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683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4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导向梁固定于机架上,且横卧于钢筘的下游。动力部和导向轮单元协同牵拉绳以拖拽割绒组件沿着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执行往复位移运动。为割绒组件位移运动提供动能支持的动力部包括电机、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以及牵引轮。电机所输出的转动力矩依序经由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而传递至牵引轮。牵引轮被牵拉绳多圈缠绕。如此,一方面,转动力矩在传递进程中具有较高的传动比,从而可有效地提升割绒效率;另一方面,利于确保割绒组件的实际运行轨迹与理论设计轨迹趋于吻合,从而绒布成品的质检合格率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制造,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


技术介绍

1、丝绒布是一种高端的纺织面料,广泛地应用于服装、家具用品等各个领域,利用双层织造方法(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均可实施该织造工艺)以使得丝绒组织结构把上层和下层连结起来,而后使用割绒刀以将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连结线割断,面料得以被对中剖开。

2、在割绒环节中,有织好双层面料后在机下集中割绒的,优点是织造机器相对筒单,而割绒机可以一台配置二三十台织机,然而,缺点亦极为明显,具体表现在:绒面疵点需待割绒后才可发现,此时,大批瑕疵布料已经生产,对于追求精益生产的当下,是任何工厂不愿意接受的,因此,在此背景下,市场就开始涌现边织造边割绒的机上割绒装置。江苏苏州第二纺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gd6511的机上割绒的丝绒织机,但割绒刀易跳动,绒面不平墼而未能大批量生产,还有比利时范德威尔生产的双梭口双剑杆绒织机,虽然所割的绒面平整,但只适宜于重磅丝绒,而且价挌奇高,不适合一般的单梭口的有梭,剑杆,喷水,喷气丝绒织机安装使用,更不适合我国自产的双梭口双丝绒织机安装使用.

3、就织布丝绒织机领域来说,在现有技术中,割绒装置主要由割绒组件、导向梁、牵拉绳、导向轮单元以及动力部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导向梁固定于机架上,且横卧于丝绒织机钢筘的下游。动力部和导向轮单元均由机架负担,且两者协同牵拉绳以拖拽割绒组件沿着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执行往复位移运动,面料的割绒操作得以完成。就目前行业现状而言,现配套的动力部由电机、齿轮换向机构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等几部分构成,且实际执行割绒动作进程中还需实时调整电机转速。齿轮换向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均具有较为复杂的设计结构,所包含的零件数量较多,对零件制造以及装配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更为紧要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动力部的动力输出不稳定、且不精准,究其原因在于,装配、调试阶段,难以对构成齿轮换向机构或曲柄连杆的各零件间所存有的装配间隙进行完美消除,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装配间隙因受到磨损因素影响有增大的趋势。如此,一方面,会严重地降低割绒效率,进而势必会影响到上游编织功能部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且工作噪音极大;另一方面,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精度较差,导正其实际运行轨迹相较于理论设计轨迹偏差量较大,从而导致绒布成品表面所存留的织物毛因毛高不一致而报废的问题频繁出现。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故,本技术项目组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项目组人员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的出现。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割绒装置,用来对编织成型的面料执行割绒分层操作,包括割绒组件、导向梁、牵拉绳、导向轮单元以及动力部。导向梁固定于机架上,且横卧于丝绒织机钢筘的下游。动力部和导向轮单元均由机架负担,且两者协同牵拉绳以拖拽割绒组件沿着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执行往复位移运动。动力部包括有电机、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以及牵引轮。电机固定于机架上,且其所输出的转动力矩依序经由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而传递至牵引轮。牵引轮被牵拉绳多圈缠绕,且其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而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3、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第二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六传动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以及扇形偏摆齿轮。第一传动轴借由联轴器以实现与电机主输出轴的联接。第一齿轮、第四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分别实现与第一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的组装。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第二传动轴的组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六传动轴用来直接带动牵引轮,且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两者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扇形偏摆齿轮套装、且固定于第四传动轴上。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第五传动轴的组装。第七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第六传动轴的组装。扇形偏摆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相啮合。凸轮传动机构被用作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过渡,转动力矩得以由第三传动轴传递至第四传动轴,扇形偏摆齿轮得以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4、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凸轮传动机构包括有圆柱凸轮、第一从动组件以及第二从动组件。圆柱凸轮套装、且固定于第三传动轴上,且其上成型出有导向轮廓。第一从动组件和第二从动组件的安装方向各异,均组装于扇形偏摆齿轮的非齿形外轮廓面上,且两者的中心轴线交汇于一点。当圆柱凸轮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而持续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的进程中,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分别沿着导向轮廓的两对置侧壁的延伸方向执行位移运动。

5、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从动轴和第一轴承。第二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从动轴和第二轴承。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均插装于扇形偏摆齿轮上。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于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上,且两者受到来自于导向轮廓的摩擦力作用时可绕各自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

6、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向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以及第五导向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五导向轮均组装于机架上,且协同牵引轮以实现对牵拉绳的往复拖拽。

7、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还包括有张紧单元。张紧单元用来向着牵拉绳施以张紧力,其包括有张紧轮、轮座以及线性驱动模组。机架上开设有供轮座装入的、且沿着丝绒织机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的条形导向缺口。张紧轮组装于轮座上,且被牵拉绳所绕经。线性驱动模组用来驱动轮座沿着条形导向缺口的长度方向执行滑移运动,且其由机架负担。

