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33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模体和下边模体,所述上边模体包括面板和压条,压条贴合固定在面板的背面;下边模体包括底板和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垂直固定螺栓,在压条上垂直开设螺栓插孔,上边模体通过螺栓插孔插装在下边模体的固定螺栓上,并在穿出压条上方的固定螺栓上安装固定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制备的叠合板内自由布设钢筋,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 PC 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大力提倡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成跨越式增长。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真正做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是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叠合板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构件。目前预制叠合板的规格尺寸多样化,钢筋的排布、间距也不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了每块叠合板都要制作相应的边模来组装浇注,使用完后边模基本就报废了,严重浪费资源。
[0003]传统的叠合板边模制作工艺是依据叠合板的外形尺寸和钢筋排布在角钢或钢板上加工出带有缺口的四条单根边模,再由这四条单根边模组成一套完整的叠合板边模,浇筑成型。由于每块叠合板的外形尺寸和钢筋排布问距不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每块叠合板必须制作一套边模,用完就报废了,不能重复利用,严重浪费资源,加大叠合板的制作成本。
[0004]基于目前 PC 行业叠合板多样化的特点,我们研制开发了通用叠合板边模,可多次重复使用做到模具的通用性,节约资源,降低叠合板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 PC 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能够自由布设钢筋,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 PC 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模体和下边模体,所述上边模体包括面板和压条,压条贴合固定在面板的背面;下边模体包括底板和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垂直固定螺栓,在压条上垂直开设螺栓插孔,上边模体通过螺栓插孔插装在下边模体的固定螺栓上,并在穿出压条上方的固定螺栓上安装固定螺母。
[0007]优选的,所述面板为直条形板体或折板形。
[0008]优选的,面板的正面为成型工作面,在成型工作面上设置光面或糙面。
[0009]优选的,所述橡胶条通过垫板固定在底板上。
[0010]优选的,固定螺栓通过限位块安装在底板上,每根下边模体上成组设置一组以上的固定螺栓和限位块。
[0011]优选的,所述压条为中空且横截面呈方形的钢制压条。
[0012]优选的,所述橡胶条位于面板的下方,且橡胶条的工作面与面板的成型工作面在竖直平面上齐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能够在制备的叠合板内自由布设钢筋,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节约
资源、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通过本技术制备的叠合板四周能够露出的钢筋,在压杆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挤压压缩橡胶条形成缺口,达到了出筋的目的要求。由于橡胶条的任何部位都可压缩,满足钢筋露出要求,这就保证了叠合板四周出筋的位置可自由排布。下边模体不出筋的橡胶条部分仍保持其原有形状,与上边模体密封接触,达到闭合状态,保证了浇筑时不漏浆。
[0015]2.两条单根长度2.5米的下边模体可通过上边模体、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错位连接组成长度5米的单条边模,以此类推,可以组成任意长度的叠合板边模,以满足制备不同长度的叠合板长宽尺寸要求。
[0016]3.待浇注的叠合板强度达到拆模要求时可拆除四周边模,下边模体上的橡胶条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依靠自身固有的弹性特性可恢复至原有形态,这样可以重复使用。叠合板通用边模可多次重复使用,节约资源,降低了叠合板生产成本,做到了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上边模体的结构示意图(面板为直条形板体);
[0019]图3是上边模体的结构示意图(面板为折板形);
[0020]图4是下边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与钢筋的组装固定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右视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
[0025]1、下边模体;1.1、固定螺栓;1.2、橡胶条;1.3、垫板;1.4、底板;1.5、限位块;
[0026]2、上边模体;2.1、固定螺母;2.2、面板;2.3、压条;
[0027]3、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 PC 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包括上边模体2和下边模体1,所述上边模体2包括面板2.2和压条2.3,压条2.3贴合固定在面板2.2的背面,所述压条2.3为中空且横截面呈方形的钢制压条。下边模体1包括底板1.4和橡胶条1.2,所述橡胶条1.2固定在底板1.4上;所述橡胶条1.2位于面板2.2的下方,且橡胶条1.2的工作面(即橡胶条1.2与叠合板的接触面)与面板2.2的成型工作面在垂直立面上齐平。在底板1.4上垂直固定螺栓1.1,在压条2.3上垂直开设螺栓插孔,上边模体2通过螺栓插孔插装在下边模体1的固定螺栓1.1上,并在穿出压条2.3上端的固定螺栓1.1上安装固定螺母2.1。
[0030]面板2.2的正面为成型工作面,在成型工作面上设置光面或糙面。所述面板2.2为直条形板体或折板形。如图2所示,当生产的叠合板构件为直角边时,选用的面板2.2应为直条形板体;如图3所示,当生产的叠合板构件为倒角边时,选用的面板2.2应为折板形。
[0031]如图1和4所示,所述橡胶条1.2通过垫板1.3固定在底板1.4上。固定螺栓1.1通过
限位块1.5安装在底板1.4上,每根下边模体1上成组设置一组以上的固定螺栓1.1和限位块1.5。
[0032]如图5和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通用边模,分为上边模体2和下边模体1两部分,根据需要将四条下边模体1围合组成预设尺寸的框形体,将钢筋3布设在下边模体1上,再由固定螺栓1.1和固定螺母2.1螺母将上边模体2和下边模体1两部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套叠合板边模,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上边模体2和下边模体1的长宽均可自由调节,单根边模的长度有2.5米、2.0米、1.5米、1米、0.5米等,也不局限于这几种尺寸。两条单根长度2.5米的下边模体1可通过上边模体2及固定螺栓1.1、固定螺母2.1错位连接组成长度5米的单条边模,以此类推,可以组成任意长度的叠合板边模,以满足制备不同长度的叠合板长宽尺寸要求。
[0033]本技术能够在制备的叠合板内自由布设钢筋3,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叠合板生产成本。通过本技术制备的叠合板四周能够露出的钢筋3,在压杆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挤压压缩橡胶条1.2形成缺口,达到了出筋的目的要求。由于橡胶条1.2的任何部位都可压缩,满足钢筋露出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模体和下边模体,所述上边模体包括面板和压条,压条贴合固定在面板的背面;下边模体包括底板和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垂直固定螺栓,在压条上垂直开设螺栓插孔,上边模体通过螺栓插孔插装在下边模体的固定螺栓上,并在穿出压条上方的固定螺栓上安装固定螺母。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直条形板体或折板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行业制备叠合板构件的通用边模,其特征在于:面板的正面为成型工作面,在成型工作面上设置光面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斌吕昌俊李增锋刘鹏涛蔡怀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冠晔磁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