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19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包括旋框、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齿轮组、第一引取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引取轮枢接于所述旋框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引取轮同轴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可以通过一动力牵引力芯线使芯线向前输出的同时通过另一动力驱动芯线旋转,实现绞线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控制方便。控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线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绞线机是一种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等由多股细线相互旋转绞合形成一根线缆的绞线装置。现有的绞线设备的绞线原理是,由多股线材经放线机放出后引入到绞线机主轴,再从主轴进入绞弓或旋转支架,绞弓或旋转支架回转使多股线材绞合成型,最后通过导轮将绞好的线材卷入收线盘。然而,上述的这种形式的绞线机的芯线牵引动力一般都是设置于绞弓或旋转支架的内部,上述驱动电机要么随其一起旋转,要么电机放置于旋转支架内,但是电机的电线须经过碳刷与电源接通,这使得结构十分复杂,体积大,易损件多,故障率高,信号干扰大,控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可以通过一外置的动力牵引芯线,使芯线向前输出,同时通过另一外置的动力驱动芯线旋转,实现绞线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包括旋框、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齿轮组、第一引取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引取轮枢接于所述旋框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引取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框转动。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旋框,在所述旋框上依次设置第一过线轮、第一引取轮及第二过线轮,使得芯线可以依次绕经所述第一过线轮、第一引取轮及第二过线轮;并且,利用第一锥齿轮同轴地套于所述旋框,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又利用第二锥齿轮及齿轮组将第一锥齿轮的动力传递到第一引取轮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引取轮可主动地牵引芯线向前输出。与此同时,通过利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框,使得所述旋框整体可围绕中心轴旋转,因此,使得所述芯线在向前输出的同时可进行绞线。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一外置的动力牵引芯线,使芯线向前输出,同时通过另一外置的动力驱动芯线旋转,进而使芯线在90度空间进行交错运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控制十分方便。
[0006]较佳地,还包括反馈轮,所述反馈轮通过轮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且所述轮轴呈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通过使所述反馈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从而可对芯线的牵引线速度进行监测并反馈电信号,以保障供料电机匀速的输送芯材原料。
[0007]具体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反馈轮与所述轮轴之间。通过设置
所述弹性件,并在所述芯线的张力作用下,可使所述反馈轮能够来回移动,进而自动适应芯线的张力变化。
[0008]具体地,还包括位置感应装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轮轴与所述旋框之间,以检测所述反馈轮的位移。通过设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可以自动监测反馈轮的位置变化,从而检测出芯线的输送速度变化,即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反馈到本机构外部的收线盘或放线盘电机上,以提高或降低输出的转速,进而实现自动控制且匀速地输送线材物料的目的,以提高芯线输送的稳定性及精确性。
[0009]具体地,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及感应板,所述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还包括集电环,所述感应板设置于所述旋框的侧壁,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轮轴上且随所述轮轴的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感应板,所述集电环同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且分别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及所述感应板电连接。由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及所述感应板设置于所述旋框上,所述旋框又围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无法通过导线直线将感应信号输送出来,因此,设置所述集电环,可以在不影响所述旋框旋转的情况下将感应信号输出,保证所述位置感应装置持续工作。
[0010]较佳地,还包括第二引取轮,所述第二引取轮枢接于所述旋框上,所述第一引取轮及所述第二引取轮沿所述旋框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0011]较佳地,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旋框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对的一侧。由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及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旋框的其中一侧,这会使得所述旋框的两侧受力不平衡,因此,设置所述配重块可以使所述旋框的两侧受力平衡,从而使所述旋框转动更加平稳,震动小,并且可降低噪音,有利于连续生产加工。
[0012]较佳地,所述旋框包括第一转轴、框体及第二转轴,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容置槽,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通过设置所述容置槽,可以将所述第一引取轮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从而既方便安装所述第一引取轮,又可以使得芯线在输送的过程中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有效降低芯线在传输时的风阻及噪音。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及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同轴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同步带围绕于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及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利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主动皮带轮,又通过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同步带及第一从动皮带轮将动力输送到所述第一锥齿轮,从而实现了将来源于所述旋框外部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旋框的内部,以驱动所述第一引取轮转动,达到主动牵引芯线的目的。
[0014]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从动皮带轮及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同轴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与所述旋框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同步带围绕于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及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利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主动皮带轮,又通过第二主动皮带轮及第二同步带将动力输送到第二从动皮带轮,从而实现了将来源于所述旋框外部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旋框上,以驱动所述旋框整体转动,使芯线旋转实现绞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专利技术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的立体图。
[0016]图2是专利技术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的侧视图。
[0017]图3是专利技术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的俯视图。
[0018]图4是专利技术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1适用于对芯线200或包带传输,其包括旋框11、第一过线轮12、第二过线轮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齿轮组16、第一引取轮17、第一驱动机构18、第二驱动机构160及支架170。所述旋框11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框、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齿轮组、第一引取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过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枢接于所述旋框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引取轮枢接于所述旋框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引取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框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轮,所述反馈轮通过轮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且所述轮轴呈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反馈轮与所述轮轴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感应装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轮轴与所述旋框之间,以检测所述反馈轮的位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及感应板,所述外置双动力旋转牵引型绞线机构还包括集电环,所述感应板设置于所述旋框的侧壁,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轮轴上且随所述轮轴的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感应板,所述集电环同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框,且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自安李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钲威电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