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50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葫芦,涉及电动葫芦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牵引组件和传动组件,动力组件包括输出轴,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包括接头段、过渡段和安装段,接头段接入输出轴,安装段上固定有偏心回转体,偏心回转体外部设置有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第一外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二外齿轮,安装段外部设有输出筒和固定筒,输出筒内壁设置有第一内齿轮,固定筒内壁设置有第二内齿轮,牵引组件包括转动体,转动体外壁开设有链条槽,链条槽内卡设有链条,转动体右端穿入输出筒并且用于跟随输出筒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实用性好、降低生产成本和传动效果好的优点。降低生产成本和传动效果好的优点。降低生产成本和传动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葫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葫芦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葫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葫芦是一种特起重设备,安装在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目前现有的电动葫芦内部采用多轴齿轮啮合进行传动,需要的空间大,安装生产成本高,也导致整个电动葫芦外壳设计更为复杂,以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葫芦。
[0004]一种新型电动葫芦,包括安装箱体,所述安装箱体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牵引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输出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接头段、过渡段和安装段;其中,所述接头段接入所述输出轴并用于跟随输出轴转动,所述安装段上固定有偏心回转体,所述偏心回转体中心线与安装段中心线平行但不共线,所述偏心回转体外部设置有与偏心回转体同轴的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外齿轮;所述安装段外部设有与安装段同轴的输出筒和固定筒,所述输出筒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外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所述固定筒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外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安装箱体内壁;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围设在过渡段上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外壁开设有链条槽,所述链条槽内卡设有链条,所述转动体右端穿入所述输出筒并且用于跟随所述输出筒转动。整个电动葫芦在工作时,动力组件通过输出轴输出动力,再由传动轴的接头段跟随输出轴转动,以使整个传动轴进行转动,此时偏心回转体会跟随传动轴的安装段转动,从而使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转动,此时,由于第二外齿轮与第二内齿轮中心线不共线,上述二者产生偏心滚动啮合,同样的,第一外齿轮与第一内齿轮中心线不共线,上述二者产生偏心滚动啮合,再由于第二内齿轮设置在固定不动的固定筒内,而第一内齿轮固定在能够转动的输出筒内,使得第一外齿轮与第一内齿轮绕偏心回转体中心线自转的同时,也绕整个安装段中心线进行公转,在第一外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外齿轮时,实现了输出筒的变速转动,从而实现了将输出轴大转速低转矩转变为输出筒小转速大转矩,实现传动,最后通过转动体与输出筒进行传动,利用链条槽来牵引链条并实现起落作业。
[0005]优选地,偏心回转体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用于平衡偏心回转体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由于存在偏心回转体,因此在传动轴转动时,会产生偏振和噪音,影响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平衡偏心回转体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需要在偏心回转体两端加设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的中心线与偏心回转体的中心线关于传动轴中心线相互对称,也即,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的中心线、偏心回转体的中心线和传动轴中心线三线共面。
[0006]优选地,固定筒左端外壁向外凸出并形成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在其内设置连接所述安装箱体的螺纹连接结构。通过螺纹孔来固定住整个安装圈,从而让固定筒固定不动。
[0007]优选地,接头段外壁开设有外花键,所述输出轴端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壁开设有内花键,所述接头段卡入所述卡接槽内并且使内花键啮合外花键。内花键啮合外花键后,输出轴和传动轴之间实现可靠的同轴传动。
[0008]优选地,转动体包括设置在右端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穿入所述输出筒左端并且通过键连接方式连接所述输出筒。同样的,卡接头通过键连接方式连接输出筒,让整个转动体和输出筒之间实现可靠的同轴传动。
[0009]优选地,转动体外壁接触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接触所述安装箱体内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能够保证固定住整个转动体,让转动体内壁不会接触到传动轴的过渡段表面。
[0010]优选地,安装段左端部和右端部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接触所述输出筒内壁,所述第四轴承的外圈接触所述固定筒。第三轴承用来固定住整个输出筒,第四轴承用来让传动轴与固定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0011]优选地,动力组件还包括绕设在输出轴上的线圈组。线圈组用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得输出轴开始转动。
[0012]优选地,动力组件左端设置有失电刹车。通过失电刹车能够在电动机不工作时,防止牵引组件逆向转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4]在本技术中,整个动力组件、牵引组件和传动组件基本同轴,不加设任何多余轴段,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轻了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通过将牵引组件设置在过渡段四周,从而让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对称设置,将用于牵引重物的牵引组件设置在中央,提高了整个电动葫芦的结构平衡性;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利用内外齿轮啮合(第一外齿轮啮合第一内齿轮、第二外齿轮啮合第二内齿轮),提高了啮合面积,提高传动可靠性,同时利用偏心行星轮传动原理,完成齿差变速传动,实现了利用少量齿轮数即可达到大传动比输出的效果,极大提高了传动组件的传动效率,在电动葫芦领域,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结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方向上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传动组件部分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
安装箱体,2

动力组件,21

输出轴,211

卡接槽,22

线圈组,23

失电刹车,3

牵引组件,31

转动体,311

卡接头,32

链条槽,4

传动组件,41
‑ꢀ
传动轴,411

接头段,412

过渡段,413

安装段,42

偏心回转体,421

第一偏心块,422

第二偏心块,43

第一外齿轮,44

第二外齿轮,45

输出筒,46
‑ꢀ
固定筒,461

安装圈,462

螺纹孔,47

第一内齿轮,48

第二内齿轮,5

链条, 6

第一轴承,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葫芦,包括安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体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牵引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输出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接头段、过渡段和安装段;其中,所述接头段接入所述输出轴并用于跟随输出轴转动,所述安装段上固定有偏心回转体,所述偏心回转体中心线与安装段中心线平行但不共线,所述偏心回转体外部设置有与偏心回转体同轴的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外齿轮;所述安装段外部设有与安装段同轴的输出筒和固定筒,所述输出筒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外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所述固定筒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外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轮,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安装箱体内壁;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围设在过渡段上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外壁开设有链条槽,所述链条槽内卡设有链条,所述转动体右端穿入所述输出筒并且用于跟随所述输出筒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回转体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用于平衡偏心回转体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葫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杨波方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琛起重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