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及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109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6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及组装方法,尤其是涉及箱涵加工技术领域,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包括以下生产工艺流程:一、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1)、原材料检测,(2)、钢筋绑扎,(3)、模具安装,(4)、钢筋骨架入模;二、混凝土浇筑;三、箱涵的养护。本申请设计的预制箱涵工艺,通过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混凝土浇筑以及箱涵养护,便于对箱涵提前进行预制,进而减少现场施工的施工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进而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周期。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及组装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箱涵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箱涵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采用箱涵,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
[0003]目前,一般采用现浇箱涵,现浇箱涵时是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在底层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用绑扎好的钢筋支撑内模和外模;对于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的钢筋,然后对内外模进行支撑,再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进行拆模,然后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浇箱涵工序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不便于周期紧的工程施工,容易造成工程超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缩短工程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及组装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箱涵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包括以下生产工艺流程:一、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1)、原材料检测:将钢筋和水泥分批次进行取样检测;(2)、钢筋绑扎:将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进行绑扎,形成钢筋骨架,且保证绑扎过程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一直处于垂直状态;(3)、模具安装:首先对底模、内模以及外模涂刷脱模剂,然后通过仪器对地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然后将底模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再将内模和外模固定在底模上,使得内模和外模均与底模垂直设置。
[0007](4)、钢筋骨架入模:通过起吊装置将绑扎后的钢筋骨架放在内模和外模之间,并通过螺栓将钢筋骨架与内模和外模连接。
[0008]二、混凝土浇筑:首先向底模内注入混凝土浆料,然后向内模和外模之间注入混凝土浆料,再通过振动装置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使得混凝土浆料填满内模和外模的间隙。
[0009]三、箱涵的养护:将浇筑成型的箱涵放置在养护区,并采用密封棚对箱涵进行密封,完成对箱涵的养护。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箱涵进行生产时,首先对钢筋和水泥进行取样检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然后对钢筋进行绑扎,使得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处于垂直状态,然后对
底模、内模以及外模进行脱模剂的涂刷,再对地面进行测平,然后将底模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将内模和外模固定在底模上,使得内模和外模均与底模垂直,然后通过起吊装置对钢筋骨架进行运输,使得钢筋骨架位于内模和外模之间,再将钢筋骨架与内模和外模连接,然后向依次向底模以及内模和外模之间注入混凝土浆料,再通过振动装置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待箱涵成型后,将内模、外模以及底模分别拆除,再通过起吊装置将箱涵运送至养护区,然后通过密封棚对箱涵进行密封养护,实现箱涵的预制;设计的预制箱涵工艺,通过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混凝土浇筑以及箱涵养护,便于对箱涵提前进行预制,进而减少现场施工的施工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进而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
[0011]可选的,钢筋绑扎时采用拆架加工法对不同方向的钢筋进行绑扎。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架加工法,便于对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进行快速连接,提高钢筋绑扎效率,同时,提高钢筋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绑扎后钢筋连接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底模、内模和外模均采用轨道式液压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式液压模便于底模、内模和外模的精准安装,进而提高底模、内模和外模的安装效率,减少底模、内模和外模安装过程中碰撞的可能性。
[0015]可选的所述起吊装置设置为龙门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门吊便于对不同重量钢筋骨架进行运输,进而便于对不同规格的箱涵进行预制,同时,提高钢筋骨架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高度小于1米,每层混凝土浇筑时接触层的浇筑混凝土需处于未凝固状态。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高度小于1米的设置,便于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减少混凝土浆料填充不足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箱涵的强度;每层浇筑时上层浇筑混凝土需处于未凝固状态的设置,便于每层混凝土浆料的无缝连接,减少箱涵中缝隙,提高箱涵的抗震性能。
[0019]可选的,对箱涵顶板进行浇筑时,需要预埋至少两个吊环。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环的设置,便于箱涵的吊运,进而便于箱涵的安装,同时,减少箱涵上的开孔,提高箱涵自身强度。
[0021]可选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多个振动器和多个振动棒,且所述振动棒轴向与内模和外模的侧壁均平行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器和振动棒的设置,便于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使得混凝土浆料均匀混合,进而提高每层混凝土连接的紧密性;振动器和振动棒数量的设置,便于对混凝土浆料进行充分的振实,减少混凝土浆料未被振实的部分。
[0023]可选的,对箱涵进行养护时采用蒸汽养护。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养护,便于对密封棚内的湿度进行维持,进而保持箱涵表面的湿润度,同时,减少水直接对箱涵表面进行喷淋,进而减少对箱涵表面的损伤。
[0025]第二方面,一种预制箱涵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箱涵的吊运,将龙门吊与吊环挂接,然后对箱涵进行运输,将箱涵运送至施工位置;步骤2:相邻两个箱涵的安装,对相邻两个箱涵相对一侧设置有沥青或者油毡,箱涵上开设有连接孔,预应力螺栓穿过连接孔,实现相邻两个箱涵的连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箱涵进行安装时,首先通过龙门吊将箱涵运送至施工位置,然后通过人工的辅助,实现箱涵的精准放置,然后将预应力螺栓一端插入连接孔内,另一端待第二块箱涵运送至施工位置时,使得第二块箱涵上的连接孔与预应力螺栓对正,然后推动第二块箱涵,使得预应力螺栓插入第二块箱涵的连接孔中,实现对相邻两个箱涵进行固定;连接孔和预应力螺栓的设置,便于相邻两个箱涵的对正,进而便于相邻两个箱涵的连接;沥青和油毡的设置,减小相邻两个箱涵之间的缝隙,进而降低箱涵漏水的可能性,提高相邻两个箱涵连接的紧密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设计的预制箱涵工艺,通过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混凝土浇筑以及箱涵养护,便于对箱涵提前进行预制,进而减少现场施工的施工工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进而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轨道式液压模便于底模、内模和外模的精准安装,进而提高底模、内模和外模的安装效率,减少底模、内模和外模安装过程中碰撞的可能性;分层浇筑且每层浇筑高度小于1米的设置,便于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减少混凝土浆料填充不足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箱涵的强度;每层浇筑时上层浇筑混凝土需处于未凝固状态的设置,便于每层混凝土浆料的无缝连接,减少箱涵中缝隙,提高箱涵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工艺流程:材料准备及模具安装:(1)、原材料检测:将钢筋和水泥分批次进行取样检测;(2)、钢筋绑扎:将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进行绑扎,形成钢筋骨架,且保证绑扎过程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一直处于垂直状态;(3)、模具安装:首先对底模、内模以及外模涂刷脱模剂,然后通过仪器对地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然后将底模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再将内模和外模固定在底模上,使得内模和外模均与底模垂直设置;(4)、钢筋骨架入模:通过起吊装置将绑扎后的钢筋骨架放在内模和外模之间,并通过螺栓将钢筋骨架与内模和外模连接;二、混凝土浇筑:首先向底模内注入混凝土浆料,然后向内模和外模之间注入混凝土浆料,再通过振动装置对混凝土浆料进行振实,使得混凝土浆料填满内模和外模的间隙;三、箱涵(1)的养护:将浇筑成型的箱涵(1)放置在养护区,并采用密封棚对箱涵(1)进行密封,完成对箱涵(1)的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其特征在于:钢筋绑扎时采用拆架加工法对不同方向的钢筋进行绑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箱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内模和外模均采用轨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郑茂森程飞王钊马生伟栾韬田楠楠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萌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