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479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防止二冲程内燃机变得大而重,且利用起动以外不使用的起动线圈防止内燃机停止前倒转,在发电线圈以外另备起动线圈、兼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向起动线圈供电的该装置上装有:以未满内燃机慢车转速的规定转速为基准实施电刷与整流子的接离,在规定转速以下电刷与整流子接触,超过规定转速即脱离的接离机构;以起动开关的接通操作使第1接点闭合、第2接点打开的开关机构;通过第1接点闭合和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将电池与起动线圈连接起来的第1闭合回路;通过第2接点闭合和电刷与整流子接触而仅包括起动线圈形成的第2闭合回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将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装置与发电装置组合为一体的起动兼发电装置。作为现有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在日本专实开平3-91064号公报上有案例记载。该案例装置是在同一电枢的定子线圈上卷绕起动线圈与发电线圈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它是由在定子线圈外侧有励磁线圈磁极旋转、在定子线圈内侧配置有电刷与整流子构成的电流转换器与使电刷移动的电磁线圈这样来构成的。这样,在对起动开关进行接通(ON)操作时,电流从电池经电流转换器流到起动线圈,作为电动机工作,使内燃机起动。而在起动开关的断开(OFF)状态,发电线圈与电池形成闭合回路,由于励磁线圈磁极的旋转,作为发电机工作,向电池充电。作为发电机工作时,起动线圈基本上没有用。但是,现有二冲程内燃机,由于担心在曲轴旋转部的旋转力矩变小的即将停止前引起反转,所以一般加大了曲轴旋转部的惯性力矩,以防止其反转。但是问题是,一加上必要的惯性力矩,对内燃机的性能成了负担,同时装置本身变得大而重。本专利技术即是有鉴于此,其目的在于对二冲程内燃机不变大不加重的情况下,利用起动之外不使用的起动线圈来防止二冲程内燃机即将停止前反转的起动兼发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在发电线圈另外还备有起动线圈、起动线圈的电能供给是通过电刷与整流子接触来完成的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上,包括有接离机构,以未达到二冲程内燃机的怠速的转速作为基准,实施前述电刷与整流子之接离,在规定转速以下前述之电刷与整流子接触,超过了该规定转速即脱离;以起动键的接通(ON)操作使第1接点闭合,第2接点打开的开关机构;通过闭合了的第1接点与接触起来的前述电刷与整流子使电池与前述起动线圈连接起来形成的第1闭合回路;通过闭合了的第2接点与接触起来的前述电刷和整流子,仅以前述起动线圈形成的第2闭合回路。在二冲程内燃机停止、电刷与整流子成接触状态,对起动开关实施接通(ON)操作,第1接点闭合,第1闭合回路形成,电池的电能通过电刷与整流子的接触供给起动线圈,在转子中产生旋转力矩,曲轴旋转,内燃机起动。在二冲程内燃机将停止前,电刷与整流子成接触状态,第2接点闭合,仅有起动线圈的第2闭合回路形成,由于转子的旋转在起动线圈中产生电动势,并有电流流动,由电磁阻力产生的制动力矩作用于转子,阻止了曲同的反转。这样就没有必要为防止反转而对转子附加惯性力矩,从而避免了装置的变大与加重。且在超过规定转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起动线圈不会成为任何负担。前述电刷接离机构,由于是用于由离心式自动调速装置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方案1所记述的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可以以简单的机械构成,进行以二冲程内燃机的规定转速为基准的前述电刷与整流子的接离。前述的开关机构,由于是以前述第1接点与第2接点为中继接点,以前述起动开关的操作进行该中继接点的开闭的继电器装置的本专利技术方案1或2所记述的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故可以制成利用电池的电能进行驱动的简单开关机构。图面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起动兼发电装置的侧断面图;图2是该起动兼发电装置另一状态的侧断面图;图3是内部转子正面图;图4是同一转子背面图;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图6是调速器内壳正面图;图7是同一内壳的背面图;图8是图6上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刷握正面图;图10是同一刷握背面图;图11是图9上的XI-XI剖视图;图12是负侧接线板斜视图;图13是正侧接线板斜视图;图14是整流子座正面图;图15是同一整流子座背面图;图16是图14上的XIII-XIII剖视图;图17是该实施例起动机构回路图;图18是另一实施例二冲程内燃机上装备状态的起动兼发电装置断面图。