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13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刻度槽均匀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部圆周上,所述刻度槽为环形凹槽;滑动槽纵向通体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呈上下对称设置;限位卡紧装置设置卡紧设置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上下刻度槽中。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振动棒插入深度的控制,同时实现了振动棒在浇注料表面横向移动距的均匀控制;避免了浇注料局部过振的问题,提高了浇注料振动致密化的均匀性,提高了施工衬体的结构的均匀性。了施工衬体的结构的均匀性。了施工衬体的结构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振动棒在浇注料的施工过程中能够使浇注料密实结合,提高浇注料的成型密度,同时可以消除浇注表面的蜂窝麻面,起到排气的作用。在浇注料成型过程中,将振动棒插入到浇注中,通过驱动振动棒内部的偏心轴产生振动波,使振动棒产生偏副振动,并通过振动棒端部传给浇注料,从而提高了浇注料的密实度。
[0003]现有技术中利用振动棒对浇注料振动夯实作业时,由于振动棒插入到浇注料中的深度和横向距离无法控制,会出现重复振捣料,导致浇注料的局部振动不均匀、布局过振等问题,使得施工衬体的结构均匀性不佳,影响使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性。专利技术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实现了对振动棒插入深度的控制,同时实现了振动棒在浇注料表面横向移动距的均匀控制。本使用新型能够解决振动棒的振动深度和横向距离无法控制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包括振动棒本体、偏心轴和振动棒软管;振动棒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偏心轴,所述振动棒本体底部为锥形的圆筒状;振动软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上部位置;刻度槽均匀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部圆周上,所述刻度槽为环形凹槽;滑动槽纵向通体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呈上下对称设置;限位卡紧装置卡紧设置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上下刻度槽中,所述限位卡紧装置包括上卡紧盘,上卡紧盘为和下卡紧盘为圆盘状,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压缩弹簧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中间位置,L型卡紧板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底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另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卡紧盘上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所述L型卡紧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卡紧盘或下卡紧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锥形橡胶体;刻度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的上部中心孔的左侧位置,观察窗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刻度条左侧位置,另一固定设置所述下卡紧盘中心孔的左侧位置。
[0006]所述驱动偏心轴转动的软轴穿过振动棒软管中心,上部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下部与振动棒本体内部的偏心轴的上部固定连接。
[0007]所述刻度槽与前后对称设置的滑动槽呈十字交叉连通。
[0008]所述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上的中心孔呈上下垂直对应设置,所述通过中心孔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套装在振动棒本体上。
[0009]所述锥形橡胶体的大端直径小于所述刻度槽的宽度,所述滑动槽的宽度大于L型卡紧板的宽度。
[0010]所述上卡紧盘上设置的观察窗与下卡紧盘上设置的观察窗呈上下垂直对称设置。
[0011]这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当需要用这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对浇注料进行振捣致密化时,首先将限位卡紧装置的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中心口对准振动棒本体的底部,同时将L型卡紧板对准前后滑动槽,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向上推动,此时根据浇注料衬体的厚度,以刻度槽为参照,将下卡紧盘对准刻度槽(使下卡紧盘与振动棒本体底部的距离小于浇注料衬体的厚度),同时将L型卡紧板上的锥形橡胶体的小直径端对准刻度槽,与此同时压紧上卡紧盘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上卡紧盘所对准的刻度槽可以是下卡紧盘上部相邻的刻度槽,也可以是下卡紧盘上部间隔的刻度槽,总之以可以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L型卡紧板撑开顶紧为限),最后旋转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将L型卡紧板上的锥形橡胶体与刻度槽旋转卡紧。然后启动驱动软轴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软轴转动,然后软轴带动振动棒本体内部的偏心轴转动,在偏心轴转动过程中产生偏转的离心力,并产生偏转振幅,最后偏转轴将所产生的偏转振幅传给振动棒本体,随后将振动棒本体插入到浇注料中,此时下卡紧盘与浇注料表面接触,由于下卡紧盘与浇注料表面接触面积大,对振动棒本体的插入深度具有限位作用;当振动棒本体对浇注料一个部位振捣完成后,以上卡紧盘的刻度条为参照,同时配合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观察窗,更换浇注料振捣部位,这样就保证了振动棒本体对浇注料振捣部位之间位移距离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浇注料局部过振的问题,提高了浇注料振动致密化的均匀性。
[0012]所述刻度槽均匀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部圆周上,所述刻度槽为环形凹槽;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利用刻度槽可以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L型卡紧板以及锥形橡胶体卡紧在刻度槽中,同时配合压缩弹簧的弹性顶紧力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固定在振动棒本体上,利用下卡紧盘与浇注料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将振动棒本体限制在一定的插入深度,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刻度槽,同时配合下卡紧盘使振动棒本体底部的距离小于浇注料衬体的厚度,防止了浇注料局部过振的问题。
[0013]所述滑动槽纵向通体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呈上下对称设置;刻度槽与前后对称设置的滑动槽呈十字交叉连通。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滑动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L型卡紧板以及锥形橡胶体卡紧在刻度槽中;另一方面,方便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L型卡紧板卡紧固定在刻度槽中。
[0014]所述压缩弹簧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中间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压缩弹簧的压缩后所产生的弹性顶紧力,将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L型卡紧板以及锥形橡胶体卡紧在刻度槽中。
[0015]所述L型卡紧板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底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另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卡紧盘上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所述L型卡紧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卡紧盘或下卡紧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锥形橡胶体;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利用锥形橡胶体提高了L型卡紧板与刻度槽的摩擦力,从而提高
了L型卡紧板与刻度槽之间卡紧固定程度;另一方面,利用锥形橡胶体大直径端与刻度槽之间之间的较大摩擦力,防止了锥形橡胶体从刻度槽中脱落。
[0016]所述刻度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的上部中心孔的左侧位置,观察窗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刻度条左侧位置,另一固定设置所述下卡紧盘中心孔的左侧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刻度条与观察窗的参照配合,保证了振动棒本体对浇注料振捣部位之间位移距离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浇注料局部过振的问题,提高了浇注料振动致密化的均匀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实现了对振动棒插入深度的控制,同时实现了振动棒在浇注料表面横向移动距的均匀控制;避免了浇注料局部过振的问题,提高了浇注料振动致密化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料振动棒振料深度控制装置,包括振动棒本体、偏心轴和振动棒软管;振动棒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偏心轴,所述振动棒本体底部为锥形的圆筒状;振动软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上部位置;其特征在于:刻度槽均匀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部圆周上,所述刻度槽为环形凹槽;滑动槽纵向通体设置在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滑动槽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外壁上呈上下对称设置;限位卡紧装置卡紧设置在所述振动棒本体的上下刻度槽中,所述限位卡紧装置包括上卡紧盘,上卡紧盘为和下卡紧盘为圆盘状,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压缩弹簧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和下卡紧盘中间位置,L型卡紧板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底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另一组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卡紧盘上部中心孔的外侧位置;所述L型卡紧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卡紧盘或下卡紧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锥形橡胶体;刻度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卡紧盘的上部中心孔的左侧位置,观察窗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杰李纪伟冯超张扬郭忠航孙春虎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盛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