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73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中部为平直梁,两端为向后弯曲的圆弧梁;所述两端的圆弧梁沿平直梁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梁和平直梁一体成型;所述横梁截面为目字结构;所述横梁靠近车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平直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柱,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圆弧梁之间设置有斜支撑住;所述连接支柱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斜支撑住一端与所述圆弧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横梁中间为平直梁,两端为向后弯曲的圆弧形状,以满足前下防护与车身前保险杠外形匹配,使零件间的间隙均匀合理。使零件间的间隙均匀合理。使零件间的间隙均匀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下防护作为重载卡车被动安全的一道壁垒,在保护车辆、人员及货物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重卡的前下防护装置采用钢制焊接结构,使得整体结构笨重,无法实现整车轻量化,且钢制结构材料硬度过高、弹性较差,使得在发生事故时,因缓和冲击性弱而无法有效的减少事故伤害;其次,传统复杂的钢制结构在工艺上很难实现,制造出的产品与设计偏差很大,导致整体的安装品质和装配质量存在很大风险,并且的,现有的横梁缺少吸能组件,发生碰撞时对车辆及乘客造成伤害较大。
[000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前下防护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横梁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横梁;
[0006]所述横梁中部为平直梁,两端为向后弯曲的圆弧梁;所述两端的圆弧梁沿平直梁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梁和平直梁一体成型;所述横梁截面为目字结构;
[0007]所述横梁靠近车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平直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柱,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圆弧梁之间设置有斜支撑住;所述连接支柱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斜支撑住一端与所述圆弧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0008]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横梁远离车辆的一侧设置有保险杠支架,所述保险杠支架与所述平直梁连接。
[0009]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保险杠支架包括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所述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一体成型;所述垂直面板用于连接横梁,水平面板用于连接保险杠,所述保险杠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板。
[0010]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横梁的两端还设置有踏步支撑柱,所述踏步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住连接。
[00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连接支架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底板和连接面板;
[0012]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形成连接槽;
[0013]所述连接面板和第一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竖板和底板连接。
[0014]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连接支柱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斜支撑住一端与所述圆弧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面板连接。
[0015]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横梁为铝合金6005A

T6材质。
[0016]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踏步支撑柱和保险杠支架为5754

H112合金材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的横梁中间为平直梁,两端为向后弯曲的圆弧形状,以满足前下防护与车身前保险杠外形匹配,使零件间的间隙均匀合理;同时圆弧状弯曲的结构相对于横梁构件直接折弯的结构,受力状态更好。
[0019](2)本技术的横梁截面为目字形结构,使铝横梁的截面具有良好的受力效果。
[0020](3)本技术的连接支架将前下防护与卡车相连,同时也将整个前下防护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吸能作用,并且可以独立拆装,便于维修。
[0021](4)本技术的连接支架一方面将连接支撑和斜支撑组合起来,避免焊缝集中,导致应力无法消除,另一方面,在发生事故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具有吸能缓冲的作用,将更好保证整车的行驶安全,提升前下防护的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3]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保险杆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6]图4:连接支柱和斜支撑住安装点示意图;
[0027]图5:碰撞试验加载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下防护装置,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中部为平直梁1.1,两端为向后弯曲的圆弧梁1.2;所述两端的圆弧梁1.2沿平直梁1.1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梁1.2和平直梁1.1一体成型;所述横梁1截面为目字结构;所述横梁1靠近车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支架2,所述连接支架2和所述平直梁1.1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柱3,所述连接支架2和所述圆弧梁1.2之间设置有斜支撑住4;所述连接支柱3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2连接;所述斜支撑住4一端与所述圆弧梁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2连接。
[0030]在上述中,所述横梁1远离车辆的一侧设置有保险杠支架5,所述保险杠支架5与所述平直梁1.1连接。所述保险杠支架5包括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所述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一体成型;所述垂直面板用于连接横梁1,水平面板用于连接保险杠,所述保险杠支架5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板5.1。为了便于安装,减少焊缝,在本实施例中,保险杠支架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2,用于连接前保险杠。
[0031]在上述中,所述横梁1的两端还设置有工形的踏步支撑柱6,所述踏步支撑柱6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梁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住4连接。
[0032]在上述中,所述连接支架2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底板和连接面板2.1;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第一竖板2.6和第二竖板2.7,所述第一竖板2.6和第二竖板2.7形成连接槽2.3;所述连接面板2.1和第一竖板2.6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2.2,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加强板2.4,所述第三加强板2.4分别与所述第二竖板2.7和底板连接,底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5,避免焊缝集中,导致应力无法消除。
[0033]在上述中,所述连接支柱3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2.3连接;所述斜支撑住4一端与所述圆弧梁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面板2.1连接。
[0034]在上述中,所述横梁1为铝合金6005A

T6材质,所述踏步支撑柱6和保险杠支架5为5754

H112合金材质。
[0035]本技术在装配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横梁碰撞试验,如图4所示,涉及P1、P2、P3三点,P1点位于距离前轴轮胎的最外侧(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相切的纵向平面200mm处;P2点对称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两侧,相互之间的距离为700mm~1200mm(分析验证时定义为前下防护连接支撑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中部为平直梁(1.1),两端为朝向车体弯曲的圆弧梁(1.2);所述两端的圆弧梁(1.2)沿平直梁(1.1)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梁(1.2)和平直梁(1.1)一体成型;所述横梁(1)横截面为目字结构;所述横梁(1)靠近车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支架(2),所述连接支架(2)和所述平直梁(1.1)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柱(3),所述连接支架(2)和所述圆弧梁(1.2)之间设置有斜支撑住(4);所述连接支柱(3)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梁(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住(4)一端与所述圆弧梁(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远离车体的一侧设置有保险杠支架(5),所述保险杠支架(5)与所述平直梁(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5)包括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所述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一体成型;所述垂直面板与所述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面板一端与所述垂直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垂直面板用于连接横梁(1),水平面板用于连接保险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5)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板(5.1),所述第一加强板(5.1)分别与所述垂直面板和水平面板固定连接。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朋朋刘勇屈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升达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