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54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至少两个调整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底座用于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路边杆件连接,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架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第一安装支架用于通过第一支架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连接,每个调整支架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和调节板,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本方案,可以实现各个感知设备的灵活组合,还可以在多个感知设备与安装底座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一次标定获取各自的位置,减少误差,提高标定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路协同业务场景中,随着对路侧感知结果的精度、准确性的要求逐渐提升,由于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所有场景,单一传感器对交通参与者和事件的检测存在缺失,因此,目前采用的基于感知算法的路侧多传感器设备融合的解决方案,可以去适配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提供高精度的感知方案,有效补充各个传感器的短板,同时做到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0003]目前,用于智能交通的常用传感器设备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均用万向节等支架分体安装部署在路边的杆件上,分体安装部署的方案布设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各个传感器需要多次安装抱箍,紧固螺丝,工作重复耗时;不同的传感器需要多次标定,因为传感器安装在路边的杆件上,目前打点标定的方案存在操作误差,随着标定次数增多,导致各个传感器因自身位置的偏差导致算法融合困难;各个传感器由于安装位置不同,感知区域难以调整至同一片区域;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关系不固定,算法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而由于相对位置的差异导致每个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包括: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安装底座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路边杆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架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至少两个调整支架,每个所述调整支架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和调节板;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一个调整支架,所述第二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另一个调整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抱箍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并且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路边杆件上,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路边杆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之间呈预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相连的两个第三侧板;其中,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固定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还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整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调节板的同一表面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截面呈半圆形;通过螺栓穿设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牧园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