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其电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21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其电镀方法,属于电镀技术领域,通过优化前处理工艺,除去铁件表面的油脂,铁锈和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提供良好的沉积的平面,紧接着通过盐酸除去铁件表面的氧化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电镀过程中先通过两次打底,即镀哑镍、镀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有利于进一步的电镀,同时,铜层的整平性能优异,能大大提高镍层的光亮效果。后续电镀过程中,经镀哑镍,镀光镍和镀黑镍获得理想的哑黑效果。通过导入完善的清洗和钝化处理,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方法,极大提高了镀层的耐腐蚀能力。层的耐腐蚀能力。层的耐腐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其电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其电镀方法,属于电镀


技术介绍

[0002]镍是银白色金属,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是电镀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元素。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沉积一薄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形象说法,就是给金属或非金属穿上一件金属“外衣”,这层金属“外衣”称为电镀层。镍的密度为8.907g/cm3,熔点1450℃,镍的强度高、塑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好、可锻性强,易于加工,耐蚀性好,尤其是抗碱蚀性好,耐高温,接触电阻小,在电镀工业生产中,镀镍层的生产量仅次于镀锌层而位于第二。
[0003]镀哑镍——哑镍即半光亮镍,若在电镀普通镍所用的镀液中加入适当的不含硫的光亮剂,就成为电镀半光亮镍的镀液。半光亮镍的外观装饰性不强,一般仅装饰为主的产品,通常不需要电镀半光亮镍。只有既考虑外观,又考虑高耐蚀性的产品,才采用半光亮镍。即利用半光亮镍的耐蚀性,通过进行镀双层镍或三层镍,达到防腐蚀的目的。因而一般的半光亮镍多采用不含硫的次级光亮剂,以便与含硫的亮镍或高硫镍镀层形成电势差,产生电化学保护作用。
[0004]镀黑镍——用途上,黑镍镀层具有良好的消光性,大多用在照相器材、光学仪器、摄影设备、太阳能设备等零件的表面镀层。首先具有防腐蚀作用,其次这是仪器本身的需要。有些仿古镀层也用黑镍镀工艺。黑镍直接镀在钢铁件,其结合力不牢。而且黑镍镀层的防腐性能也不佳。一般要在钢铁件上先镀有足够厚度的铜层,然后再施镀黑镍层或者先镀锌层,在锌层上镀黑镍效果更佳。黑镍镀层实质上是多元合金镀层,主要成分有:镍40%~60%、锌20%~30%、硫10%~15%,有机物1%左右。为了提高黑镍的防腐性能和光泽,镀后一般要进行喷漆处理。在成分上,黑镍主要由镍盐、发黑剂、缓冲剂等成分组成,镀液呈酸性。由于使用的主盐不同,可分为硫酸盐型和氯化物两种镀液。
[0005]基于镍本身的一些特点,电镀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千差万别,但是大多镀镍工艺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6]1.首先是光亮度达不到期望要求,不是太暗就是太亮。同样颜色方面不是偏白就是全黑很难做到哑黑的效果。
[0007]2.电镀后产品表面有发雾不良
[0008]3.孔隙率高,盐雾试验不达标
[0009]上述问题导致铁件镀哑黑修改不好,不良品居多。表面颜色及亮度均一性和稳定性差,镀层耐腐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
及其电镀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工艺,除去铁件表面的油脂,铁锈和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提供良好的沉积的平面,紧接着通过盐酸除去铁件表面的氧化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电镀过程中先通过两次打底,即镀哑镍、镀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有利于进一步的电镀,同时,铜层的整平性能优异,能大大提高镍层的光亮效果。后续电镀过程中,经镀哑镍,镀光镍和镀黑镍获得理想的哑黑效果。通过导入完善的清洗和钝化处理,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及方法,极大提高了镀层的耐腐蚀能力。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在铁件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镀哑镍层、镀铜层、第二镀哑镍层、镀光镍层、镀黑镍层,所述第一镀哑镍层的厚度为3μm

