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00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包括安装基板、L形托靠件、Z形过渡件、下压板、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姿态辅助维持部。安装基板由第一驱动部进行驱动。L形托靠件借由Z形过渡件与安装基板地固定为一体。下压板布置于L形托靠件的正上方,且始终与安装基板相平行。下压板在第二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相向于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压紧纤维布条的进程中,姿态辅助维持部发生动作而施加拖拽力至L形托靠件的后端部,以使得钳口始终维持于全闭合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因L形托靠件自重以及下压力而引起的下扰现象的发生,保证L形托靠件和下压板之间所形成的钳口具有良好的规整性,进而确保同批次送入的纤维布条均得到可靠压紧。靠压紧。靠压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设备制造
,尤其是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特性的新型材料。碳纤维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0003]纤维布由碳纤维织造而成,其生产工艺大致如下:经由展纱机将碳纤维束展平为平铺状单丝碳纤维,随后,借由胶剂粘结成型为纤维布条,而后,借由铺纬机以对纤维布条执行铺纬操作,而后,借由经编机对铺纬状纤维布条执行经纬交叉编织操作,以最终成型出纤维布。
[0004]在铺纬机实际工作进程中,需要借助于拉纬机构以拉扯着待切割纤维布条依序经过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对张紧态纤维布条执行切断操作,而后,左置喂料机构、右置喂料机构同步地发生动作以对切断态纤维布条执行铺纬操作,此时,纤维布条的两端被分别压入、且固定至左置铺纬机构、右置铺纬机构中,左置铺纬机构、右置铺纬机构执行同步位移运动以将铺纬状纤维布条送入至经编机中执行经纬编织操作。
[0005]出于确保纤维布条在正式执行切断操作时始终保持于张紧状态,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均配套有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根据现有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的设计形态,其主要由L形托靠件、下压板和驱动部等几部分构成。其中,L形托靠件与下压板相配套应用,以协同作用实现对纤维布条的夹紧。L形托靠件和下压板之间形成有供纤维布条穿入的钳口。随着驱动部工作进程的推进,钳口逐渐地张大或闭合,进而以实现或解除对纤维布条的夹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纤维布条切割机构存在有以下严重问题,具体为: 因L形托靠件仅通过一端进行固定,而其另一端呈悬空态,在自身重力和来自于下压板的下压力综合作用下极易出现下扰现象,从而势必导致其与下压板之间所形成钳口的规整性极差(所形成钳口的张口值大小不一,且沿着由固定端向着悬空端方向,张口值呈现出逐渐扩大趋势),进而势必导致同批次送入的纤维布条有一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地压紧,最终会导致纤维布条段的成型长度尺寸产生偏差,且还会影响纤维布条段上所形成切口的规整性。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的出现。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与压料单元和切割单元相配套应用,以使得纤维布条在被切断前维持于张紧状态。纤维布条夹紧接料
机构包括有安装基板、L形托靠件、Z形过渡件、下压板、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安装基板由铺纬机机架所负担,且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可沿着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执行位移运动。L形托靠件的前端部借由Z形过渡件与安装基板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下压板布置于L形托靠件的正上方,且始终与安装基板相平行。L形托靠件和下压板所共同形成有供张紧态纤维布穿入的钳口。第二驱动部由安装基板所负担。工作状态下,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和压料单元相对位,且第二驱动部发生动作以驱动下压板相向/相背于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而闭合/张开所述钳口,以实现/解除对待切割张紧态纤维布条的压紧。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还包括有姿态辅助维持部。下压板在第二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相向于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压紧纤维布条的进程中,姿态辅助维持部发生动作而施加拖拽力至L形托靠件的后端部,以使得钳口始终维持于全闭合状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姿态辅助维持部包括有偏摆钩挂臂、过渡传力臂、安装座、第一铰轴、第二铰轴、第三铰轴以及第三驱动部。偏摆钩挂臂借由第一铰轴而与下压板相铰接。第三驱动部用来驱动安装座,且其由下压板所负担。过渡传力臂的两端部分别借由第二铰轴、第三铰轴以一一对应地实现与安装座、偏摆钩挂臂的铰接连接。安装座在第三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而沿着上下方向执行位移运动,与此同时,偏摆钩挂臂在过渡传力臂的拖拽力作用下而围绕着第一铰轴执行周向偏摆运动,以实现/解除对L形托靠件后端部的钩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姿态辅助维持部还包括有安装过渡板。安装过渡板用来直接负担第三驱动部,其可拆卸地与下压板相固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由L形托靠件的后侧壁向前延伸出有供偏摆钩挂臂执行钩挂操作的钩挂缺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钩挂缺口的顶壁呈弧线形。对偏摆钩挂臂进行斜切以成型出有与钩挂缺口的顶壁相适配的弧形压触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三驱动部优选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由L形托靠件的顶壁向下延伸出有梯形增摩凹槽。由下压板的底壁向下延伸出有与梯形增摩凹槽相适配的梯形增摩凸起。梯形增摩凹槽和梯形增摩凸起协同作用以实现对纤维布条的压紧。
[0014]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增设有姿态辅助维持部。下压板相向于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对纤维布条执行压紧操作的进程中,姿态辅助维持部始终施以拖拽力至L形托靠件的悬空端,以避免因L形托靠件自重以及下压力而引起的下扰现象的发生,确保L形托靠件和下压板之间所形成的钳口具有良好的规整性,即沿着L形托靠件的宽度方向,钳口的张口值始终保持恒定,从而有效地保证同批次送入的纤维布条均得到可靠压紧,进而确保同一批次被切割成型的纤维布条段均具有相同长度,且端部切口成型规整性较好,为后续纤维布的高质量织造作了良好铺垫。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与压料单元以及切割单元相配套应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中L形托靠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7是图6的II局部放大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中下压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9是图8的III局部放大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中偏摆钩挂臂的立体示意图。
[0026]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与压料单元和切割单元相配套应用,以使得纤维布条在被切断前维持于张紧状态;所述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包括有安装基板、L形托靠件、Z形过渡件、下压板、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所述安装基板由铺纬机机架所负担,且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可沿着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执行位移运动;所述L形托靠件的前端部借由所述Z形过渡件与所述安装基板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所述下压板布置于所述L形托靠件的正上方,且始终与所述安装基板相平行;所述L形托靠件和所述下压板所共同形成有供张紧态纤维布穿入的钳口;所述第二驱动部由所述安装基板所负担;工作状态下,所述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和所述压料单元相对位,且所述第二驱动部发生动作以驱动所述下压板相向/相背于所述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而闭合/张开所述钳口,以实现/解除对待切割张紧态纤维布条的压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姿态辅助维持部;在所述下压板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相向于所述L形托靠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压紧纤维布条的进程中,所述姿态辅助维持部发生动作而施加拖拽力至所述L形托靠件的后端部,以使得所述钳口始终维持于全闭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条夹紧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辅助维持部包括有偏摆钩挂臂、过渡传力臂、安装座、第一铰轴、第二铰轴、第三铰轴以及第三驱动部;所述偏摆钩挂臂借由所述第一铰轴而与所述下压板相铰接;所述第三驱动部用来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菡珠恽一飞白奕巍杨曜华
申请(专利权)人: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