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02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根据外径与永磁体一个磁极份额的角度等相对关系,决定为了埋入永磁体而设置的转子内的缝隙端部形状,再使外径的一部分为直线形状,通过这样得到能够减少制造工序中的材料废弃量,而且减小转矩脉动、振动及噪声等的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是,具备在有多个缝隙(20)的转子(11)内部埋入永磁体(12)的转子(11)的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中,上述缝隙(20)具有在与转子(11)的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埋入永磁体(12)的部分及两端部的L字形空隙部分(22),转子一个磁极份额的角度(θ1)与L字形空隙部分的角度(θ2)满足以下的条件,即0.1≤θ2/θ1≤0.3。(*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在具有多个缝隙的转子的上述缝隙内埋入永磁体的转子与在具有多个槽的铁心上卷绕绕组的定子隔着气隙配置的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
技术介绍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是能在使转子高速旋转的多种用途中使用的电动机。在具有这样将永磁体埋入转子的结构的电动机中,最少对称配置一对永磁体。作为通常广泛采用的结构,是将2对永磁体以磁极交替反转的位置关系埋入的。这样,在埋入2对永磁体的结构中,若埋入后的相邻永磁体的间隔较小,则由于相邻磁极相互之间产生的磁通短路,而使转子内部的磁通流向产生散乱,与定子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磁力衰减,不能得到使电动机旋转所必需的转矩。这样出现的问题是,将产生齿槽转矩,进而引起电动机旋转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已经有了若干个专利技术。例如已知有下述技术,即为了使埋入转子的永磁体的外侧轮廓的外径小于通过相邻永磁体的顶点的外径,而使各永磁体的外径中心产生偏心,通过这样减薄永磁体相邻部分的厚度,转子形状形成花瓣状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少磁通的短路,实现无转矩波动的平稳的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日本专利特开2000-350393号公报)。作为其他例子还有一种是采用下述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将多个缝隙中埋入永磁体的转子与在具有多个槽的铁心上卷绕绕组的定子隔着气隙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具有在与转子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埋入永磁体的部分、以及与该永磁体埋入部分相连的两端部的L字形空隙部分,转子一个 磁极份额的角度θ1与L字形空隙部分的角度θ2之比满足以下条件,即0.1≤θ2/θ1≤0.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田稔史金箱秀树大槻登张东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