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12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修复槽,所述第一修复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修复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修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考虑到传统的修复手段往往是向裂缝内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寿命不长,且不能够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再度扩大,经过两个修复槽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在两个修复槽内进行分梯度保护;连接钉通过圆形通孔敲入道路本体,对于连接钉倾斜敲入,使得道路本体受到可能产生裂缝的力时,斜插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对各种力进行分摊,最终结合各个固定板之间的配合达到更好的保护。的保护。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
,特别是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优良的道路建筑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城乡道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当中。但由于沥青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如何保证路面质量、减少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已成为广大公路建设者一直探讨的课题。
[0003]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高,噪音小,行车舒适度高,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工程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在车辆荷载、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往往会出现损坏现象。其中就包括道路表面产生裂缝,开裂是路面出现裂缝的现象,属于常见的路面损坏现象。疲劳开裂——路面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路表无显著永久变形而出现裂缝。特点是首先出现较短的纵向开裂,继而逐渐发展为网状开裂,开裂面积不断扩大。路面一旦出现裂缝,水分将沿缝隙侵入基层、垫层和路基,使之变软而导致承载能力降低,加速裂缝发展。发生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结构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力(或拉应变)超过材料疲劳强度。底面便发生开裂。并逐渐扩展到表面。由水硬性结合料稳定而形成的整体性基层也会产生疲劳开裂,甚至导致面层破坏。
[0004]但是目前社会上对于道路桥梁等路面上出现裂缝时一般采用填充混凝土进行修补,但是这种修补方式持续时间较短,不能够避免裂缝的扩大,修复效果不是很好,耐久性较差,防水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修复槽,所述第一修复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修复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修复槽,所述第二修复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修复槽的底部设置有道路裂缝,所述第一修复槽内壁的两侧均卡接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总数为六个,所述第一修复槽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总数为六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修复槽内壁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修复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另一侧面与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安装槽,两
个所述安装块外表面套接有防水胶套。
[0007]可选的,六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六个第三螺纹孔分别对应,且六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柱,六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与六个第四螺纹孔分别对应,且六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第四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柱。
[0008]可选的,六个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钉,所述连接钉的末端为圆锥形,且所述连接钉圆柱部分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递减。
[0009]可选的,所述防水胶套的材质为橡胶,且所述防水胶套的胶头部分套接于安装槽的内部。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钉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凹槽,四个所述凹槽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圆形豁口,四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凸块,四个所述凸块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接于圆形豁口的内部。
[0011]可选的,六个所述连接钉通过相对应的圆形通孔镶嵌于道路本体的内部。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1、通过第一修复槽以及第二修复槽的设置,对于产生裂缝的地方进行深层的修复,考虑到传统的修复手段往往是简单的向裂缝内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不仅寿命不长,而且不能够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再度扩大,那么经过两个修复槽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在两个修复槽内进行分梯度保护,通过在第一修复槽内设置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一螺柱打入道路本体的内部,使得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对第一修复槽形成保护,同时第三固定板以及第四固定板对第二修复槽的保护方式与上述方法一致,最后再配合顶板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将受力区域转换到顶板以及各个固定板当中,对于裂缝有着耐久的保护,且配合顶板底部的两侧设置了防水胶套,对于保护机构的防水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0014]2、通过连接钉的设置,连接钉通过圆形通孔敲入道路本体当中,对于连接钉倾斜敲入,使得道路本体受到可能产生裂缝的力时,斜插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对各种力进行分摊,最终结合各个固定板之间的配合达到更好的保护,且连接钉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在连接钉的嵌入过程中,凸块处于收缩状态,若是连接钉已经嵌入道路本体的内部且受到使得连接钉出来的力时,凸块因为连接钉上宽下窄的设计就会展开进而产生反作用力,起到了更好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道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连接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道路本体,2

第一修复槽,201

第一螺纹孔,3

第二修复槽,301
‑ꢀ
第二螺纹孔,4

道路裂缝,5

第一固定板,501

圆形通孔,6

第二固定板,601
‑ꢀ
第三螺纹孔,7

第三固定板,8

第四固定板,801

第四螺纹孔,9

顶板,10
‑ꢀ
安装块,11

安装槽,12

防水胶套,
13

第一螺柱,14

第二螺柱,15

连接钉, 16

凹槽,17

圆形豁口,18

凸块,19

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它包括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修复槽2,第一修复槽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201,第一螺纹孔201的数量为三个,第一修复槽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修复槽 3,第二修复槽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1,第二螺纹孔301的数量为三个,第二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修复槽(2),所述第一修复槽(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01),所述第一螺纹孔(20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修复槽(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修复槽(3),所述第二修复槽(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1),所述第二螺纹孔(30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修复槽(3)的底部设置有道路裂缝(4),所述第一修复槽(2)内壁的两侧均卡接有第一固定板(5),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圆形通孔(501),所述圆形通孔(501)的总数为六个,所述第一修复槽(2)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6),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6)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601),所述第三螺纹孔(601)的总数为六个,所述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修复槽(3)内壁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7),所述第二修复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8),所述第四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四螺纹孔(801),所述第三固定板(7)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7)的另一侧面与第四固定板(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两个所述安装块(10)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安装槽(11),两个所述安装块(10)外表面套接有防水胶套(12)。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高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先科桥梁隧道检测加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