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边框以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369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封装边框以及光伏组件。封装边框包括边框主体、限位件以及缓冲件,边框主体具有用于供角码嵌设连接的角码腔,限位件的一侧边缘连接于边框主体的其中一侧壁的外表面,限位件与边框主体的该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太阳电池的安装区域,限位件朝向安装区域的表面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边框主体的一侧具有朝向安装区域延伸的抵接部,边框主体位于安装区域内的表面形成承载面,缓冲件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连接于抵接面。本申请的封装边框载荷及装框溢胶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光伏组件的积灰效应,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同时也可以较少热斑效应,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一种封装边框以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光伏领域中,光伏组件在安装时,一般按照朝南以5°~45°倾角安装,安装后,光伏组件下边缘的边框的凸起高出正面玻璃板3-5mm,在部分户外灰尘较大区域,光伏组件正面玻璃板下边缘处易出现积灰的现象,积灰不仅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也会引起热斑效应导致光伏组件存在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封装边框。本技术的封装边框能够保证载荷可靠性同时,减少光伏组件表面积灰,提升光伏组件发电输出,避免引起热斑效应导致光伏组件存在失效的风险。

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装边框。

3、一种封装边框,包括边框主体、限位件以及缓冲件,所述边框主体具有用于供角码嵌设连接的角码腔,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边缘连接于所述边框主体的其中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边框主体该侧壁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太阳电池的安装区域,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安装区域的表面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边框主体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区域延伸的抵接部,所述边框主体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的外表面形成承载面,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且连接于所述抵接面,其中,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太阳电池的部分背面,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缓冲件共同用于抵接太阳电池的端面。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具有用于容置连接部件的储胶槽。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上的所述储胶槽的数量为多个;

6、和/或,所述储胶槽的深度为0.3mm~0.5mm;

7、和/或,所述储胶槽的内壁有槽底面至槽口方向逐渐收窄。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由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至紧邻所述限位件的一侧逐渐向内以0.3°~0.7°的角度倾斜。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安装区域方向弯曲,以使得所述抵接面凹陷弯曲面形成溢胶槽,所述溢胶槽用于容置连接部件。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安装区域的外表面呈曲面状,所述抵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连接部件的粘接槽。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承载面方向的最大高度不小于太阳电池的厚度。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主体呈中空的四棱柱状结构,所述边框主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三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转角处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着所述第三侧壁所在的平面远离所述边框主体延伸。

15、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

16、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电池以及所述封装边框,所述太阳电池通过所述封装边框封装。

17、上述封装边框载荷及装框溢胶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光伏组件的积灰效应,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同时也可以较少热斑效应,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主体(100)、限位件(200)以及缓冲件(300),所述边框主体(100)具有用于供角码嵌设连接的角码腔(101),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边缘连接于所述边框主体(100)的其中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限位件(200)与所述边框主体(100)该侧壁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太阳电池(20)的安装区域(400),所述限位件(200)朝向所述安装区域(400)的表面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边框主体(100)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区域(400)延伸的抵接部(210),所述边框主体(100)位于所述安装区域(400)内的外表面形成承载面(111),所述缓冲件(300)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400)内且连接于所述抵接面,其中,所述承载面(111)用于支撑太阳电池(20)的部分背面,所述抵接部(210)与所述缓冲件(300)共同用于抵接太阳电池(20)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具有用于容置连接部件的储胶槽(1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上的所述储胶槽(1101)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由远离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至紧邻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逐渐向内以0.3°~0.7°的角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0)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安装区域(400)方向弯曲,以使得所述抵接面凹陷弯曲面形成溢胶槽(201),所述溢胶槽(201)用于容置连接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10)朝向所述安装区域(400)的外表面呈曲面状,所述抵接部(210)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连接部件的粘接槽(211)。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0)沿着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1)方向的最大高度不小于太阳电池(20)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主体(100)呈中空的四棱柱状结构,所述边框主体(100)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以及第四侧壁(140),所述第一侧壁(110)、所述第二侧壁(120)、所述第三侧壁(130)以及所述第四侧壁(140)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限位件(200)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0)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0)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所述第三侧壁(13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壁(140)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150);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电池(20)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所述太阳电池(20)通过所述封装边框(10)封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主体(100)、限位件(200)以及缓冲件(300),所述边框主体(100)具有用于供角码嵌设连接的角码腔(101),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边缘连接于所述边框主体(100)的其中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限位件(200)与所述边框主体(100)该侧壁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太阳电池(20)的安装区域(400),所述限位件(200)朝向所述安装区域(400)的表面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边框主体(100)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区域(400)延伸的抵接部(210),所述边框主体(100)位于所述安装区域(400)内的外表面形成承载面(111),所述缓冲件(300)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400)内且连接于所述抵接面,其中,所述承载面(111)用于支撑太阳电池(20)的部分背面,所述抵接部(210)与所述缓冲件(300)共同用于抵接太阳电池(20)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具有用于容置连接部件的储胶槽(1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上的所述储胶槽(1101)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由远离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至紧邻所述限位件(200)的一侧逐渐向内以0.3°~0.7°的角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边框(1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叶夏元郭钇伟丁常林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