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动机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98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持电动机具,它有布于一马达室(12)的电马达并包括一带有一转子轴(20)的转子(14),后和前转子轴承(13,24)和一风扇叶轮(22),该马达室(12)以法兰连于一齿轮室(16),该齿轮室(16)含有一齿轮箱(18),一空气导环(34)布于齿轮室(16)和马达室(12)之间,该空气导环(34)将由风扇叶轮(22)产生的气流以最小的流阻从转子(14)向外引开,前转子轴承(24)由一独立的轴向固定装置相对齿轮室(16)固定,其特征在于前转子轴承(24)由空气导环(34)固定在位,因此无需单独的轴向固定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电动机具,它有布于一马达室的电马达并包括一带有一转子轴的转子,后和前转子轴承,一风扇叶轮,该马达室以法兰连于一齿轮室,该齿轮室含有一齿轮箱,最好是一弯形齿轮箱,一空气导环轴向地夹在齿轮室和马达室之间,该空气导环将风扇叶轮产生的气流以最小的流阻从转子向外引开,前转子轴承由轴向固定装置相对齿轮室固定。手持电动机具是已知的,其转子作为与前转子轴承,后转子轴承和输出驱动齿轮一起的预组装组件而装在马达室中,转子在手持电动机具中的最后位置通过使齿轮室特别是装备上预组装的主轴和输出驱动齿轮的方式而加以限定,这样,一属于预组装转子组件的支承板在轴向上啮合在前转子轴承之后,结合着外环的前转子轴承进入齿轮室侧的轴承座中。以其内边部位啮合在前转子轴承之后的支承板借助在端部的其外边部位螺接在齿轮室上,使得板的内边部位以预应力支承在转子轴承上。结果,前转子轴承在手持电动机具中固定得其不能轴向位移。已知设计成弯形磨头的其它手持电动机具,其中,转子不是预组装的,也就是说其在无前转子轴承和无驱动齿轮的情况下装入齿轮室中,前转子轴承已在事先嵌入其轴承座中,该轴承座布于齿轮室的面朝马达室的那一侧。转子轴的前部位穿过前转子轴承内环以后才可将驱动齿轮安装在转子轴的自由端。此时,前转子轴承的外环由一固定在轴承座的切槽中的轴向固定环将其在齿轮室中固定在位,不能轴向位移。在这些手持电动机具中,空气导环以轴向紧贴的方式固定在齿轮室和马达室之间并将马达冷却空气传出马达室。在这些手持电动机具中,为拆卸转子,必须事先拧下小斜齿轮,以便转子轴径前转子轴承可向后轴向拉出。按照冷却和轻声来讲,这些机具比有支承板的手持机具要好得多,但它们的缺点是,对它们不能采用预装转子的简化的组装技术。相反,带有支承板的手持电动机具具有有利的组装技术的优点,但它们按照冷却,噪音性能和热效率来讲显然还逊色于有空气导环的手持机具。在本专利技术的手持电动机具中,空气导环支承在前转子轴承上,使得转子轴承可以不用另外的轴向固定装置,因此,其在采用有利的组装技术的同时还获得噪音低,冷却好,重量轻等优点。噪音降低了3分贝,产生的功率增加近10%,重量减轻40克及省去附加零件等使得可以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的手持电动机具。否则其低成本便将以接受质量降低为代价。完成转子的预组装大大地简化了手持电动机具的组装。另外,维护和修理也大大简化了,因为,在将齿轮室和马达室之间的法兰连接脱开之后,便可将整个电枢拆除,无需任何其它组装措施。采用空气导环作为前转子轴承的固持件便可省去单独的轴向固定环及对齿轮室的例如用于嵌入锁定簧环的环形槽的相应的机加工,这在组装时也可节省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利的改进之处可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知。在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中将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弯磨头的前部区域的纵向剖视图;图2表示空气导环前视图3表示图2所示空气导环的剖视图;图4表示图3的局部放大详图;图5表示图2的空气导环的后视图;图6表示图5的空气导环的俯视图;图7表示图1的分解图。图1表示通过弯磨头10的纵向剖视图。弯磨头10有容纳着一转子14的马达室12,而马达室12以法兰连于容纳着弯形驱动装置18的齿轮室16。转子14装备有一转子轴20,转子轴上装有一预组装的风扇叶轮22,一前转子轴承24,一小斜齿轮26和一锁母28。前转子轴承24包括一外环29和带有滚珠体的内环30,滚珠体布于内、外环之间但未详细示出。