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60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它涉及一种具有支撑滑套的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以解决现有的圆筒形直线电机在长行程中的支撑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机壳(1)、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套电枢单元(9)组成,支撑滑套(4)与电枢单元(9)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永磁体(6)和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单元(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隙(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任意长行程的直线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既可以把初级作为定子、把次级作为转子,也可以把初级作为转子、把次级作为定子,应用方式灵活,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支撑滑套的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
技术介绍
普通结构的圆筒形直线电机的行程通常比较短,其动子的支撑一般都采用 直线轴承或者滑动轴瓦,直线轴承或者滑动轴瓦的外圈固定在直线电机的端盖 上,其内圈为与电机行程长度大致相同的圆筒,该圆筒固定在动子两端的轴上, 当电机的行程较长时,要求动子的轴也较长,而较长的轴的刚度低,同时由于 永磁电机永磁体磁拉力的影响会使轴发生弯曲,因此电机气隙的均匀性无法得 到保证,尤其是当电机的外径较小时,会导致电机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圆筒形直线电机在长行程中的支撑问题,提供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本专利技术由机壳l、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个永磁体6、 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套电枢单元9组成,支撑滑套4与电枢单元9 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永磁体6和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 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单元9和支撑滑套 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隙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它由机壳l、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 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个电枢单元9组成,永磁体6和 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电枢单元9与支撑滑套4 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单元 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隙10。本专利技术的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任意长行程的直 线运动;本专利技术的电机既可以把初级作为定子、把次级作为转子,也可以把初 级作为转子、把次级作为定子,应用方式灵活,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由机壳1、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套电枢单元9组成,支撑滑 套4与电枢单元9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永磁体6和导磁 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 单元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 隙10。所述永磁体6和导磁环7内径相同,而永磁体6的外径小于导磁环7的外 径或者永磁体6的外径与导磁环7的外径相同,当永磁体6的外径小于导磁环 7的外径时,导磁环7采用耐磨的磁性材料或在导磁环7的外圆周面镀一层耐 磨材料,当永磁体6的外径与导磁环7的外径相同时,在永磁体6和导磁环7 的外圆柱面上均镀有耐磨镀层,永磁体6轴向充磁,相邻的两个永磁体6的充 磁方向相反;所述支撑滑套4采用耐磨的非导磁材料,支撑滑套4的内径小于 电枢铁心单元2的内径;所述机轴8采用非磁性材料或在磁性材料的机轴8 外面套装一个非磁性材料的隔磁套。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l,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 所述每套电枢单元9由四个电枢铁心单元2、三个线圈单元3和三个间隔环5 组成,每个电枢铁心单元2和每个线圈单元3都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间隔环5 分别套接在每个线圈单元3上并且固定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枢单元9 为多相对称绕组,线圈单元3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间隔环5的轴向长度,线圈 单元3的外径小于等于间隔环5的内径。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由机壳l、若千个支撑滑套4、 若干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个电枢单元9组成,永磁体 6和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电枢单元9与支撑滑 套4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 单元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 隙10。所述永磁体6和导磁环7外径相同,而永磁体6的内径大于导磁环7的内 径或者永磁体6的内径与导磁环7的内径相同,当永磁体6的内径大于导磁环 7的内径时,导磁环7采用耐磨的磁性材料或在导磁环7的内圆周面镀一层耐 磨材料,当永磁体6的内径与导磁环7的内径相同时,在永磁体6和导磁环7 的内圆柱面上均镀有耐磨镀层,永磁体6轴向充磁,相邻的两个永磁体6的充 磁方向相反;所述支撑滑套4采用耐磨的非导磁材料,支撑滑套4的外径大于 电枢铁心单元2的外径;所述机壳1采用非磁性材料或在磁性材料的机壳1 内侧衬有一个非磁性材料的隔磁套。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在于 所述每套电枢单元9由四个电枢铁心单元2、三个线圈单元3和三个间隔环5 组成,每个电枢铁心单元2和每个线圈单元3都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间隔环5 分别套接在每个线圈单元3上并且固定在机轴8上,所述电枢单元9为多相对 称绕组,线圈单元3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间隔环5的轴向长度,线圈单元3 的内径大于等于间隔环5的外径。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 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机壳(1)、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套电枢单元(9)组成,支撑滑套(4)与电枢单元(9)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永磁体(6)和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单元(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隙(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机壳(1)、若干个支撑滑套(4)、若干个永磁体(6)、若干个导磁环(7)、机轴(8)和若干套电枢单元(9)组成,支撑滑套(4)与电枢单元(9)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永磁体(6)和导磁环(7)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机轴(8)上,支撑滑套(4)与永磁体(6)间隙配合,电枢单元(9)和支撑滑套(4)组成的初级与永磁体(6)和导磁环(7)组成的次级之间形成气隙(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套电枢单元(9)由四个电枢铁心单元(2)、三个线圈单元(3)和三个间隔环(5)组 成,每个电枢铁心单元(2)和每个线圈单元(3)都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间隔环(5) 分别套接在每个线圈单元(3)上并且固定在机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枢单元 (9)为多相对称绕组,线圈单元(3)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间隔环(5)的轴向长度, 线圈单元(3)的外径小于等于间隔环(5)的内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永磁体(6)和导磁环(7)内径相同,而永磁体(6)的外径小于导磁环(7)的外径或者 永磁体(6)的外径与导磁环(7)的外径相同,当永磁体(6)的外径小于导磁环(7)的 外径时,导磁环(7)采用耐磨的磁性材料或在导磁环(7)的外圆周面镀一层耐磨 材料,当永磁体(6)的外径与导磁环(7)的外径相同时,在永磁体(6)和导磁环(7) 的外圆柱面上均镀有耐磨镀层,永磁体(6)轴向充磁,相邻的两个永磁体(6)的 充磁方向相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撑滑套(4)采用耐磨的非导磁材料,支撑滑套(4)的内径小于电枢铁心单元(2) 的内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圆筒形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机轴(8)采用非磁性材料或在磁性材料的机轴(8)外面套装一个非磁性材料的隔 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宝泉白相林李立毅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