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结构以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424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轭、旋转轴和磁铁;    所述钢轭的中央形成有轴孔;    所述旋转轴插入结合在所述钢轭的轴孔内,用于传递旋转力;    所述磁铁包围所述钢轭的外周面,同时成型在所述钢轭的轴孔和旋转轴之间结合轴孔和旋转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刷直流电机,尤其涉及其转子。
技术介绍
一般无刷直流(Blushless DC)电机包括有如下结构转子(ROTOR)、辅助线圈(AMATEUR COIL)、定子铁芯(STATOR CORE)和位置检测元件。上述转子形成磁场(FIELD),并将扭矩(TORQUE)传递到外部;上述辅助线圈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扭矩;定子铁芯用于调整线圈,同时形成磁路;上述位置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转子的位置。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由钢轭(steel yoke)(1)、磁铁(magnet)(2)和旋转轴(3)构成。上述钢轭(1)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环形的圆盘形状;上述磁铁(2)通过注模或者结合的方式固定在上述钢轭(1)的外周面;上述旋转轴(3)压入在上述钢轭(1)的中央,用于传递旋转力。如上所述,钢轭(1)形成环形的圆盘形状;该钢轭(1)的中央形成有轴孔(1a),轴孔(1a)用于压入旋转轴(3)。磁铁(2)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磁铁(2)与铁氧体磁铁(FERRITEMAGNET)一起注模包围在钢轭(1)的外周面进行固定后,通过磁化形成磁极;或者将塑料(PLASTIC)磁铁附着在磁铁(2)上固定而成。旋转轴(3)由长金属棒构成,通过如敛缝(CAULKING)等的加工方法压入固定在上述钢轭(1)的轴孔(1a)内。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将钢轭(1)插入在具备有一定形状的型腔(CABINET)的模具(图中未示)内。(S1)然后,关闭模具,则通过熔汤注入口(图中未示)注入磁铁熔汤。将磁铁熔汤注入到模具的型腔内,在包围上述钢轭(1)外周面的状态下,使熔汤硬化(S2)。然后,分离模具,拿出包围有磁铁(2)的钢轭(1),而将棒子形状的旋转轴(3)压入固定在上述钢轭(1)的轴孔(1a)内。(S3)之后,通过磁化包围在上述钢轭(1)外周面上的磁铁(2)使磁铁(2)上形成磁极,则完成转子的组装。(S4)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存在如下缺点也就是说,对于制作现有技术的转子,由于首先将磁铁(2)组装在钢轭(1)上后,再将旋转轴(3)压入在上述钢轭(1)上,导致转子的组装工序复杂,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通过将钢轭和磁铁以及旋转轴一体组装,使得组装工序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轭、旋转轴和磁铁;所述钢轭的中央形成有轴孔;所述旋转轴插入结合在所述钢轭的轴孔内,用于传递旋转力;所述磁铁包围所述钢轭的外周面,同时成型在所述钢轭的轴孔和旋转轴之间结合轴孔和旋转轴。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磁铁由外周部、内周部和侧面部构成;所述外周部形成环状,包围所述钢轭的外周面;所述环状的内周部成型在所述钢轭的轴孔与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侧面部连结在所述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侧面部形成以辐射状连结的多个肋材形状。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钢轭的两侧面扁平地形成,使得侧面部从所述钢轭的两侧面按照一定高度突出形成。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在钢轭的两侧面形成有辐射状的多个侧面部形成槽,使得所述磁铁的侧面部压入在所述侧面部形成槽内。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侧面部形成环状,覆盖钢轭的两侧面。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钢轭形成环形的圆盘形状。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其中钢轭形成圆弧形的圆盘形状,以环状排列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组装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阶段第1阶段制作钢轭,将制作的钢轭插入在具有一定形状的模具内后,将旋转轴保持一定间距插入在所述钢轭的轴孔内;第2阶段关闭模具,则注入磁铁熔汤使磁铁熔汤包围钢轭的外周面,同时成型在钢轭的内周面与旋转轴之间的状态下硬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转子的纵向断面图。图3是现有的转子制作过程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转子的横向断面图。图6是图5的“I-I”线断面图,是转子的纵向断面图。图7是图5的“II-II”线断面图。图8是图5的“I-I”线变形例的断面图。图9是图5的“II-II”线变形例的断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制作过程的流程图。图中标号说明11钢轭11a轴孔11b钢片 11c侧面部形成槽12磁铁12a外周部12b内周部 12c侧面部13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包括有如下结构钢轭(11)、磁铁(12)和旋转轴(13)。上述钢轭(11)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环形的圆盘形状;上述磁铁(12)通过嵌入注模形成在钢轭(1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述旋转轴(13)插入在上述钢轭(11)的中央,通过上述磁铁(12)固定的状态下传递旋转力。如图5和图6所示,钢轭(11)形成一个环形的圆盘形状;上述钢轭(11)的中央轴孔(11a),上述轴孔(11a)可保持一定间距插入旋转轴(13)。其中,如图8所示,钢轭(11)由形成圆弧形的圆盘形状的多个钢片(11b)以环状排列而成。在上述情况下,使得可以将下面将要说明的磁铁(12)的侧面部(12c)填充成型(MOULDING)在各钢片(11b)之间。另外,如图7、8所示,使钢轭(11)的两侧面扁平地形成,使得下面将要说明的磁铁(12)的侧面部(12c)从上述钢轭(11)的两侧面按照一定高度突出形成。或者,如图9所示,在钢轭(11)的两侧面形成有辐射状的侧面部形成槽(11c),使得磁铁(12)的侧面部(12c)压入在上述侧面部形成槽(11c)内。磁铁(12)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磁铁(12)与铁氧体磁铁包围在钢轭(11)的外周面,同时通过注模使上述钢轭(11)的内周面和旋转轴(13)紧密结合并固定后,通过磁化形成磁极。上述磁铁(12)由外周部(12a)、内周部(12b)和侧面部(12c)构成。上述外周部(12a)包围上述钢轭(11)的外周面;上述内周部(12b)形成在上述钢轭(11)的内周面和旋转轴(13)之间;上述侧面部(12c)连结在上述外周部(12a)和内周部(12b)之间,使得磁铁熔汤通过熔汤注入口(图中未示)进行移动填充到内周部为止,上述熔汤注入口具备在上述钢轭(11)的外周侧。如图4和图5所示,侧面部(12c)形成从钢轭(11)的中心以辐射状向两侧面延长的肋材(RIB)形状;根据情况,侧面部(12c)也可以形成环形的圆盘形状,覆盖上述钢轭(11)的两侧面。旋转轴(13)由长金属棒构成;上述旋转轴(13)的外径比上述钢轭(11)的轴孔(11a)的内径小,使得将上述旋转轴(13)插入在上述钢轭(11)的轴孔(11a)内的状态下通过嵌入注模进行固定。图中未说明的符号(11d)是钢轭支撑孔。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组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将钢轭(11)插入在具备有一定形状的型腔的模具(图中未示)内后,将圆棒形状的旋转轴(13)插入在上述钢轭(11)的轴孔(11a)内。这时,上述钢轭(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在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