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18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涉及润滑油领域,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第一支架四端均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二支架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沿重力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放置盒,第一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放置盒下表面一端与第一支撑板抵接,放置盒下表面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抵接,放置盒内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阵列设有若干瓶身定位槽。通过限位板和放置盒将润滑油瓶进行固定,并具有减震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转运时润滑油瓶的稳定性,避免转运时润滑油瓶不断晃动。油瓶不断晃动。油瓶不断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和润滑脂,简单地说,就是介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具有减少两个物体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的功能者,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润滑油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采样检测存储装置对润滑油进行采样, 每次采样结束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润滑油的存储瓶,以往都是使用小推车来进行转运,移动过程没有将润滑油瓶进行固定,润滑油瓶容易晃动, 由于润滑油瓶体积较大时运输不便,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四端均连接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沿重力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放置盒,所述第一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所述放置盒下表面一端与第一支撑板抵接,所述放置盒下表面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抵接,所述放置盒内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阵列设有若干瓶身定位槽。通过限位板和放置盒将润滑油瓶进行固定,并具有减震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转运时润滑油瓶的稳定性,避免转运时润滑油瓶不断晃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槽底壁四端设有固定柱,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与固定柱一一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固定柱定位限位板,避免限位板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内套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外沿一体成型设有水平板,所述固定柱贯穿固定筒。通过固定柱配合固定筒定位限位板,通过限位板承托润滑油瓶,通过更换限位板适应不同大小的润滑油瓶。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包括底板和海绵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粘接有海绵板,所述海绵板上阵列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底板构成所述瓶身定位槽。底板用于支撑海绵板,通过海绵板上的瓶身定位槽固定润滑油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侧边设有把手槽,所述海绵板底面设有容置槽,所述把手槽一一对应设置于容置槽内。在底板侧边分布有把手槽,便于手部握持。
[0010]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正上方均设有第一限位杆,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正上方均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均为水平设置的U型金属杆,所述
放置盒一端抵接第一限位杆,所述放置盒另一端抵接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夹持放置盒,放置盒在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之间平移,保证放置盒与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接触。
[0011]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放置盒一侧均设有位于放置盒位移轨迹上的挡杆,所述挡杆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架上,所述挡杆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架上。通过挡杆对放置盒进行限位,防止放置盒脱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挡杆为水平设置的U型金属杆,所述挡杆截面为圆形,所述放置盒靠近挡杆的侧面设有卡扣条,所述卡扣条上设有与挡杆间隙配合的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相对设有卡扣凸肋。通过相对设置的两条卡扣凸肋将挡杆卡在通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弯折呈U字形,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有第一矩形套筒,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第二矩形套筒,所述连接梁一端设置于第一矩形套筒内,所述连接梁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矩形套筒内。通过第一矩形套筒和第二矩形套筒对连接梁进行定位,能够快速预固定连接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端均设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为截面呈圆形的杆体,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下端均设有若干万向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安装有万向轮和把手杆,便于移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限位板和放置盒将润滑油瓶进行固定,并具有减震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转运时润滑油瓶的稳定性,避免转运时润滑油瓶不断晃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油转运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油转运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油转运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中标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连接梁3、放置盒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限位板7、第一限位杆8、第二限位杆9、挡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0024]如图1

图3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四端均连接有连接
梁3,所述连接梁3远离第一支架1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二支架2上,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沿重力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放置盒4,所述第一支架1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架2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6,所述放置盒4下表面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抵接,所述放置盒4下表面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6抵接,所述放置盒4内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上阵列设有若干瓶身定位槽。通过限位板7和放置盒4将润滑油瓶进行固定,并具有减震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转运时润滑油瓶的稳定性,避免转运时润滑油瓶不断晃动。
[0025]所述矩形槽底壁四端设有固定柱,所述限位板7开设有与固定柱一一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固定柱定位限位板7,避免限位板7移动。
[0026]所述固定孔内套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外沿一体成型设有水平板,所述固定柱贯穿固定筒。通过固定柱配合固定筒定位限位板7,通过限位板7承托润滑油瓶,通过更换限位板7适应不同大小的润滑油瓶。
[0027]所述限位板7包括底板和海绵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粘接有海绵板,所述海绵板上阵列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底板构成所述瓶身定位槽。底板用于支撑海绵板,通过海绵板上的瓶身定位槽固定润滑油瓶。
[0028]所述底板侧边设有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四端均连接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沿重力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放置盒,所述第一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架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所述放置盒下表面一端与第一支撑板抵接,所述放置盒下表面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抵接,所述放置盒内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阵列设有若干瓶身定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底壁四端设有固定柱,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与固定柱一一对应的固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润滑油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内套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外沿一体成型设有水平板,所述固定柱贯穿固定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底板和海绵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粘接有海绵板,所述海绵板上阵列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底板构成所述瓶身定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润滑油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边设有把手槽,所述海绵板底面设有容置槽,所述把手槽一一对应设置于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剑文建清文思周培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迪赛恩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