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轴、空气轴承装置、第一蜗壳、第一叶轮、第二蜗壳和第二叶轮;蜗壳本体设置有隔舌、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和扩散段,第一螺旋段起始于隔舌,终止于蜗壳基圆竖直方向的直径与蜗壳本体的交线;隔板设置有螺旋段和水平段,螺旋段形状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水平段与螺旋段相切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分布。该压缩机在蜗壳内设置隔板将蜗室分为内外两个蜗室,保证蜗壳出口的气流较为平稳;隔板上设置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的螺旋段,使得蜗壳在径向受力更加均匀。加均匀。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离心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0003]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8417019U,公开日:20190122)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动压轴承的高速双级离心鼓风机,包括电机;双级蜗壳,其包括一级蜗壳与二级蜗壳,一级蜗壳安装在电机的一侧,二级蜗壳安装在电机的另一端,一级蜗壳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二级蜗壳的进气口相连接;一级蜗壳内的一级叶轮与电机内的转子固定连接,二级蜗壳内的二级叶轮与电机内的转子固定连接,本技术两个叶轮设计在电机两端并使用同一电机带动,在同样转速、压比下,其更加节约能源,提高可靠性。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压缩机蜗壳的蜗室为截面不对称的螺旋线状,蜗壳的第一螺旋段受到内部高压气体的压力时,不能被其相对侧截面不对称的蜗室部分的受力所抵消;从而造成蜗壳在径向受力较为不均匀,进而降低轴承的寿命与稳定性并且影响整机寿命与性能。同时,蜗壳内气体受到叶轮离心力的作用,距离蜗壳基圆中心距离越远气体速度越快压力越高;而蜗壳的扩散段只有一个出口,不能将蜗壳内部的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分开,从而造成蜗壳扩散段出口的气流较为紊乱,降低了压缩气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蜗壳内设置隔板将蜗室分为内外两个蜗室,从而将内蜗室的低压气体和外蜗室的高压气体分开排出,保证蜗壳出口的气流较为平稳;隔板上设置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的螺旋段,从而使得第一螺旋段和隔板的螺旋段径向受力相互抵消,进而使得蜗壳在径向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轴承的寿命与稳定性的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轴、空气轴承装置、第一蜗壳、第一叶轮、第二蜗壳和第二叶轮;空气轴承装置套设在电机轴外壁,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分别固定在电机轴两端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内;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都包括蜗壳本体和隔板,隔板固定设置在蜗壳本体内部的腔体内;蜗壳本体设置有隔舌、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和扩散段,第一螺旋段起始于隔舌,终止于蜗壳基圆竖直方向的直径与蜗壳本体的交线;隔板设置有螺旋段和水平段,螺旋段形状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水平段与螺旋段相切并且沿着水
平方向分布。
[0008]作为优选,电机轴包括转子轴段、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转子轴段两端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轴段一端和第二轴段一端通过外壁设置的外螺纹分别拧紧至转子轴段两端的螺纹孔。
[0009]作为优选,空气轴承装置包括径向空气轴承和轴向空气轴承;第一轴段在轴向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轴套、推力盘、第一衬套和第一叶轮;一个径向空气轴承固定在电机外壳上并且套设在第一轴套外壁,两个轴向空气轴承都固定在电机外壳上并且分别位于推力盘的轴向两侧。
[0010]作为优选,第二轴段在轴向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第二轴套、散热叶轮、第二衬套和第二叶轮;一个径向空气轴承固定在电机外壳上并且套设在第二轴套外壁,散热叶轮用于搅动压缩机内部气体进而对压缩机散热。
[0011]作为优选,第一衬套外侧端面与第一叶轮背部端面相贴合,第二衬套外侧端面与第二叶轮背部端面相贴合;第一衬套外壁与第二衬套外壁都套设有衬套密封,衬套密封用于防止工质气体进入压缩机内部。
[0012]作为优选,第一衬套外表面、第二衬套外表面、第一轴套外表面和第二轴套外表面都为用于减少磨损的复合材料,衬套密封材料为PTFE。
[0013]作为优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采用复合材料的闭式三元流叶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在进气端都设置有整流罩,整流罩用于对空气进行整流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0014]作为优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为背靠背方向设置。
