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24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包括:结构硅片,由多个所述结构硅片形成异质结电池;副栅线,所述副栅线印刷设置在结构硅片上;以及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通过低温粘胶固定,与副栅线接触实现电传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异质结电池组件,无需激光切割和高温焊接,无需设置主栅线从而降低银耗,解决了异质结电池所遇到的切割效率损失、高温焊接破坏非晶硅层、薄片化难、银浆耗量高、设备精度要求高、互联片间隐裂等实际量产的问题,非常值得推广。非常值得推广。非常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质结电池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具体为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片通过设置PN结从而对太阳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实现发电,早期BSF电池由于背表面的金属铝膜层中的复合存在,导致电池转换效率只能达到19%左右。通过电池背表面设置介质膜钝化,采用局域金属接触,大大降低背表面复合速度,同时提升了背表面的光反射,形成PERC结构电池。在此技术上,科研人员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钝化效果,进而研发出了HJT电池,即异质结电池。组件端对电池进行切半,利用先串后并电路连接形成有效半片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组件功率和效率。
[0003]但是,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HJT电视仍需切割形成半片,激光(高温)切割引起的HJT热敏效应,导致电池效率损失严重;2、采用金属焊带高温焊接方式,高温会破坏HJT电池非晶硅和TCO结构,严重影响钝化效果;3、HJT匹配金属焊带焊接需要设置焊接主栅线和焊盘点,电池银浆耗量大大增加,使得生产和实用的成本较高;4、为了提高组件屏占比,电池与电池的互联间距不断缩小,但是传统的采用金属圆焊接互联位置,连接隐裂问题无法规避,生产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包括:
[0007]结构硅片,由多个所述结构硅片形成异质结电池;
[0008]副栅线,所述副栅线印刷设置在结构硅片上;以及
[0009]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通过低温粘胶固定,与副栅线接触实现电传导。
[0010]优选的,所述结构硅片为标准异质结电池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0011]优选的,所述结构硅片的厚度为100

170um,所述结构硅片的长边尺寸为160

240mm,所述结构硅片的短边尺寸为40

120mm。
[0012]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相对副栅线垂直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25

0.35mm,相邻的所述金属丝的间距为3.0

12.0mm。
[0014]优选的,所述低温粘胶为导电胶粘剂或非导电胶粘剂,所述低温粘胶按照线状或点状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结构硅片,所述结构硅片的边缘形状包括全直角、大倒角、小倒角中的任意一种,两个所述结构硅片的相互靠近端形成互联重合区域,所述金属丝的两端为圆柱段,中间为扁平段,且扁平段对应互联重合区域设置。
[0016]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结构硅片的互联间距为负间距、零间距或正间距,互联间距为负间距或零间距的所述结构硅片相邻端均设置有缓冲部。
[0017]优选的,互联间距为正间距的所述结构硅片相邻端设置有缓冲部。
[0018]优选的,所述缓冲部为非导电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直接使用小片的结构硅片,然后将两至四个结构硅片拼装组成整体的异质结电池串,无需再进一步对电池进行激光切割,有效解决激光切割热敏效率损失的问题;
[0021]2、本技术的异质结电池表面通过金属丝与副栅线相连进行汇流导电和输出,采用无主栅设计,也无需设置焊盘点,有效降低了银耗,进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0022]3、本技术中的胶粘金属丝互联工艺属于低温工艺,匹配HJT低温加工要求,支持薄硅片应用;
[0023]4、本技术中的金属丝与HJT电池副栅线形成相交关系,大大降低了传统串焊机对位精度的高要求,工艺简单;
[0024]5、本技术中,相邻的结构硅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有效降低了片间互联的隐裂问题,提高了生产良率。
[0025]本技术提供了异质结电池组件,无需激光切割和高温焊接,无需设置主栅线从而降低银耗,解决了异质结电池所遇到的切割效率损失、高温焊接破坏非晶硅层、薄片化难、银浆耗量高、设备精度要求高、互联片间隐裂等实际量产的问题,非常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常规整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副栅线在结构硅片上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副栅线、金属丝和低温粘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两个结构硅片的互联重合状态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状态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状态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五的状态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的金属丝不同间距、不同直径及其对应的功率损耗关系曲线图。
[0035]图中:1结构硅片、2副栅线、3金属丝、4低温粘胶、5缓冲部、6主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
[0038]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9]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包括:
[0040]结构硅片1,多个结构硅片1形成异质结电池,此处直接采用多片拼装的方式形成异质结电池串,而不是将异质结电池用红外纳秒激光进行切割形成半片后再焊接,可以有效避免热敏反应;
[0041]副栅线2,副栅线2印刷设置在结构硅片1上,用于对电流进行导流;以及
[0042]金属丝3,金属丝3通过低温粘胶4固定,与副栅线2接触实现电传导,金属丝3在此处代替了传统的主栅线6,一方面,副栅线2会将电流传导至金属丝3而不是主栅线6,金属丝3的材质优选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替换后副栅线2和金属丝3的整体导流效果并不会下降,另一方面,金属丝3直接通过低温粘胶4和副栅线2交叉固定,无需使用常规的高温金属焊接方式,避免了对焊接工艺的高要求,也避免了高温对结构硅片1的损坏。
[0043]作为一个优选,结构硅片1为标准异质结电池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每个结构硅片1的大小均相等,便于统一生产。
[0044]作为一个优选,结构硅片1的厚度为100

170um,结构硅片1的长边尺寸为160

240mm,结构硅片1的短边尺寸为40

120mm,该尺寸符合当前的生产情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量产。
[0045]作为一个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硅片(1),由多个所述结构硅片(1)形成异质结电池;副栅线(2),所述副栅线(2)印刷设置在结构硅片(1)上;金属丝(3),所述金属丝(3)通过低温粘胶(4)固定,与副栅线(2)接触实现电传导;以及相邻的所述结构硅片(1)的互联间距为负间距、零间距或正间距,互联间距为负间距或零间距的所述结构硅片(1)相邻端均设置有缓冲部(5),互联间距为正间距的所述结构硅片(1)相邻端设置有缓冲部(5),所述缓冲部(5)为非导电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硅片(1)为标准异质结电池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硅片(1)的厚度为100

170um,所述结构硅片(1)的长边尺寸为160

240mm,所述结构硅片(1)的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丁二亮肖俊峰周华明石刚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