实施例下边就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借图1~17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起动兼发电装置1是设置于搭载在机动两轮车上的二冲程内燃机上的装置,其侧断面图作为一特别状态示于图1与图2上。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80设置于曲轴箱82的一侧,内转子90以其转子轮毂91配合于曲轴83的端部用螺帽84固紧,而与曲轴83一起旋转。内部转子90示于图3~5。在嵌装于曲轴83的端部的转子轮毂91上,其外周配合了6块磁体92,由转子盖93复盖着。在转子轮毂91的一侧突出形成圆筒部91d,在圆筒部91d的规定位置突设有销子91e。在该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外周有偏平圆筒状的调速器外壳94,其内侧开口边缘以铆钉95固定于转子轮毂91上。该调速器外壳94,在其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6条轴向浅沟条94a;而与该6条沟条相对应,在外侧开口边缘处形成向中心轴一侧弯曲延出的爪部94b。在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上,配合有大致做成有底圆筒状的调速器内毂96,它从外侧配装上,允许轴向滑动,与圆筒部一起旋转。该调速器内壳96,如图6~8所示,在包围着圆底部96a的圆筒部96b的外周等间隔地膨出形成6处向外侧开口的凹处96c;而该凹处96c的底壁96d则成斜锥形。另外,在圆筒部96b的外周,对称突出形成了轮毂部96f,在该轮毂部96f上形成螺钉孔96e;且与圆底部96a相接,由螺钉97贯穿螺钉孔96e将刷握100拧紧固定为一体。在该调速器内壳96的外周6个凹处96c中分别放进了金属球98,圆筒部96b从外侧自由滑动地配合于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同时,凹处96c连同球98一起装入前述调速器外壳94的内侧,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调速器外壳94的弯曲爪部94b,覆盖了凹处96c开口的一部分,并将球98置于它和凹处96c的底壁96d之间。而且,在调速器内壳96的圆筒部91d的一部分设有缺口91g,前述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上突设的销子91e配合其中,相对于转子轮毂91,调速器内壳96只能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转动。转子轮壳91的圆筒部91d之内侧底部与调速器内壳96的圆底部96a之间夹装着弹簧99;对着转子轮毂91,对调速器内壳以及刷握100赋予向外侧的弹性力,从而将球98夹持在调速器外壳94的倾斜弯曲的爪部94b与凹处94c的倾斜底壁96d之间。同时,在调速器外壳94的内周面与调速器内壳96的圆筒部96b的外周面间使之保持有球98在半径方向一定程度的可移动的裕度。从而,在图1所示状态的调速器内壳96,随着内部转子90的旋转速度的增加,球98因离心力向离心方向移动,受调速器外壳94的倾斜弯曲爪部94b之引导,推压调速器内壳96之凹处96c的倾斜底壁96d,就变成了图2所示的使调速器内壳96与刷握100一起克服弹簧99的弹力向轴向内侧滑动。其次,刷握100,如图9~11那样,呈圆筒100b包围圆底部100a的形状;在圆筒部100b内大致成同心圆状隔开形成了大直径凹部101a,中直径凹部101b,小直径凹部101c。同时,沿小直径凹部101c的外周面与内周面,于圆底部100a上分别穿设有约成一周的圆环状大直径间隙102a与小直径间隙102b。另外,在大直径凹部101a之规定对称位置形成了一对贯穿与调速器内壳96相结合的螺钉97的圆孔103。在刷握100的圆环状大直径间隙102a中,从圆底部100a一侧嵌入了像图12所示那样的一部分缺损、形成圆环状的负侧接线板105;同样,在小直径间隙102b中,则嵌入了图13所示那样的、略成同样形状的小直径正侧接线板106。而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在发电线圈之外另备起动线圈、通过电刷与整流子的接触来向起动线圈供给电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二冲程内燃机的未达到怠速转速的设定转速为基准实施前述电刷与整流子的接离,在设定转速以下前述电刷与整流子接触 ,超过设定转速即脱离的接离机构;以起动开关的接通(ON)操作,使第1接点闭合、第2接点打开的开关机构;通过闭合着的前述第1接点以及接触着的前述电刷和整流子将电池与前述起动线圈连结起来形成的第1闭合回路;通过闭合着的前述第2接点与 接触着的前述电刷和整流子仅包括前述起动线圈形成的第2闭合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馆尚司鸟山正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