前转子轴承24座落于齿轮室侧的一轴承座32内,由一轴承座环25所包围。轴承座环25由橡胶制成,并用来防止前转子轴承24相对齿轮室16转动,并用作振动缓冲件以及外轴承环29与齿轮室16之间的密封。一塑料空气导环34轴向地布于风扇叶轮22和前转子轴承24之间并以一径向内侧的部份在易组装的弯磨头10内支承在前转子轴承24的外环29的轴向侧,还以一布于用作空气导环座38的一筒形台阶上的径向较外侧的台阶式内径部位36以自定心的方式定心在齿轮室侧部。空气导环34利用其上空气出口通道40的下边缘定心在齿轮室16的一台阶42上,以其径向外边以密封的方式夹在齿轮室16和法兰连接的马达室12之间。在齿轮室侧的弯形驱动装置18包括一大型斜齿轮44,该齿轮44以旋转固定和同心的方式啮合在主轴46的周围。主轴46可旋转地安装在齿轮室16的上部位的一个上主轴承48中和在下部位的一下主轴承52中,而下主轴承52布于齿轮室16的可为法兰连接的颈缩部位50上。图2示出空气导环34的前视图。在本例中,上空气出口通道40和下空气出口通道41均已清楚地示出。上空气出口通道40有一朝前伸出的边54。在该朝前伸出的边54的下边设有二个加强肋55,56。台阶式内径36经径向延伸的支承肋58,59连在轴向后置的支承壁66上,而支承壁66据图1轴向地支承在前转子轴承24的外环29上。支承肋58~65使支承壁66相对于台阶内径36的刚度加强并用来将支承座环25轴向固定及预压在齿轮室16中。结果,受预应力的支承座环25可将前转子轴承24的支承外环29径向地并以弹性和减振的方式固定。支承壁66设有一中央孔68,孔68的边缘70有布成圆形的正弦波的轮廊。结果,边缘70形成8个径向向内突出的支承舌72,73,74,75,76,77,78,79,每个支承舌都装有8个中央轴向螺柱80~87之1,支承壁66在支承舌72~79的区域起一片簧的作用。轴向螺柱80~87确保在支承壁66和前转子轴承24的外环29的端部之间是点接触并提供可降低对轴承和支承壁66尺寸的精度要求的公差补偿。前转子轴承24的外环29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轴向螺柱80~87之一的轴向预应力,详细来说,支承舌72~79相对外环29之间的预应力不同是可能的。空气导环34和其支承壁66的尺寸是这样设定的,使得一最小的预应力即可将前转子轴承24的外环29固定在其想要的轴向位置处。当弯形磨头10起动时,小斜齿轮连同转子14和前转子轴承24借助小斜齿轮26和大斜齿轮24之间的力的分量轴向地向后加速,空气导环34的支承壁66经外29环轴向地以弹性的方式固定着前转子轴承24因而整个转子14,从而使其轴向位移最小,因此,在小斜齿轮24和大斜轮44之间不可能产生任何过份的齿牙游移,而这对弯形驱动装置18的寿命有着肯定的效果。图3示出图2的空气导环34的剖视图。这样,台阶式内径部位36,上空气出口通道40,下空气出口通道41,支承肋59,60,61,62,63和轴向螺柱81,82,83和84以及加强肋55都已清楚地示出。图4示出图3的局部X处的放大图,其中支承肋62,63和轴向螺柱83和84已清楚地示出。图5示出空气导环34的后视图。这样,支承壁66的中央孔68的边缘70的正弦波轮廓便清楚地示出了。支承壁66由8个同心布置的中间肋88~95以相对于空气导环34的径向外部区域刚度加强的方式支承在一个轴向环状凸缘96上,该环状凸缘96相对于台阶式内径部位36同心地布于空气导环的后侧上。6个连接肋99~104支承在该轴向环状凸缘96和另一个同心地包围着该轴向环状凸缘96并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环状凸缘98之间。由于这些大量肋的结果,空气导环34形成一种在扭转方面特别刚性的片状构件。空气导环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电动机具,它有布于一马达室(12)的电马达并包括一带有一转子轴(20)的转子(14),后和前转子轴承(13,24)和一风扇叶轮(22),该马达室(12)以法兰连于一齿轮室(16),该齿轮室(16)含有一齿轮箱(18),最好是一弯形齿轮箱,一空气导环(34)轴向地夹在齿轮室(16)和马达室(12)之间,该空气导环(34)将由风扇叶轮(22)产生的气流以最小的流阻从转子(14)向外引开,前转子轴承(24)由轴向固定装置相对齿轮室(16)固定,其特征在于,空气导环(34)支承在前转子轴承(24)上,使得转子轴承(24)可以不用另外的轴向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弗里希G本纳M克努思U恩格弗里德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