8、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线性驱动模组包括有手动螺杆以及螺杆安装座。与条形导向缺口走向相一致的螺杆安装座固定于机架上,且其布置于条形导向缺口的外侧。手动螺杆插装于螺杆安装座内。轮座设有供手动螺杆自由旋入的内螺纹孔。当手动螺杆的端部因受到扭转力矩作用而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时,轮座因受到来自于手动螺杆的轴向力作用而沿着条形导向缺口执行滑移运动。

9、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割绒组件优选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有刀座和割绒刀。刀座的两端被分别用来系绑、固定牵拉绳的两自由端。割绒刀采取可拆卸联接方式以实现与刀座的组装。

10、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还包括有面料导正机构。面料导正机构布置于钢筘的下游,割绒组件的上游,在其辅助下编织成型后的面料始终与割绒刀保持对位。

11、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用来对编织成型的面料执行割绒分层操作,包括割绒组件、导向梁、牵拉绳、导向轮单元以及动力部;所述导向梁固定于机架上,且横卧于丝绒织机钢筘的下游;所述动力部和所述导向轮单元均由机架负担,且两者协同所述牵拉绳以拖拽所述割绒组件沿着所述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执行往复位移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有电机、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以及牵引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机架上,且其所输出的转动力矩依序经由所述第一平面定轴轮系、所述凸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平面定轴轮系而传递至所述牵引轮;所述牵引轮被所述牵拉绳多圈缠绕,且其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而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二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六传动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以及扇形偏摆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借由联轴器以实现与所述电机主输出轴的联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分别实现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六传动轴用来直接带动所述牵引轮,且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两者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所述扇形偏摆齿轮套装、且固定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七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六传动轴的组装;所述扇形偏摆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相啮合;所述凸轮传动机构被用作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过渡,转动力矩得以由所述第三传动轴传递至所述第四传动轴,所述扇形偏摆齿轮得以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有圆柱凸轮、第一从动组件以及第二从动组件;所述圆柱凸轮套装、且固定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且其上成型出有导向轮廓;所述第一从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组件的安装方向各异,均组装于所述扇形偏摆齿轮的非齿形外轮廓面上,且两者的中心轴线交汇于一点;当所述圆柱凸轮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而持续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的进程中,所述第一从动组件、所述第二从动组件分别沿着所述导向轮廓的两对置侧壁的延伸方向执行位移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从动轴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二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从动轴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从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均插装于所述扇形偏摆齿轮上;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上,且两者受到来自于所述导向轮廓的摩擦力作用时可绕各自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以及第五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所述第五导向轮均组装于机架上,且协同所述牵引轮以实现对所述牵拉绳的往复拖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张紧单元;所述张紧单元用来向着所述牵拉绳施以张紧力,其包括有张紧轮、轮座以及线性驱动模组;机架上开设有供所述轮座装入的、且沿着所述丝绒织机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的条形导向缺口;所述张紧轮组装于所述轮座上,且被所述牵拉绳所绕经;所述线性驱动模组用来驱动所述轮座沿着所述条形导向缺口的长度方向执行滑移运动,且其由机架负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模组包括有手动螺杆以及螺杆安装座;与所述条形导向缺口走向相一致的所述螺杆安装座固定于机架上,且其布置于所述条形导向缺口的外侧;所述手动螺杆插装于所述螺杆安装座内;所述轮座设有供所述手动螺杆自由旋入的内螺纹孔;当所述手动螺杆的端部因受到扭转力矩作用而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时,所述轮座因受到来自于所述手动螺杆的轴向力作用而沿着所述条形导向缺口执行滑移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割绒组件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有刀座和割绒刀;所述刀座的两端被分别用来系绑、固定所述牵拉绳的两自由端;所述割绒刀采取可拆卸联接方式以实现与所述刀座的组装。

9.根据权利要求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用来对编织成型的面料执行割绒分层操作,包括割绒组件、导向梁、牵拉绳、导向轮单元以及动力部;所述导向梁固定于机架上,且横卧于丝绒织机钢筘的下游;所述动力部和所述导向轮单元均由机架负担,且两者协同所述牵拉绳以拖拽所述割绒组件沿着所述导向梁的长度方向执行往复位移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有电机、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凸轮传动机构、第二平面定轴轮系以及牵引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机架上,且其所输出的转动力矩依序经由所述第一平面定轴轮系、所述凸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平面定轴轮系而传递至所述牵引轮;所述牵引轮被所述牵拉绳多圈缠绕,且其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而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二平面定轴轮系包括有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六传动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以及扇形偏摆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借由联轴器以实现与所述电机主输出轴的联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分别实现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六传动轴用来直接带动所述牵引轮,且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两者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所述扇形偏摆齿轮套装、且固定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组装;所述第七齿轮以键联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六传动轴的组装;所述扇形偏摆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相啮合;所述凸轮传动机构被用作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过渡,转动力矩得以由所述第三传动轴传递至所述第四传动轴,所述扇形偏摆齿轮得以持续地执行正、反向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有圆柱凸轮、第一从动组件以及第二从动组件;所述圆柱凸轮套装、且固定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且其上成型出有导向轮廓;所述第一从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组件的安装方向各异,均组装于所述扇形偏摆齿轮的非齿形外轮廓面上,且两者的中心轴线交汇于一点;当所述圆柱凸轮因受到转动力矩作用而持续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的进程中,所述第一从动组件、所述第二从动组件分别沿着所述导向轮廓的两对置侧壁的延伸方向执行位移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割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从动轴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二从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从动轴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从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均插装于所述扇形偏摆齿轮上;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上,且两者受到来自于所述导向轮廓的摩擦力作用时可绕各自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适用于丝绒织机的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奕巍王水邵立柱钱斌杰李梦茜
申请(专利权)人: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