入为真空气体(或压缩空气),第二电磁阀的线圈是否通电,决定着其输出气体为真空气体(或压缩空气)或第一电磁阀输出端的气体。此种方法一般在输入、输出通道上并联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输入、输出气体压力的大小。
[0003]然而,现有的气体切换装置和方法由于组件配合连接集成度低,存在占用空间大的缺点,另外,要求输出压缩气体时,压缩空气从输入端到输出端都至少经过了一个电磁阀,而电磁阀难以避免磨损,故压缩气体清洁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模组(100)和输出端模组(200);所述输入端模组(100)上设置有第一五通气动阀(110)、第一膜片、出气端口(130)、两个输入三通阀(140)和三个外接端口(150);所述输出端模组(200)上设置有第二五通气动阀(210)、第二膜片(220)、进气端口(230)、输出端口(240)和两个输出三通阀(250);三个所述外接端口(150)分别用于接通外界的压缩气体、常压气体和真空气体;三个所述外接端口(150)通过所述第一五通气动阀(110)、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出气端口(130)连通;两个所述输入三通阀(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五通气动阀(110);所述进气端口(230)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端口(130)连通;所述进气端口(23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五通气动阀(210)、所述第二膜片(220)与所述输出端口(240)连通;两个所述输出三通阀(25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五通气动阀(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模组(100)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部阀板(1)、中部阀板(2)、上部阀板(3)和板卡组件(4);三个所述外接端口(150)设置在所述底部阀板(1)的底面;所述第一五通气动阀(110)设置在板卡组件(4)上,两个所述输入三通阀(140)设置在所述第一五通气动阀(110)的两侧;所述第一膜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阀板(1)和所述中部阀板(2)之间的左膜(121)和右膜(122);所述左膜(121)、所述右膜(122)均与所述第一五通气动阀(110)连接,所述常压气体、所述压缩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左膜(121)和所述右膜(122)与所述出气端口(13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兵田世伟李志龙宋婉贞时连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