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44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铺层,密封,配置胶液,注胶,固化,脱模过程,得到的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设置有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和增强型纤维板层,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可以和建筑的水泥墙体牢固粘接,增强型纤维板层本身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防水效果,既可以直接作为装饰层,也可以在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上贴合其他的装饰层。强型玻纤水泥基层上贴合其他的装饰层。强型玻纤水泥基层上贴合其他的装饰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隔热保温材料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上常用的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材料大多为保温砂浆,它是以各种轻质材料为骨料,以水泥为胶凝料,加入一些改性添加剂,经生产厂家搅拌混合而制成的一种预拌干粉砂浆,用于构筑建筑表面保温层的一种建筑材料。
[0003]但保温砂浆存在较多缺点:密度大,保温层的重量容易给施工带来困难,并且增加建筑骨架承重负担;导热系数不高,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厚度较厚;吸湿性大,特别容易导致重量超标、脱落;受施工因素影响,强度变化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隔热岩棉层材料,所述隔热岩棉层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45~75份、苯乙乳液45~75份、改性粉煤灰35~65份、改性珍珠岩25~65份、硅胶粉15~85份、改性多孔玉米淀粉25~35份、纳米中空二氧化钛-贝壳粉复合体16~38份、助剂23~39份和去离子水25~85份;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环氧树脂15~40份、氨基硅油12~30份和二氨基二苯甲烷15~40份;所述改性粉煤灰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粉煤灰25~35份、硅溶胶10~20份和石蜡15~35份;所述胶粉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碳酸钠11~13份、氯化锂粉末25~35份、纳米纤维素5~8份、碳酸钙粉末5~7份和无水偏硅酸钠4~6份;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消泡剂4~6份、保水剂3~5份、分散剂4~7份、增塑剂3~5份和增稠剂1~3份;所述改性珍珠岩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珍珠岩12~20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2~13份、3-氯-2-羟丙基三甲胺盐酸盐12~13份、三乙醇胺11~12份、聚乙烯醇3~7份、丙烯酸甲酯1.8~2.2份、氯化镁1.2~1.6份和水18~20份。
[0006]优选地,所述改性珍珠岩的制备方法为:取珍珠岩,经过粉碎之后通过250~400目的筛子筛选,然后加入剩余的原料,以250~300r/min的转速搅拌45~60min,然后升温到75℃,以350~500r/min的转速搅拌5~15min,过滤得到的固体物,再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物放到煅烧炉中,在500~600℃条件下煅烧2~5h,便得到改性珍珠岩。
[0007]优选地,所述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为:称取玉米淀粉加入pH值为3.0~4.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15~25%的淀粉悬浮液,在45~60℃条件下恒温水浴25~35min,加入5~7%由脂肪酶和糖化酶按照1:3~5的比例制成的混合酶液,然后在40~55℃的条件下反应8~10h,再将pH值调整为7.5~9,停止反应;再通过离
心分离、过滤、脱水,用蒸馏水洗涤3~5次,烘干、粉碎,再通过200~400目的筛子筛选,便得到所述多孔玉米淀粉。
[0008]一种保温板,包括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和增强型纤维板层,所述增强型纤维板层的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岩棉层的厚度25~40mm,所述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的厚度0.5~2mm,所述增强型纤维板层的厚度8~12mm。
[0009]优选地,所述岩棉层与所述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的中间设置有硬聚氨酯芯材层。
[0010]优选地,所述保温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母企口和公企口。
[0011]优选地,所述增强型纤维板层的表面为光滑面。
[0012]优选地,所述增强型纤维板层上涂覆有装饰层。
[0013]优选地,所述岩棉层、所述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和所述增强型纤维板层的四个侧面均涂覆有防水层。