[0015]作为优选,第一叶轮进风端与第一蜗壳的腔体内壁之间设置有轴向迷宫密封,第二叶轮进风端与第二蜗壳的腔体内壁之间设置有轴向迷宫密封。
[0016]作为优选,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都设置有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分布的蜗室和翼型叶片扩压器;翼型叶片扩压器包括扩压器本体和多个叶片;扩压器本体设置有扩压器内孔,扩压器内孔套设在电机轴外壁,并且多个叶片进气端与第一叶轮或者第二叶轮的出气端相衔接;多个叶片分别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扩压器内孔外围,多个叶片分别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上的多个蜗室位置相对应,并且每个蜗室对应的叶片之间的间隔与其自身的大小成反比。
[0017]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的优点是:
[0018]由于螺旋段形状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即螺旋段与第一螺旋段形状相同部分到蜗壳基圆中心的距离相同,并且两者的受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螺旋段受到的气体压力被螺旋段受到的径向气体压力所抵消,进而减少了蜗壳整体所受到的径向力,保证了蜗壳在径向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轴承的寿命与稳定性。同时,隔板将蜗室分为内外两个蜗室,进而将内蜗室的低压气体和外蜗室的高压气体分开排出;从而避免由于蜗壳内部的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混合排出造成的蜗壳出口气流较为紊乱的情况,使得蜗壳出口的气流较为平稳,提高了排出的压缩气体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第一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
‑
5为第一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翼型叶片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90
‑
蜗壳基圆、F1
‑
第一螺旋段受到的内部气体压力方向、F2
‑
螺旋段受到的内部气体压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轴2、空气轴承装置3、第一蜗壳4、第一叶轮5、第二蜗壳6和第二叶轮7;空气轴承装置3套设在电机轴2外壁,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7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两端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蜗壳4和第二蜗壳6内;第一蜗壳4和第二蜗壳6都包括蜗壳本体81和隔板82,隔板82固定设置在蜗壳本体81内部的腔体内;蜗壳本体81设置有隔舌83、第一螺旋段84、第二螺旋段85和扩散段86,第一螺旋段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轴(2)、空气轴承装置(3)、第一蜗壳(4)、第一叶轮(5)、第二蜗壳(6)和第二叶轮(7);空气轴承装置(3)套设在电机轴(2)外壁,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7)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两端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蜗壳(4)和第二蜗壳(6)内;第一蜗壳(4)和第二蜗壳(6)都包括蜗壳本体(81)和隔板(82),隔板(82)固定设置在蜗壳本体(81)内部的腔体内;蜗壳本体(81)设置有隔舌(83)、第一螺旋段(84)、第二螺旋段(85)和扩散段(86),第一螺旋段(84)起始于隔舌(83),终止于蜗壳基圆竖直方向的直径与蜗壳本体(81)的交线;隔板(82)设置有螺旋段(87)和水平段(88),螺旋段(87)形状与第一螺旋段(84)形状相同并且与第一螺旋段(84)相对于蜗壳基圆中心对称,水平段(88)与螺旋段(87)相切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电机轴(2)包括转子轴段(21)、第一轴段(22)和第二轴段(23),转子轴段(21)两端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轴段(22)一端和第二轴段(23)一端通过外壁设置的外螺纹分别拧紧至转子轴段(21)两端的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空气轴承装置(3)包括径向空气轴承(31)和轴向空气轴承(32);第一轴段(22)在轴向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轴套(221)、推力盘(222)、第一衬套(223)和第一叶轮(5);一个径向空气轴承(31)固定在电机外壳(1)上并且套设在第一轴套(221)外壁,两个轴向空气轴承(32)都固定在电机外壳(1)上并且分别位于推力盘(222)的轴向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减小径向力的双级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轴段(23)在轴向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第二轴套(231)、散热叶轮(232)、第二衬套(233)和第二叶轮(7);一个径向空气轴承(31)固定在电机外壳(1)上并且套设在第二轴套(231)外壁,散热叶轮(2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志,袁军,韩春江,蒋玉玺,姚莹海,
申请(专利权)人: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