5μm,镀铜层的厚度为2μm

5μm,第二镀哑镍层的厚度为3μm

5μm,镀光镍层的厚度为3μm

5μm,镀黑镍层的厚度为2μm

7μm;
[0012]所述的第一镀哑镍层通过哑镍电镀液在温度45

60℃,PH值3.5

4.2,电流密度60

8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480

9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
[0013]所述的镀铜层通过铜离子溶液在温度22

25℃,电流密度80

100A/dm2的条件下,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600

1000s的工艺条件形成,铜离子溶液包括有:硫酸铜、硫酸;
[0014]所述的第二镀哑镍层通过哑镍电镀液在温度50

55℃,PH值3.5

4.2,电流密度80

10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480

90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
[0015]所述的镀光镍层通过光镍溶液在温度45

60℃,PH值3.5

4.2,电流密度60

8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720

12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
[0016]所述的镀黑镍层通过黑镍溶液在温度30

38℃,PH值8.2

9.0,电流密度60

7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500

600s的工艺条件形成,黑镍溶液包括有:焦钾、氯化镍、焦磷亚锡、导电盐、添加剂。
[0017]2、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铁件电镀前除油:在含有碱性除油粉的溶液中,控制温度在40

60℃,处理1200

1800s,进行化学脱脂处理;
[0019]步骤二,三格逆流水洗:在3

5s内浸入水中,铁件没过水面以下为标准,进行浸洗处理;
[0020]步骤三,电解除油:在常温条件下,电流密度60

70A/dm2条件下处理15

30s,进行电镀脱脂处理;
[0021]步骤四,三格逆流水洗:清水清洗;
[0022]步骤五,除氧化膜:室温下用4

10比重的盐酸溶液处理5

15s除去铁件表面氧化膜;
[0023]步骤六,三格逆流水洗:清水清洗;
[0024]步骤七,活化:室温下用AR硫酸溶液处理5

10秒对铁件进行电镀活化,硫酸溶液含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
[0025]步骤八,镀哑镍层:通过哑镍电镀液在温度45

60℃,PH值3.5

4.2,电流密度60

8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480

900s的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铁件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镀哑镍层(1)、镀铜层(2)、第二镀哑镍层(3)、镀光镍层(4)、镀黑镍层(5),所述第一镀哑镍层(1)的厚度为3μm

5μm,镀铜层(2)的厚度为2μm

5μm,第二镀哑镍层(3)的厚度为3μm

5μm,镀光镍层(4)的厚度为3μm

5μm,镀黑镍层(5)的厚度为2μm

7μm;所述的第一镀哑镍层(1)通过哑镍电镀液在温度45

60℃,PH值3.5

4.2,电流密度60

8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480

9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所述的镀铜层(2)通过铜离子溶液在温度22

25℃,电流密度80

100A/dm2的条件下,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600

1000s的工艺条件形成,铜离子溶液包括有:硫酸铜、硫酸;所述的第二镀哑镍层(3)通过哑镍电镀液在温度50

55℃,PH值3.5

4.2,电流密度80

10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480

90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所述的镀光镍层(4)通过光镍溶液在温度45

60℃,PH值3.5

4.2,电流密度60

8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720

1200s的工艺条件形成,哑镍电镀液包括有:氯化镍、硼酸、硫酸镍;所述的镀黑镍层(5)通过黑镍溶液在温度30

38℃,PH值8.2

9.0,电流密度60

70A/dm2,采用17

25的比重,电镀110

130s的工艺条件形成,黑镍溶液包括有:焦钾、氯化镍、焦磷亚锡、导电盐、添加剂。2.一种铁件表面哑黑电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铁件电镀前除油:在含有碱性除油粉的溶液中,控制温度在40

60℃,处理1200

1800s,进行化学脱脂处理;步骤二,三格逆流水洗:在3

5s内浸入水中,铁件没过水面以下为标准,进行浸洗处理;步骤三,电解除油:在常温条件下,电流密度60

70A/dm2条件下处理15

30s,进行电镀脱脂处理;步骤四,三格逆流水洗:清水清洗;步骤五,除氧化膜:室温下用4

10比重的盐酸溶液处理5

15s除去铁件表面氧化膜;步骤六,三格逆流水洗:清水清洗;步骤七,活化:室温下用AR硫酸溶液处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元彬郝代超张锋李佳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立敏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