[0014]一种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1)、铺层:首先将岩棉层、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增强型纤维板层用纤维布包裹起来,然后将纤维布包裹的纤维增强气凝胶复合毡相互拼接起来形成与气凝胶毡层层数相同的拼接层,当拼接层为一层时,该拼接层直接作为拼接体,当拼接层为两层以上时,所有拼接层叠加后作为拼接体;至此获得层叠体;(2)、密封:将步骤(1)所得层叠体用真空袋密封并保证注胶件的注胶口外露于真空袋,然后抽真空并保压处理;压力范围为100kPa~250 kPa;(3)、配制胶液:将岩棉材料中对应的环氧树脂、苯乙乳液、助剂按照质量比 100∶(2-5)∶(0.2-1)混合均匀,即得到胶液;(4)、注胶:通过注胶口向步骤(2)所得密封完好的层叠体注入步骤(3)所获得的胶液,保证胶液能够完全浸渍整个层叠体,直至它们吸收饱和;(5)、固化:注胶过程完成后,对注胶口进行密封处理,并在真空状态下完成固化;(6)、脱模:固化完成后脱模处理,即得隔热保温板。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保温板设置有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和增强型纤维板层,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可以和建筑的水泥墙体牢固粘接,增强型纤维板层本身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防水效果,既可以直接作为装饰层,也可以在增强型玻纤水泥基层上贴合其他的装饰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墙隔热岩棉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一种隔热岩棉层材料,所述隔热岩棉层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45~75份、苯乙乳液45~75份、改性粉煤灰35~65份、改性珍珠岩25~65份、硅胶粉15~85份、改性多孔玉米淀粉25~35份、纳米中空二氧化钛-贝壳粉复合体16~38份、助剂23~39份和去离子水25~85份;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环氧树脂15~40份、氨基硅油12~30份和二氨基二苯甲烷15~40份;所述改性粉煤灰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粉煤灰25~35份、硅溶胶10~20份和石蜡15~35份;所述胶粉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碳酸钠11~13份、氯化锂粉末25~35份、纳米纤维素5~8份、碳酸钙粉末5~7份和无水偏硅酸钠4~6份;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消泡剂4~6份、保水剂3~5份、分散剂4~7份、增塑剂3~5份和增稠剂1~3份;所述改性珍珠岩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珍珠岩12~20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2~13份、3-氯-2-羟丙基三甲胺盐酸盐12~13份、三乙醇胺11~12份、聚乙烯醇3~7份、丙烯酸甲酯1.8~2.2份、氯化镁1.2~1.6份和水18~20份。
[0019]优选地,所述改性珍珠岩的制备方法为:取珍珠岩,经过粉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岩棉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岩棉层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45~75份、苯乙乳液45~75份、改性粉煤灰35~65份、改性珍珠岩25~65份、硅胶粉15~85份、改性多孔玉米淀粉25~35份、纳米中空二氧化钛-贝壳粉复合体16~38份、助剂23~39份和去离子水25~85份;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环氧树脂15~40份、氨基硅油12~30份和二氨基二苯甲烷15~40份;所述改性粉煤灰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粉煤灰25~35份、硅溶胶10~20份和石蜡15~35份;所述胶粉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碳酸钠11~13份、氯化锂粉末25~35份、纳米纤维素5~8份、碳酸钙粉末5~7份和无水偏硅酸钠4~6份;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消泡剂4~6份、保水剂3~5份、分散剂4~7份、增塑剂3~5份和增稠剂1~3份;所述改性珍珠岩包括以下成分组的原料:珍珠岩12~20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2~13份、3-氯-2-羟丙基三甲胺盐酸盐12~13份、三乙醇胺11~12份、聚乙烯醇3~7份、丙烯酸甲酯1.8~2.2份、氯化镁1.2~1.6份和水18~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岩棉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珍珠岩的制备方法为:取珍珠岩,经过粉碎之后通过250~400目的筛子筛选,然后加入剩余的原料,以250~300r/min的转速搅拌45~60min,然后升温到75℃,以350~500r/min的转速搅拌5~15min,过滤得到的固体物,再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物放到煅烧炉中,在500~600℃条件下煅烧2~5h,便得到改性珍珠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岩棉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为:称取玉米淀粉加入pH值为3.0~4.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15~25%的淀粉悬浮液,在45~60℃条件下恒温水浴25~35min,加入5~7%由脂肪酶和糖化酶按照1:3~5的比例制成的混合酶液,然后在40~55℃的条件下反应8~10h,再将pH值调整为7.5~9,停止反应;再通过离心分离、过滤、脱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